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浏阳日报》7月13日报道:满怀期待地在中介带领下从湖北到浏阳一电子厂打工,却被告知工厂根本不招暑假工,当49名大学生愕然转向领队时,对方却失踪了。 没有领队、身上的钱不够、举目无亲……几天前,这批抱着暑假实践梦想的大学生差点流落街头。得知情况后,市公安局工业园分局立即协调,帮他们踏上返回武汉的... |
据《浏阳日报》7月13日报道:满怀期待地在中介带领下从湖北到浏阳一电子厂打工,却被告知工厂根本不招暑假工,当49名大学生愕然转向领队时,对方却失踪了。
没有领队、身上的钱不够、举目无亲……几天前,这批抱着暑假实践梦想的大学生差点流落街头。得知情况后,市公安局工业园分局立即协调,帮他们踏上返回武汉的火车,安全返程。
达到一定年龄的在校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既能锻炼能力,又能为家庭减轻负担,而用工单位也能因此缓解人手紧张的局面,这本该是多赢之举。可从以往情况来看,由学生族假期打工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层出不穷,更有学生掉进了形形色色的骗局之中,被黑中介忽悠得团团转,让人揪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校学生较为单纯,缺乏社会阅历和自我保护意识,把打工这事想得太简单、太随意,觉得我工作你给钱就行了,有的不会主动要求和用工单位签订相关合同和协议,有的即便签订了协议也因为不了解法规,对协议内容是一知半解。这样一旦权益受损,将可能陷入口说无凭或纠缠不清的尴尬。另一方面有的用工单位不“厚道”,将假期工当成了廉价劳动力,不仅压低工资,延长工时,还故意不签书面协议,或是协议中有“霸王条款”,出了问题就试图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而骗子之流也利用学生的单纯大肆忽悠。与此同时,一些职能部门在监管上也存在盲区和漏洞。
对此,学生本人首先要提高法律意识,别以为打工有力气就行了,还得有头脑。打工前不妨抽点时间学习一下相关法律常识,或向职能部门进行咨询,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求职时要擦亮眼睛,谨防掉进陷阱。要选择正规的用工单位,还要和用工单位签订规范的书面协议,一旦权益受到伤害,举报没商量,而自身也要严格遵守相关协议。
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于用工单位大量招用假期工的情况要提前介入,督促双方签订正规协议。学生和用工单位发生矛盾后要积极调解,倘若用工单位有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而对于骗子之流更要严惩不贷,让假期工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