导读: 常见合同诈骗预防 1:如何防范合同诈骗呢? (一)、正确地签订合同,预防合同诈骗与合同风险 信用风险的控制的最后一关,就是正确的签订合同。现在利用合同诈骗的情况非常之多,而且大部分合同诈骗被视为经济纠纷,使骗子们逍遥法外,骗子有了实力后往往会设计更大的骗局。关于如何正确地签订合同,不同的情况自... |
常见合同诈骗预防
1:如何防范合同诈骗呢?
(一)、正确地签订合同,预防合同诈骗与合同风险
信用风险的控制的最后一关,就是正确的签订合同。现在利用合同诈骗的情况非常之多,而且大部分合同诈骗被视为经济纠纷,使骗子们逍遥法外,骗子有了实力后往往会设计更大的骗局。关于如何正确地签订合同,不同的情况自然有不同的要求。
1、在签订合同以前,经营者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真实身份和履约能力。审查身份就是查对方的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和真实存在。审查履约能力就是要查清对方现有的、实际的、真实的经营情况。
2、审查合同公章与签字人的身份,确保合同是有效的。如果对方公章为法人的分支机构公章或内设机构,应要求其提供所属法人机构的授权书。对方在合同上签公章,并不能保证合同是有效的,还必须保证合同的签字人是对方的法定代表人或经法人授权的经办人。如对方签字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那么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要求对方提供法人代表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如对方仅系企业的业务人员,则还应让其提供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合同书、业务人员自身的身份证明以及财产担保书等相关证明文件,切忌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合同专用章等不全面、不规范的文件就与其签订合同。同时也应该从根本上杜绝那种仅凭老关系、熟面孔或熟人的介绍就与对方签订合同的做法。
3、签订合同时应当严格审查合同的各项条款,有条件的不妨向专业人员咨询。根据合同诈骗的特点.为了防止对方利用合同条款来弄虚作假,应该严格审查合同各项条款以便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明确,便于履行。对于合同的主要条款,特别是关于交货地点、交货方式、质量标准、结算方式、货物价格的约定更要力求表达的清晰、明确、完整,决不能含混不清或者模棱两可,给合同以后的履行埋下隐患。
4、约定违约条款。违约条款是明确约定违约的责任,为将来可能的诉讼与维权打下良好的基础。违约条款中可以明确约定违约金或欠款的利息。如:甲方未按期完工的,向乙方支付违约金30万元。
5、约定争议管辖权条款。争议管辖权条款的约定用于避免对精心设计的司法陷阱。一些骗子往往在其所在地经营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利用地方保护主义逃避法律制裁。一般应约定由自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实在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应当约定双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约定双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时,如果发生了争议,应当尽快向本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如果对方先起诉的,对方的人民法院将首先立案,你将不得不到对方所在地打官司,对财力与精力消耗都比较大。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公信力高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二)、常用防骗措施
经济活动中,遭遇骗子的几率很大,但是防止被骗的措施也很多,下面就我这些年来和骗子斗智的经历,给大家简单提醒一下:
1看资质证书各类资质证书是企业发展水平的标志,绝大多数骗子没有或者不全,当然也有骗子的证书是全的,但有真有假,如果有必要应该去有关部门了解一下。
2.看身份证绝大多数骗子不敢出示真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注意识别真假证件。
3.看产品是不是和合同上订的样品一样,价值和价格是不是相等。
4.看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撒谎的人说话的时候绝大多数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5.想一想想一想对方做生意的目的,有没有骗人的可能。
6.查金融机构和汇款的真假先查金融机构的真假,主要是通过对方的银行监管局、人民银行查,现在有骗子用伪造的银行名称去电信部门登记电话号码,如果你
通过电信部门直接查假银行和汇款那么你就上当了。
7.试探 不妨用语言试探对方,例如我同行的朋友是公安部门的经济警察、或者是某某方面的行家,骗子自然害怕。
8.防调包最好是自己运输,收货后人不能离开货物,特别要防止骗子在瞬间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运输工具调包。
9.陷阱合同主要有承诺农副产品高价回收却不回收、只骗回扣;加工的工贸产品被苛刻回收、故意让活的变成死的、让好的变成坏的、及时的变不及时的等等。
10.异地交货骗子往往不在双方所在地交货,所以对选择异地交货的生意要少做或者不做。
11、做生意的第一原则:钱在谁手谁主动,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说什么跟你签几百万订单的人,没付定金,先要回扣,你就不要上了,没有收到钱以前你什么都不要相信,我想很多受骗的人都是没有坚持这个原则,不要被骗子许下的暴利蒙住了眼睛,免不了掉进陷阱。
13 支票转账所需时间,要求买方款到卖方账面后才交货;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到出票人开户银行去持票入账,能立即知道支票能否兑现,如能兑现可以即转账,如被拒付可以立即停止发货,从而避免损失。
注意对方迟延付款如果买方到付款期仍不付款,且找出种种理由推诿,此时,就应该考虑对方的付款能力及诚意,必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通知付款。
(2)、停止供货。
(3)、加收利息。
(4)、委托律师追收。
6:合同欺诈行为的微观预防合同欺诈的微观预防就是从企业或生产经营者的角度寻求预防合同诈骗的对象和途径。具体说来,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身份和履约能力。 为有效预防对方利用合同诈骗,必须查清其身份及履行状况。查身份就是查对方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签订合同之前,首先应要求对方提供法人代表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法人授权委托书、合同书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以及担保书、切忌和防止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帐户,合同专用章等不全面、不规范的证明文件签订合同。同时也应杜绝凭老关系,熟面孔或熟人
14 的介绍等作法草率地签订合同。查履约能力就是查清对方现有的。实际的经营情况、为了减少或防止上当受骗,签约前应通过信函、电报、电话或直接派人等方式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切实掌握与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
2.签订合同时必须严格审查合同条款根据利用合同诈骗的特点。防止行为人在合同条款或合同内容上弄虚作假、因此,应严格审查合同条款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更加规范、明确,以利履行,所以要逐条审查合同主要条款,特别是对交货要求,质量标准,结算方式,价格条款等要力求表述清楚、明确、完整,不能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理解而留下隐患。同时。特别在合同关键条款的表述上也要做到具体、清楚、明白,以防止行为人利用条款表述虚设骗局,诱人上当。
3、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堵塞诈骗合同的渠道。实践表明,利用合同诈骗的行为,几乎都与企业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有关。凡是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的企业都为诈骗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合同签订程序和审批制度;查询对方资格与资信制度;合同专用章与合同文本管理使用制度;合同履行监督检查制度及报案制度等等。特别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定期监督查实最为必要,严格执行此制度,可掌握合同履行的真实现状,对有问题的不能如期履行
15 的合同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尚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的合同,要派人专门了解情况,检查督促、研究制订保证如期履行的计划;对于应进账而未进账的应账款,要区别情况分别处理,必要时应运用包括法律程序在内的手段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以防因拖欠而受骗;对于已被骗走的货款或商品,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
4.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素质,不断完善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从大量的合同诈骗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诈骗之所以屡屡得手,其主要原因与企业人员素质不高有密切关系。企业成为诈骗受害者,其素质不高及其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上当受骗的重要因素,因此,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地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特别是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合同法律知识和实际技能是当务之急。同时。企业人员应把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现代企业观念为己任,破除靠机遇,急于求利之思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上当受骗,因此,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才是避免受骗的有效预防途径
7、经营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能因为此就不进行经济活动,更不能因此也以欺诈手段对付欺诈行为,对此应当有一下正确的态度,才能预防欺诈行为。在发现经营风险之后,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换回损失。
16 严格考查对方的主体资格,不轻信对方,不和来历不明或未加证实的一方订立经济合同,发生经济往来。
严格论证对方的履行能力,不订立与双方履行能力不相适应合同。
严格核算合的获利情况,对一份具体的合同业务要放在普遍性的背景中核算获利情况,如某份合同的获利大大超过同类业务的一般获利率,就应该进一步论证其真实性,不能只考虑利润而忘记了风险。
严格设立合同的补救条款,补救条款又称违约条款或保证条款,也就是假设合同不得履行,对方以什绝对可能的方式补救乙方已受到的损失。
其次要不断提高业条水平,锻炼签订合同技巧。精湛的业务水平是经营成功的基础,也是保证合同成功率的基础。对企业来讲,合同技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合同必须合法。即保证订立的合同是法律上的有效合同,因为只有有效合才是纠纷发生时处理的依据。
@合同必须规范。即订立合同必须有规范的手续、规范的程序、规范的样式,除数额较小即时履行的业务外,一般都要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不能草率从事。
@合同条款要完整。对合同约定的经营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完全可能性要有充分的估计经磋商后立为条款,避免发生问题后的再商洽。
@合同语言要精确。表述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以要全面周到,不
17 能有歧义。能用数据表达的不用文字叙述,特别是对时间、规格、数量等的限制要十分明确不能笼统地用“前”、后“以上”“以下”等模糊语言。
@合同资料要严加保管。对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与对方发生的一切往来资料要全部归档保管,尽量不与对方搞无书面记裁的交流,如电话、口头协议等。另外,即使是合同全部履行后,资料也要保管一段相当的时间,防止对方桃起事产端,方便追寻责任。
最后,发生纠纷或发现风险可以存在后,要及时依靠法律解决问题,不能乱找渠道,贻误时机。一般不太紧急的,可通过正常的经济诉讼来解决;紧急的可申请法院先采服法定的强制措施,法院也可以急案急办、先行介入;十分急迫的可立即尚当地公安机关先行报案,保留线索,为今后的处理打下基础。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