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影视剧情 > 国内影视 > 正文

法律资讯

双脚踏翻尘世浪 天教分付与疏狂──闲话神雕侠

 42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14 16:26:18
导读: 自从新《神雕》出来以后,我一直在想杨过这个人物,越想越奇,想法变化了很多次。到现在我才觉得已经基本接近了杨过形象,整理一下观点。 杨过出身寒微,受尽欺凌轻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个性。他虽然会点武功,不过毕竟是个小孩子,对欺负他的人不能力敌,只能智斗,习惯了用一些拐弯抹角的方法占人便宜,比如“大美...

双脚踏翻尘世浪 天教分付与疏狂──闲话神雕侠

 

自从新《神雕》出来以后,我一直在想杨过这个人物,越想越奇,想法变化了很多次。到现在我才觉得已经基本接近了杨过形象,整理一下观点。      
    

杨过出身寒微,受尽欺凌轻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个性。他虽然会点武功,不过毕竟是个小孩子,对欺负他的人不能力敌,只能智斗,习惯了用一些拐弯抹角的方法占人便宜,比如“大美人小美人”、“倪牢子”,“蟋蟀打架”(指郭靖黄蓉柯镇恶斗欧阳锋),“野狗咬人”(对赵志敬),设计使柯镇恶中毒,戏弄鹿清笃,这些也流露出杨过的轻浮狡黠的个性,但只是在清醒时是这样,杨过是一个非常容易冲动的人。一旦受到刺激冲动起来就推石头砸人、“老瞎子”、“狗道士”乱来了。在桃花岛,一声“老瞎子”不过挨了郭靖一巴掌,要不是柯镇恶坚持郭靖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到了全真教,赵志敬不是郭靖,杨过开始就看不起赵志敬,对他不怎么恭敬,赵志敬态度严厉了些,一声“狗道士”,张嘴就咬,以后就有苦头吃了。其实要不是杨过这种态度,赵志敬未必会故意整他。

杨过最受不了别人轻视,一出场与郭芙见面,郭芙说他手脏,触动了杨过的自卑,再加上后来斗蟋蟀的事,更不愉快了。本来以杨过的悟性学武功时完全能超越大小武和郭芙出一口气,偏又被黄蓉插了一手,所以童年的不愉快经历很长时间都没有消除。杨过又倔强傲气的很,第一次斗蟋蟀打架被制服后死不求饶,在山洞躲了一夜。第二次碰到大小武虽然没学到武功,可是被“你敢不敢”四个字一激就同意比武,刚进古墓时小龙女不愿收留,一句“多谢婆婆和姑姑医伤,我走啦”要离开。

杨过渴望自由、羡慕海鸥那样自由自在。杨过渴望学武功,对武功极高的郭靖、洪七公等人非常崇拜。洪七公虽然劈头盖脸问他是不是五丑同党,在他大呼时发笑,说不上对他好,杨过却一直都是恭恭敬敬。

杨过多疑,在上终南山的路上,没有任何依据时就猜想是郭靖黄蓉害死了杨康。在陆家庄本想告诉群丐洪七公的死讯,却又怀疑群丐会认为是他害死的洪七公,没说出来。

黄蓉教了杨过些基础文化,“杨过记诵极速,对书中经义却往往不以为然,不住提出疑难”,这时已经能看出杨过离经叛道,同时又说明杨过没有形成什么是非观念,以后很长时间都只是以“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为待人标准。

自卑、冲动、敏感、狡黠、倔强、叛逆、多疑,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些多数都不是什么优点。但是杨过心地善良,天生有一种保护弱小的的冲动,刚出现时就抱住李莫愁让程英、陆无双脱险、拜小龙女为师时“胸中油然而生男子汉保护弱女子的气概”,说“若是姑姑有甚危难凶险,杨过要舍了自己性命保护姑姑,若是有坏人欺侮姑姑的话,杨过一定将他杀了”,后来还阻止樊一翁自杀、提醒李莫愁地上有毒针。

小龙女自小练玉女心经克制感情,孙婆婆在的时候一少一小又难免有些矜持。杨过一进来孙婆婆就死了,两个小孩子没有隔阂,逐渐产生感情。经过一连窜变故杨过出墓下山,性格还和小时候一样。戏弄洪凌波、陆无双、偷全真道士的银子,断剑撒尿戏弄道士、“萨华兹”,多次骗过李莫愁,还是那样轻浮、狡黠,偷鸡模狗。只是在古墓的几年不再受人轻视欺负,心情好转,没受刺激,就没怎么冲动。

杨过下山后第一次冲动是在重逢郭芙、大小武,想起了小时候被欺负的经历,而且因为蒙古装束引起了郭芙的鄙视,还疑心他们听信了李莫愁污蔑小龙女的话,多疑、自卑、冲动一下子全都涌上心来,连面具都没摘就离开,自伤身世,跑去华山在洪七公面前莫名其妙地哭了一场。“我爹爹给人害死,却不知是何人害他。我妈又生病死了,这世上没人怜我疼我”,从这句话看杨过其实是渴望别人关爱的。

欧阳峰和洪七公相拥而逝,杨过感叹“如二老这般惊世骇俗的武功,到头来却要我这不齿于人的小子掩埋,甚么荣名,甚么威风,也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上山时自伤遭人轻贱,满腔怒愤。下山时却觉世事只如浮云,别人看重也好,轻视也好,于我又有甚么干系。小小年纪,竟然愤世嫉俗、玩世不恭起来”,杨过的敏感又一次起了作用,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敏感可以使杨过一时冲动作出些不理智的举动,也能使杨过从一些细微处触发对人生的思考。比如刚进古墓时就因为小龙女一句“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生出了莫名的悲哀,从绝情谷出来后身中剧毒,命在旦夕,换成其他人除了设法救命或者安度余生根本不会注意其他的事,可杨过还是被郭靖的“侠之大者”、“国事为重”、一灯的“克制自己”这样几句有意无意的话所震撼。

刚下华山杨过就做了一件极不冷静的事,是他冲动、偏激、敏感性格最极端的一次表现:抢马。

杨过见一匹黄马被一个莽汉鞭打,和马同病相怜,“这一鞭鞭犹如打在自己身上一般”,怒而抢马。这件事是杨过个性特点最强烈的一次体现,换成金书中任何一个主角碰到这件事都不会这么做。即使杨过本人,以后也没有这种极端的无理手了。金庸似乎有意以这匹黄马隐喻杨过早期的经历,良驹落入庸夫之手,驾驽不得其法,开始经常失蹄,后来越跑越快,都与杨过的经历很相似,后来这匹马死于蒙古军营,也就是从蒙古军营回来后,杨过有了重大转变。

杨过在路上见到群丐谈到陆家庄英雄大会,“听到郭靖与黄蓉的名字,微微一惊”,“我不如装作潦倒不堪,前去投靠,且瞧他们如何待我”。前面提到过杨过其实很渴望别人关爱,对他好的几个人欧阳锋死了,小龙女一时难以找到,只有郭伯伯有了消息,就决定去陆家庄。看过陈墨的一篇文章,说杨过其实已经把郭靖黄蓉当成了父母,才会试探郭靖黄蓉对自己的态度。对郭靖杨过一直是感激的,只是对黄蓉总是心存芥蒂,后来黄蓉一番话正符合杨过渴望关爱的愿望,“不由得大是感动,胸口热血上涌,不禁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觉得“自与小龙女分别以来首次感到这般温暖”。后来与小龙女重逢,又击退金轮法王,大大的露了脸。“杨过一生受尽委屈,遭遇无数折辱轻贱,今日方得扬眉吐气,为中原武林立下大功,无人不刮目相看,心中自是得意非凡”,这时大概是杨过全书中感觉最温暖幸福的时候了。可惜杨过没高兴多长时间就因为“礼教大防”兜头一盆冷水泼了下来,杨过的倔强和离经叛道终于与社会有了实质性的冲突。

 

更大的一次打击在后面,就是“杀父深仇”。从傻姑口中得知“杀父深仇”后,在陆家庄感到的温暖变成了“一股凉气从背脊心直透下去”,感觉“竟是大大受了欺骗”,刚刚建立不久的对郭靖黄蓉的感激彻底推翻:

(心想:郭伯母本来待我并不好,最近忽然待我好了,却原来尽是假仁假义,那也罢了,但郭伯伯,郭伯伯……

他心中对郭靖一直崇敬异常,觉他德行武功固然超凡绝俗,对待自己更是一片真心,这时才知竟是大大受了欺骗,只觉此人奸诈尤甚于黄蓉。)

这时杨过对郭靖黄蓉产生了双重仇恨,除了杀父深仇,还有对欺骗他的人的极端痛恨,就像对赵志敬那样。更要命的是“自己幼时孤苦、受人欺凌诸般往事,霎时间都涌向心间,心想:若不是爹爹遭害,我妈也不致悲伤困顿,这样早便死了,我自也不会吃尽这些苦头”,本来心情已经好转,已经淡忘了的小时候的不幸又都回想起来,思想走向了极端。

后来在绝情谷剑室选剑时杨过对小龙女说了一句话“人心鬼蜮,你也领会得一些了”,说小龙女“也”领会得一些了,杨过自然是早就领会了。小时候的生活,桃花岛和全真教的经历中没有一件事能使杨过形成“人心鬼蜮”的观念。这观念只能来自他认为最感激信任郭靖夫妇也是在骗他之后。就像林平之发现道貌岸然的岳不群竟也如此阴险,世界观受巨大冲击一样。我原来很长时间都不明白怎么杨过突然用这种老成的语气对小龙女说了这样一句话,想通了这一层,很多问题豁然开朗了,正是杀父深仇使杨过产生了“人心鬼蜮”的极端思想。

想象出来的杀父深仇蒙蔽了杨过,也使杨过的人生开始有了方向,不再游戏人间了。原来杨过的心愿只是找到小龙女回古墓,这时“一时想到要去古墓见小龙女,一时又想无论如何得先杀了郭靖、黄蓉,以报父仇” ,终于还是尾随达尔巴找到金轮法王,先图谋复仇。

金轮法王是蒙古国师,虽然杨过“自幼流落江湖,深受小官小吏之苦,觉得蒙古人固然残暴,宋朝皇帝也未必就是好人”,没有国家观念,但是基本的善恶还是分得清的,路上见过了蒙古兵的暴虐,心存厌恶,向金轮法王说明“我只助你争那盟主之位,你要帮蒙古人攻取江南,杀害百姓,我可不能出力”。只是后来到了蒙古军营里金轮法王向忽必烈介绍杨过时“言语中将他身分抬得甚高,隐然当他是中原武林的一位大人物”,杨过从小受人轻贱,好不容易在陆家庄露了一回脸又马上被泼了一盆冷水,现在金轮法王这么一夸难免忘乎所以。外加金庸小说中一条万无一失的铁律: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不自禁也有些飘飘然之感”,这下真的是昏头了。

绝情谷是杨过和小龙女感情增进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绝情谷之前,杨过在华山上被洪七公讥讽几句就不顾死活猛吃蜈蚣时,没想到小龙女;后来与程英陆无双三人抵御李莫愁被追上死在眼前时也没想到小龙女。在绝情谷当那对磁剑落地仍吸在一起时,当两人同受情花毒时,真正生死相依了。有了十八天的取药期限,小龙女和杀父深仇两件事合而为一,把杨过逼到了悬崖边上。

从绝情谷出来后杨过去了趟蒙古军营,在忽必烈面前说“小人在郭靖家中住过数年,又曾为他出力,他对我决无防范之心。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句话不说,杀郭靖还可说是私人恩怨,这句话一说,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但成了投敌行为,还明说利用要郭靖对他的信任暗算。后来在襄阳杀郭靖前想:“罢了,罢了,管他甚么襄阳城的百姓,甚么大宋的江山?我受苦之时,除了姑姑之外,有谁真心怜我?世人从不爱我,我又何必去爱世人”,这是“人心鬼蜮”思想最极端的一次表现,认定了人人都欺他骗他,就不顾别人死活了。秦牧的《艺海拾贝》里说血吸虫也是雌雄同体,生死相依,比鸳鸯有过之无不及,可是因为害人无数,没有人把血吸虫视为完美爱情的象征,所幸杨过两次刺杀郭靖都没有成功。

从蒙古军营回来,那匹隐喻杨过性情的黄马死了。杨过也正就在这一章《危城女婴》产生了重大转变:

(原来他初进襄阳,一心一意要刺杀郭靖夫妇,但一经共处数日,见他二人赤心为国,事事奋不顾身,已是大为感动,待在蒙古营中一战,郭靖舍命救护自己,这才死心塌地的将杀他之心尽数抛却,反过来决意竭力以报。他自知再过七日,情花之毒便发,索性一切置之度外,在这七日之中做一两件好事,也不枉了一世为人。)

更关键的是这一段:

(郭靖脸色微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于自己身后。黄蓉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

郭靖放开了黄蓉的手,说道:“对,国事为重!”黄蓉取出竹棒,拦在门口,心想自己适才与小龙女所说的那番话,她尚未转告杨过,不知他要出手御敌,还是要乘人之危,既报私仇、又取解药?此人心性浮动,善恶难知,如真反戈相向,那便大事去矣,是以虽然横棒守在门口,眼光却望着杨过。

郭靖夫妇适才短短对答的两句话,听在杨过耳中,却宛如轰天霹雳般惊心动魄。他决意相助郭靖,也只是为他大仁大义所感,还是一死以报知己的想法,此时突听到“国事为重”四字,又记起郭靖日前在襄阳城外所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几句话,心胸间斗然开朗,眼见他夫妻俩相互情义深重,然而临到危难之际,处处以国为先,自己却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与小龙女两人的情爱,几时有一分想到国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极了。

霎时之间,幼时黄蓉在桃花岛上教他读书,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语句,在脑海间变得清晰异常,不由得又是汗颜无地,又是志气高昂。眼见强敌来袭,生死存亡系乎一线,许多平时从来没想到、从来不理会的念头,这时突然间领悟得透彻无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来,脸上神采焕发,宛似换了一个人一般。

他心中所转念头虽多,其实只是一瞬间之事。黄蓉见他脸色自迷惘而羞愧,自激动而凝定,却不知他所思何事,忽听他低声道:“你放心!”一声清啸,拔出君子剑抢到门口。金轮法王双手各执一轮,站在屋顶边上,笑道:“杨兄弟,你东歪西倒,朝三暮四,成了反覆小人,这滋味可好得很啊?”

若在昔日,杨过听了此言定然大怒,但此时他思路澄澈,心境清明,暗道:“你这话说得不错,时至今日,我心意方坚。此后活到一百岁也好,再活一个时辰也好,我是永远不会反覆的了。”)

尤其是最后几句:若在昔日,杨过听了此言定然大怒,但此时他思路澄澈,心境清明,暗道:“你这话说得不错,时至今日,我心意方坚。此后活到一百岁也好,再活一个时辰也好,我是永远不会反覆的了。”

这就说明杨过这时的心理不是一时冲动,是基于理性的思想转变。后面杨过、金轮、李莫愁三人争夺女婴时还有一段文字:

(二人连日鏖战,于对方功力招数,都是心中明明白白,一出手均是以快打快,但见二人身形幌动,三道白光上下飞舞,转瞬间拆了二十余招。李莫愁暗暗惊异:“怎地相隔并无多日,这小子武功已练到了如此地步?”

其实杨过武功固然颇有长进,一半也因自知性命不久,为了报答郭靖养育之恩,决意死拚,遇到险招之时常不自救,却以险招还险招,逼得法王只好变招。)

杨过既然心意坚定,放弃杀郭靖,当然也就放弃取解药,已经起了必死之心,横的怕不要命的,这才撑住金轮法王这么多招。

但是杨过这时还没有接受侠之大者的思想,只是想在“这七日之中做一两件好事,也不枉了一世为人”,夺回郭襄就是其中之一,随后阻止大小武决斗、为大小武吸毒、救程英、陆无双出情花丛、救郭芙也是这样也是这个原因。

危城女婴一章之前,杨过救陆无又、助完颜萍是因为她们某个动作像小龙女,两次救黄蓉是因为在陆家庄被黄蓉感动。把郭靖从蒙古军营救回也是因郭靖在蒙古军营里处处护着他。这些行为,从杨过的性格上说出于一时冲动和天性的善良,从思想上说,也没有摆脱“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的范围。只有从危女婴一章以后,杨过想在死前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才有意识救了一些并不“对他好”的人,比如大小武和郭芙。这些行为和新版小说中金轮法王临死一念为善相似,还只是“侠之小者”。

在此之前,杨过唯一一次出于侠义救人是在襄阳城头杀敌救人和之前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感动,把郭靖拉上城来。但是郭靖的言行只能感动杨过一时,不久后杨过有两次想杀郭靖并下了手。用金轮法王的话说,这时候的杨过还是个“反覆小人”,杨过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也可以套用雪地小屋中一灯对慈恩的评价,慈恩发作打伤一灯被杨过制服后,一灯对慈恩有一段评价:

(一灯大师知他尘缘未断,适才所以悔悟,只因临到生死关头,恶念突然消失,其实心中孽根并未除去,将来再遇极强的外感,不免又要发作。)

杨过也是一样,虽然一时恶今消失救了郭靖,但同样“心中孽根并未除去”,而且杨过性格比慈恩更敏感,更容易冲动,不必“极强的外感”,稍稍有些外感就像慈恩那样“不免又要发作”。

只有经过了蒙古军营之行,杨过才彻底放弃了杀郭靖,“人心鬼蜮”的极端思想、多疑的性情也都一起消除。又经过危城女婴一章的内心转变,才出现一些“侠之小者”的意志和行为。

也就是在《危城女婴》这一章,杨过第一次真正拂逆了小龙女的意思(断龙石不算),小龙女要杨过拿郭襄去绝情谷换解药,杨过不同意,两人心意不合,以致玉女素心剑法出了问题,敌不过金轮法王,从此即使是小龙女让杨过做的事,杨过觉得不对也不会去做了,这是杨过是非观念的一次重大进步。

杨过因为大小武的事与郭芙起了冲突,断了一臂。杨过虽然渴望关爱,但是受不了别人轻视,如果杨过认为别人关爱中带有一丝可怜的成分就不愿意接受。所以断臂后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见郭伯伯”,不愿意受郭靖怜悯,忍痛跑出了襄阳城,巧遇神雕,就有了《神雕重剑》一回的第二次转变:

(杨过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如此练剑数日,杨过提着重剑时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击刺挥掠,渐感得心应手。同时越来越觉以前所学剑术变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

以杨过的敏感,悟到的应该绝对不只是剑理。得到重剑以前,杨过只是以“倪牢子”、“萨华滋”、“小畜生骂谁”等类似精神胜利法占人便宜,即使对武功不如他的洪凌波、陆无双、大小武也是装作不会武功戏弄,没有力敌。碰到要报仇这种正经事,就想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得到重剑以后“雄心登起,自言自语的道:我也当学一学独孤前辈,要以此剑术打得天下群雄束手,这才甘心就死”。随后去襄阳找郭芙报仇,见郭靖夫妇吵架,郭芙在外偷听心想“你断我一臂,我便也断你一臂,只不过好男不与女斗,此刻我下来伤你,虽然易如反掌,却不是大丈夫行迳。”,“莫非郭伯伯知我来此,特来保护女儿?好!我便先和你动手!打你不过,死在你手下便了”,虽然还想着报仇,但是已经没有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想法,想凭真功夫击败郭靖。“打你不过,死在你手下便了”,隐隐已经有了萧峰在少林藏经阁“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的气概。

杨过悟出了重剑剑理,从此不仅武功上逐渐放弃了花巧繁复的招数,在性格上也稳重深沉起来。在重阳宫拜堂前明显可以看到这种变化,比如对王重阳,“他对王重阳本来殊无好感,但自起始修习古墓上他的遗刻,越练越是钦佩,到后来已是十分崇敬,隐隐觉得自己便是他的传人一般”,虽然五子打伤小龙女心中怨毒,可还是称孙不二“孙道长”,“孙道长,多有得罪,回头向你陪礼”,态度比在陆家庄拒绝赠剑时好多了;即使对赵志敬也称“赵道长”,“赵道长,当时在大胜关郭大侠跟前,你已明言非我之师,今日何以又提师承之说?也罢,瞧在从前叫过你几声师父的份上,让你去罢!”一句话了结了他们之间的恩怨,这时杨过和锐气已经消磨很多了,《危城女婴》中杨过思想发发重大转变,《神雕重剑》则是杨过的性格的转折点。

 

经过洞房花烛去绝情谷,路上在雪山小屋中休息,碰到一灯大师,杨过又受到了一次关键的提示:

(杨过和小龙女眼见慈恩的铁掌有如斧钺般一掌掌向一灯劈去,劈到第十四掌时,一灯“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慈恩一怔,喝道:“你还不还手么?”一灯柔声道:“我何必还手?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慈恩一愣,喃喃的道:“要胜过自己,克制自己!”

一灯大师这几句话,便如雷震一般,轰到了杨过心里,暗想:“要胜过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妄念,的确比胜过强敌难得多。这位高僧的话真是至理名言。”)

杨过得到重剑后大有感悟,轻浮狡黠已经收敛了许多,“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已经隐隐悟到了,这时被一灯一语点破才会有如雷贯耳的效果。就像最后华山之巅听到觉远的“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吃了一惊一样,只是人生感悟远比武学知识意义重大。杨过见一灯大师只有两次,态度却都异常恭敬,“弟子杨过参见大师”,十六年后重逢,第一句话也是“弟子杨过,叩见大师”,即使初遇欧阳锋、郭靖、小龙女时也没有这么恭敬。两次都自称“弟子”,自然是把一灯大师当成老师了,可见一灯对他的影响之大。后来杨过道学家似的约束自己,在黑龙潭先让瑛姑三掌,铁枪庙中暴怒之下还是向柯镇恶低头道歉都是“克制自己”的具体表现。如果说郭靖是杨过思想上的导师,那一灯大师就是杨过性格上的导师。

杨过出手制止慈恩,说“那二人是丐帮叛徒,意引狼入室,将我大汉河山出卖于异族。大师杀此二人,实是莫大功德”,明显襄阳鏖战,“侠之大者”、蒙古军营郭靖怒斥敌酋,危城女婴中的“国事为重”这一系列经历还在杨过心中形成了“国事”的概念,不再是“觉得蒙古人固然残暴,宋朝皇帝也未必就是好人”时没有国家观念的杨过了。

别人对杨过的影响提示仅此而已。虽然杨过敏感,即使命不久长时还是被别人几句有意无意的话所震撼,可杨过又是一个非常主观,自我意识极强的人,别人灌输给他的观念不可能一下子接受,要有一个漫长的思考提炼过程。另外这段时间他和小龙女“劫难重重”、“离合无常”,两个人都命在旦夕,也没有时间细想,只有当剧毒尽解,小龙女失踪,两件事都暂时告一段落时才有时间冷静下来仔细感悟人生。就是在海边练剑的六年。

杨过在华山绝顶见欧阳峰与洪七公相拥而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蒙古军营之行、“国事为重”一灯点化慈恩的全过程,这点点滴滴都留在了杨过的心里,随着杨过不停得向海潮挥剑慢慢体悟,六年方成。杨过于海边练剑,等待“南海”的小龙女回来,他练剑的方式是不停挥剑,不存在多长时间练成的问题,只要他愿意,可以练个十六年。可他却在六年后离去,自然是觉得除了等待小龙女,还应该干点别的了,这时杨过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当下腰悬木剑,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杨过“心有所感”,感到了什么,书里没写。不过从十六年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一是向郭靖定出的标准靠拢,为国为民,行侠江湖。二是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重剑重返襄阳时杨过觉得自己“武功虽强,也不过是个惊世骇俗的怪物而已”,这十年就是不甘心成为一个武功极高的怪物,要扬名江湖,进一步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

 

杨过再次出现的方式和令狐冲相似,不见其人,先闻其名,像一个新的小说人物出场。这时杨过的性情变化在别人的叙述中已经能摸到点门路了。风陵夜话提到的几件事中最能体现杨过性格特点的是“杀人父救人母”,杀人父的原因是“平最恨的便是负心薄幸之人、奴颜事敌之辈”,杨过自己就曾“奴颜事敌”,在忽必烈面前自称“小人”,现在已经是最恨奴颜事敌之辈”,表现出对过去的痛悔。杨过不敢自认“大侠,显然是以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标准的,救王惟忠,惩丁大全都是向郭靖的标准靠拢的具体行为。只是惩丁大全的过程和被郭芙称为“拿出两千两,收进四千两”那件事都显得有些滑稽,还能看出早期“倪牢子”、“萨华兹”之类轻浮性情的残留痕迹。

杨过本人刚一出场就显得盛气凌人,当时史家兄弟和一窟鬼斗作一团,杨过报了名号,要他们停手,先解决他和一窟鬼的事,史家兄弟没有照办,杨过说“你既知我是神雕侠,怎地对我的说话不加理睬”,这句话真是够“狂”的,他觉得只要一报名号,别人理所当然要给面子甚至乖乖听话,对“神雕侠”名号的自信已经到了近乎狂妄的地步。后来得知杨康死因时“想不到自己生身父亲竟是如此奸恶,自己的名头再响,也难洗生父之羞”,还请柯镇恶改立墓碑,以自己的名声为杨康争面子。看来杨过对自己“神雕侠” 名号已经是颇为自得的了。

除了盛气凌人,杨过还有一个明显的的特点,就是好胜。这一点那匹隐喻杨过性情的黄马也是这样:

(这马更有一般怪处,只要见到道上有牲口在前,非发足超越不可,不论牛马骡驴,总是要赶过了头方肯罢休,这一副逞强好胜的脾气,似因生平受尽欺辱而来。)

杨过也是这样,因为受人欺辱轻贱,就竭力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超越欺辱他的人以消除自卑感。与周伯通过招时“暗想我虽只一臂,但方当盛年,与这年近百岁的老翁拆到一百余招仍是胜他不得,我这十多年来的功夫练到那里去了”,和史家兄弟过招时还故意试了试史叔刚的功力,最后与金轮法王过招时也“有心要试一试他的真力”,以长剑硬拼金轮。甚至对九尾灵狐,也是“小狐狸,我若用雪团打你,你死了也不心服。大丈夫光明正大,我若果追你不上,那便饶你性命”,以杨过当时的功力,除了周伯通、金轮法王外也真能轻松取胜,就这样逐步建立起了自信,后来在黑龙潭先让瑛姑三掌,一是“贸然捕捉灵狐,终究自己理亏”,同时也是对自己武功的高度自信,这一点倒是很像自称“珠穆朗玛”的金轮法王。

这么看来一灯那句话杨过也只听进去一半,一灯的原话是“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杨过只注意到后半截,前半截早忘光了。

不过杨过再好胜也有个谱,在精神上他自认不及郭靖,在武功上,听到一灯的千里传音后“心下大为钦服,自叹这位高僧功力浑厚,自己颇有不及”,后来在华山之巅见到觉远时觉得他“内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灯大师、郭伯伯相匹敌”,杨过再好胜也不敢好胜到郭靖和一灯头上去的。

十年江湖行,杨过道学家似的约束自己,几乎没有了过去的轻浮。有人提醒过我套用元稹的《离思》很合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半缘君自然是指小龙女,半缘修道原因则比较多,一是与小龙女离别,心情郁闷,没有心思再开玩笑,二是得到重剑后对重剑稳重胜于繁复花巧剑理的体悟,三是一灯“克制自己”的警示,还有公孙绿萼之死的警醒,所以在离开绝情谷前就主动要求与程英陆无双结义,开始有意识自律了。

杨过经过十年行侠,虽然对自己的名声武功已经非常自信,可一旦这种自信受挫,那久违的自卑感又会使杨过激动起来。第一次是煞神鬼,煞神鬼不卖杨过的帐,杨过要杀他时说“杀了我一个,我们还有九个”,这句话在杨过听来就是代表西山一窟鬼向杨过叫阵,激怒了杨过,马上约战西山一窟鬼,而且语气异常严厉“好!今日且不杀你。西山一窟鬼那便怎样?月尽之夜,我在倒马坪相候,你去把一窟鬼尽数邀来见我。若是不敢,西山一窟鬼都给我滚出山西,永远不许回来”,后来西山一窟鬼一向他低头,杨过语气马上缓和下来了。 

第二次是因为周伯通,周伯通听了郭襄的话,单手和杨过过招不过是为求公平,可在杨过看来,明显是对自己的轻视,一下子激动起来,差点就说出“我的独臂倘若打不过你的双手,我便自刎于这百花谷”,这和当年被洪七公讥讽几句就猛吃蜈蚣非常相似,杨过觉得受人轻视时的敏感程度丝毫不弱于十六年前。

杨过第三次受这种刺激是因为郭芙,我原来一直不明白杨过为什么要送上惊天动地的三件寿礼,要说祝寿,人厨子圣因师太他们送上的礼物已经足够了。前几天又看了一下《三枚金针》一回,再联系前面杨过的表现才想明白:就是和郭芙赌气。煞神鬼一句“杀了我一个,我们还有九个”都会激怒杨过,周伯通单手和他过招杨过都受不了,那在羊太傅庙听到这几句话时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你所说之人既然这么厉害,叫他来跟你姊夫比一比啊,瞧是谁夺得帮主之位”

眼下当世好汉聚会在襄阳,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只要一出手就分得明明白白”

 “他不是英雄,爹爹自不会送英雄帖给他。他便是要来赴英雄宴,也还大大的不够格呢”

 

何况这几句话还是郭芙说的。过去欺侮过杨过的人大小武已经向杨过低头,赵志敬杨过已经放过,而且早死了。“神雕侠”的名头也足够出小时候受的恶气了,只有一个郭芙还是死不低头。就是在听到姐妹对话之后,黄蓉出城打探发现了杨过让人四出送信邀请赵老爵爷、青灵子等人,要是这两件事没有联系,时间上未免太巧了点。杨过决定把祝寿的事办得这么轰动也是因为郭芙对郭襄的讥笑。

关于杨过和郭芙的关系我在仗剑天涯与在讨论时“墙外行人geremi”概括得很多,我就不多说了,直接全段引用他的话:

郭芙其实从头到尾都是杨过的心结,16年后杨过成为神雕侠,基本上属于人人敬仰,但对于郭芙,自己却始终放不下,这种放不下不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用银针伤了姑姑”,而是潜意识里非常在意自己在郭芙心中的形象。 
   (郭襄嫣然一笑,道:“你待我真好。姊姊常对人自称是郭大侠、郭夫人的女儿,我有时听着真为她害羞。爹爹妈妈虽然名望大,咱们可也不能一天到晚挂在嘴角上啊。我若对人家说,神雕大侠是我的大哥哥,我姊姊便学不来。”

杨过微笑道:“令姊又怎瞧得起我这般人了?”) 
  杨过说这句话时表面上是“微笑”,实际语气则更象是“苦笑”。其实这时他已经16年未见郭芙,但想都不想就觉得“她肯定瞧不起自己,”这种心理看来是根深蒂固的。

(杨过道:“到那时再说罢!小妹子,你我相会之事,最好别跟你姊姊说……嗯,最好也别跟你爹爹妈妈说起。”) 
  先是不想让郭芙知道,隔了好一会才想到郭靖夫妇。杨过对郭芙的逃避是非常敏感的。   
  重剑之后的杨过,性格越来越稳重深沉,没有说过一句“倪劳子”的话,也没有再戏弄于人,但到了书的最后还是有一个人遭到了他的轻薄,这个人就是郭芙。杨过要郭芙下跪,虽然只是一瞬间的想法,自己后来也很后悔,但当时毕竟做了,这一点倒和少年时的性情神似。

恰恰是郭芙的这次下跪,彻底的解开了杨过多年来的心结,杨过后来一句话说得很好,“芙妹,咱俩一起长大,虽然常闹别扭,其实情若兄妹。只要你此后不再讨厌我、恨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明的确十分在乎郭芙对自己的印象。

杨过这十年中虽然以郭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行为准则,却从没见过郭靖。只在郭襄出现后才有些若继若离,羊太傅庙杨过是在场的,英雄大会也早就来了,如果不是黄药师叫破也未必会现身。我原来以为是“杀父深仇”的疑虑没有解开,其实不对。在《危城女婴》之后杨过再也没有怨恨过郭靖,每次一想到郭靖,心中都称之为“郭伯伯”,比如重返襄阳时想心想“郭伯伯那上天梯的功夫我可不会,独孤前辈如何上那悬崖峭壁,我便如何爬上襄阳城头”、“好,让我大声叫嚷,将郭伯伯叫来。我先将他打败,再处置他女儿”、“郭伯伯武功卓绝,我真能胜得了他么”、“莫非郭伯伯知我来此,特来保护女儿”,等等。十年行侠中杨过曾连续赶路几天救与郭靖一样为国奋战的王惟忠,还对三国时同样镇守过襄阳的羊祜流露出倾慕之情,把羊太傅庙作为一个联络点,这些都足以说明杨过对郭靖的敬重。他避着郭靖,我想原因有三:一是断臂加重了杨过的自卑感,不愿面对郭靖。曾经“奴颜事敌”也难免使杨过对郭靖有愧,后来在英雄大会上一见郭靖就下跪。二是性情观念不合。杨过早期多疑,轻佻,敏感,偏激,容易冲动。后期多疑与轻佻虽然不在,敏感,偏激,容易冲动的主要性格特点却始终保留着,这就肯定与郭靖对不上脾气,这是性格上的冲突。在“礼教大防”这点上,明显郭靖这方面食古不化,杨过却离经叛道,这是观念上的冲突。这两种冲突注定两人难以长期长处,就像黄药师,因为性情观念不合,避了郭靖夫妇整整三十几年。第三点还是因为郭芙,解毒从绝情谷出来后“他虽牵记郭靖,但不愿见郭芙之面”,才去了神雕处。

英雄大会后“南海神尼”被揭穿,杨过情绪大变,狂奔几天,直到想到杨康心思才分开了些,在铁枪庙得知杨康死因了结了一桩心事。情绪总有些稳定下来,已经能暂时放开心事先寻找郭襄。但是别期已至,绝情谷、断肠崖、五天悄立、日月升沉,两鬂已斑,郁积十六年的感情终于喷发,这一次杨过没有克制住自己,跃进深谷,这是杨过十六年是最冲动最激烈的一次行为。“一个人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经过一转,不论死志如何坚决,万万不会再度求死”,经过这一次渲泄杨过的情绪进一步稳定了。“他只道那雕儿定会再来接自己上去,岂知待了良久,竟是毫没声息,他那里知道雌雕已殉情而死”,雌雕要是再下来,杨过就上去了。

绝情谷底重逢小龙女,十六年离情别绪随一夜长谈而散,最后杨过问了小龙女一句话:“龙儿,咱俩便在这谷底终老呢,还是设法回去那花花世界?”,杨过还是放不下外面的世界,看这“花花世界”四个字,杨过对外界的眷恋已经在用词中不知不觉流露出来。小龙女大概也是从这四个字中发觉杨过的心意,决定出去。后来要不是杨过看见黄蓉的留字“一灯、药师、伯通、瑛姑、蓉、英、无双至此觅杨过不遇,怅怅而回”,心中感动,两人未必会直赴襄阳,可能还要在“花花世界”游玩一阵。

襄阳,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杨过赶到与金轮一战又经历了一遍生死,后冲阵救出了耶律齐:

(耶律齐喘了口气,说道:“杨兄弟,多谢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属被围,义不能独生,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杨过心念一动,道:“你也去抢一面大旗来罢。”跟着取出火摺一晃,将旗子点燃了。耶律齐道:“妙计!”纵马向前,夺了一杆大旗,便在杨过的火旗上引着了。两人纵声大呼,挥动火旗,又攻了进去。)

只是我尚有部属被围,义不能独生,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耶律齐这句话真可谓字字千钧!以杨过的敏感可以想象这句话砸在杨过的心里会激起多大的波澜,书中虽只用“心念一动”四字形容,我想这次震动决不下于“侠之大者”、“国事为重”、“克制自己”,随后化解了与郭芙的心结,想到“此生得与龙儿相会,老天爷实在待我至厚,今日便是死了,也已无憾。男儿汉大丈夫为国战死沙场,正是最好的归宿”,从当初“我受苦之时,除了姑姑之外,有谁真心怜我”到现在“老天爷实在待我至厚”,杨过又完成了一次思想转变,义无反顾冲入敌军中击毙蒙哥,大战结束,郭靖与杨过携手回城:

(二人携手入城,但听得军民夹道欢呼,声若轰雷。杨过忽然想起:“二十余年之前,郭伯伯也这般携着我的手,送我上终南山重阳宫去投师学艺。他对我一片至诚,从没半分差异。可是我狂妄胡闹,叛师反教,闯下了多大的祸事!倘若我终于误入歧路,那有今天各他携手入天的一日?”想到此处,不由得汗流浃背,暗自心惊。)

杨过十六年一直避着郭靖,到现在才真正可以面对郭靖,思考与郭靖的关系了。杨过刚出古墓时虽然把郭靖算在对他好的人中,可是因为郭靖一出现就与欧阳峰大打了一场,好感打了折扣,再加上桃花岛的不愉快经历,郭靖又没有教他武功,杨过提起对他好的人时是把郭靖排在欧阳峰、小龙女和孙婆婆后面的,后来虽然被郭靖的“侠之大者”、“国事为重”震动,也是敬重多于感激,这时才明白“他对我一片至诚,从没半分差异”,为险些辜负了郭靖的至诚暗自心惊。

杨过一生对郭靖的态度经历了起初的感激,得知“杀父深仇”并以为受骗后的双重痛恨,从蒙古军营回来后十十年的回避,到大战结束携手回城时复归于感激,始于桃花岛,终于襄阳城,明白这一条脉络,杨过人生轨迹就基本理清了。

至此,使杨过避开郭靖的三个原因消除了两点,即使性情依然不合,我想也不至于再老死不相往来了。此后杨过与郭靖有哪些接触书的没写,但起码屠龙刀的铸造过程杨过是参与了的,一想起屠龙刀,我总是同时想到秋瑾的《宝刀歌》: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州,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屠龙刀和秋瑾的宝刀一样都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曾经想过用独孤求败的几把剑去扣杨过的一生,不准确。第一把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杨过早期锐气有余豪情不足,只是“凌厉”却说不上“刚猛”,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只有萧峰才当得起这八个字;第二把软剑最吻合杨过,软剑招式的变幻莫测合乎杨过的灵巧机智和一段时间的反覆,误伤义士暗指杨过刺杀郭靖,后来杨过也把刺杀郭靖时的思想状态“弃之深谷”;第三把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似乎指杨过后期逐渐内敛稳重,可是杨过再稳重也不可能到“无锋”的地步,十六年后杨过依然个性分明。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八个字其实形容郭靖才最合适。杨过最终达到的是“重剑有锋”的境界。至于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那是张三丰和扫地僧的境界,以杨过的性格是难以企及的。

杨过早期以自卑为主,以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后期则相当自信,看不起别人。杨过由别人提示和自己的体悟逐步完成了这种由自卑到自信的转变,从一个顽皮少年成长为“重剑有锋”的神雕侠,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吧。可也正是因为早期的自卑和后期的自信,使杨过极少以平等的心态与人交往,几乎没有可以作深入沟通的朋友(也许程英算一个),最终也只能是一个“独孤的性情中人(陈墨语)”。

在十年江湖行中,杨过都像孤僻的黄药师那样戴着面具,唯一一次诉说往事是对郭襄。杨过怕对别人说过小龙女的事后又像当年在陆家庄上那样遭人鄙视。其实陆家庄盛会和重阳宫拜堂的影响都不小,他和小龙女的婚事应该早已经传遍天下了,十六年后连史家兄弟都知道他的名字和“羊祜”同音,江湖中肯定有很多人知道“神雕侠”就是当年的杨过,很多人可能都已经接受了他和小龙女的事,比如在重阳宫孙不二的态度变化:

(孙不二坐在蒲团之上,身子虽然不能移动,于两人言语神情却都听得清楚,瞧得明白,但觉二人光明磊落,所作所为虽然荒诞不经,却出乎一片至性至情,不自禁想起自己少年时和马钰新婚燕尔的情景来。她本来满脸怒容,待杨龙二人交拜站起,脸上神色已大为柔和。)

如果杨过能放开心怀,也愿意在别人面前摘下面具,诉说心事,不难结交一些真正知心的朋友,最终也没有必要“绝迹江湖”了。

 

 


关键词:神雕侠侣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