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影视剧情 > 国内影视 > 正文

法律资讯

张学津个人资料死亡原因 张学津追悼会现场 张学津三位妻子是谁 张学津宋佳什么关系

 6074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4-09 8:47:18
导读:  宋佳前夫京剧演员张学津因病去世,多位演员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现场)。张学津三位妻子分别是谁?张学津与宋佳的恋爱史。张学津个人资料生平经历  张学津(1941年-2012年),男,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任北京市政协第四届、七届、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2012年...

    宋佳前夫京剧演员张学津因病去世,多位演员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现场)。张学津三位妻子分别是谁张学津与宋佳的恋爱史

张学津个人资料生平经历

 

  张学津(1941年-2012年),男,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任北京市政协第四届、七届、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2012年12月21日下午3时许,张学津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佑安医院逝世,享年71岁。

  张学津生平

  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即北京市戏曲学校)。

  1959年毕业后,到荀慧生京剧团任演员。

  1962年拜马连良为师。

  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

  2012年12月21日下午3时许,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佑安医院逝世,享年71岁。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7岁开始学戏。拜陈喜光为师学娃娃生。

  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即北京市戏曲学校),他曾师从王少楼、陈少武学老生,宗余派,1959年毕业后,到荀慧生京剧团任演员。

  1961年又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同年,与冯志孝一起拜马连良为师,成为马派优秀继承人。

  1964年演出京剧现代戏《箭杆河边》。

  1969年奉命调至上海京剧院。

  1976年排演现代戏《铁流东进》。

  1979年随上海京剧团赴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荷兰等国访问。

  1980年后,又陆续排演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新编近代史剧《谭嗣同》等。

  1982年调回北京京剧团。

  从1994年开始到2006年12年间,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为马连良先生的五十二出戏音配像四十六出。为马先生在民国十八年灌制的老唱片配像13段,期间还为李少春先生的《穆桂英挂帅》和李盛藻先生的《黄鹤楼》音配像。

  2000年当选北京市文联第七届副主席。

  2001年,创作排演新编历史剧《大唐贵妃》。

  2007年出版《生正逢时》个人传记。

  2008年3月22日为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开讲马连良先生京剧表演艺术讲座。

  张学津双收新徒

  穆宇18岁,从小就是个京剧明星,7岁起至今获得过多个京剧奖项。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习期间,师从白元鸣、王恩及、王志廉等老师。他就把拜张学津为师当作自己的梦想,如今终于得偿所愿。有幸得到名师的亲传亲授,两个晚辈都感到荣幸之至。朱虹在向老师三鞠躬之后已经激动得泣不成声,穆宇索性行了跪拜大礼。张学津说:“吴素秋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跟她比起来,我就是晚辈,起的是传帮带的作用。像京剧音配像工程,就是‘保留火种’的做法,把珍贵的东西保留下来。我们这些人就像一锅老汤,老汤不能泼了,得留着。现在教徒弟就得‘一磕一’,不再留一手,得倾囊相授!”

  流派翘楚张学津

  想当年,张学津还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由他演唱的现代戏《箭杆河边》一段“劝癞子”的“反二黄”,曾风靡一时,就是拿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和最看好的新唱腔比,也一点不逊色。看张学津的演出,无论是马派经典,还是独家新作,绝没有单纯“卖艺”的“以力取胜”,而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形神具备的无尽国粹风流。从上世纪“有志于学”的梨园新秀,到如今“年过花甲”的流派翘楚,张学津五十年的艺术生涯,留下一路夺目的辉煌。金秋十月,北京京剧院将在长安大戏院举办“张学津舞台生活五十年专场纪念演出”,这次纪念演出活动,荟萃了京剧史册承上启下的一代名流和当红名宿,还汇集了张学津门下的优秀弟子。两场经典名剧,让观众再次领略一代菊坛才俊表演艺术的魅力无穷。2005年10月4日晚是马派做工戏的代表作《四进士》,张学津的宋士杰、尚长荣的顾读、叶少兰的田伦、王蓉蓉的杨素贞,可谓绝妙佳选当今无双;6日晚是品牌经典《赵氏孤儿》,由张学津率弟子朱强、张克、范永亮、王佩瑜主演程婴,李长春演魏绛、陈志清演赵盾、王蓉蓉演庄姬公主、罗长德演屠岸贾,更是超强阵容目不暇接,到时候,“老将出马”的炉火纯青与后生新锐的英姿勃发,一定会有相映成趣的“好戏”可看。

  远见卓识“音配像”

  作为张君秋先生的儿子,张学津7岁开始学戏,在北京戏校得余派名师王少楼先生亲授,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基础,后更拜在马连良先生门下,亲聆教诲。当年,马先生创演《赵氏孤儿》正轰动九城的同时,弟子张学津领衔主演的“小字辈”阵容的《赵氏孤儿》,也以上百场客满的骄人纪录为菊坛瞩目。 张学津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父亲已经去世10年,老一辈京剧艺术家或离开人世,或身体欠佳,13年前中国就开始实施的“音配像”工程,留下了400多出名家唱段的影音资料,自己也曾配合马连良老师录制了40多出戏。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具有眼光和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

  京剧发展需要竞争

  “为什么现在政府给了戏剧那么多的支持和关怀,却反倒没有出现梅兰芳等老一辈艺术家在艰苦时期所创造的流派纷呈、好戏迭出的梨园辉煌?我们现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他们扬名立万的内在原因?”张学津认为,缺乏市场竞争是阻碍京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学津认为,在梅兰芳时代,所有的京剧团全靠演员自身过硬的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打拼,优胜劣汰迫使演员们充分开掘出自身的最大潜能和创新能力。而有一些演员和剧团就像是人工喂养出来的老虎,不愁吃喝的日子过惯了,反而失去了老虎的本性。所以,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竞争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京剧舞台才能涌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国粹宣传很关键

  虽然是第一次来河南演出,但张学津早已经看过获得过文华大奖的豫剧版《程婴救孤》。他表示,河南是戏剧大省,河南省委宣传部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此次推出以传统戏剧为主的大型演出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对宣传和普及京剧功不可没。而作为一个传媒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更是表现出了一个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他说:“我们的眼光不能太功利,太浅陋,保存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实关乎民族的兴亡。”

  张学津非常反对缺少深厚内涵的标新立异的“现代派京剧”,“这些戏花钱多,却没有唱腔和表演,只有豪华的布景。这些戏没有内涵,即使获奖了,也很快会被人遗忘。”

    张学津追悼会现场

 

  尽管天气严寒,但早上七八点钟就有戏迷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到八宝山送别马派传人张学津,到十点多钟追悼会开始,已经聚集了四五百人。梨园界诸多名家前辈孙毓敏、叶少兰、刘长瑜、耿其昌、李维康、谭孝曾等,以及著名演员雷恪生,相声演员李菁,张学津前妻宋佳、女儿张楚楚等都来做最后的告别。

  “弗想弗念弗欲弗求促重行重信重义自有三味情趣,无他无旁无间无时唯学业学子学友别是一番人生”的挽联高度概括了张学津一生与京剧为伴,心中只有戏的艺术人生。昨天,在张学津的告别仪式上,没有哀乐低垂,回响的是被戏迷津津乐道几十年的张学津成名作现代京剧《箭杆河边·劝赖子选段》。张学津被称为“马后第一人,余苑再传子”,他原本宗余派,后来拜马连良为师,做了五十多部马连良经典剧目的音配像工作,为京剧界留下宝贵财富。“对老师朋友重情重义,对艺术力求完美”是昨天采访到众多京剧人对张学津达成的共识。马连良的孙子马龙也用京剧曲牌为张学津写就一副挽联:“淮河营内春秋笔铸就鸿篇状元谱,箭杆河边借东风抚育英才串龙珠”。

  京剧演员张学津的三段婚姻

  张学津,1941年生,是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他曾有3任妻子,第一位黄汝萍,是北京京剧院的青衣,离婚;第二位是影星宋佳,离婚;第三位是张丽敏,张君秋的学生,在得知张学津患癌症后,与张学津结婚,照顾到张学津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学津先生曾在友人的撮合下,与演员宋佳结婚,后生有一女。在女儿两岁那年,张学津以自己患病为由与宋佳提出离婚。

  张学津的原配夫人是黄汝萍,为北京京剧院的同事,程派青衣,是携手走过艰难岁月的患难夫妻,在京剧《刑场上的婚礼》中饰女主角陈铁军,张学津饰男主角周文雍,1985年协议离婚,二人无子女。

  2011年12月3日,在北京湖广会馆, 张学津操琴,为夫人张丽敏伴奏《女起解》反二黄唱段“崇老伯她说是------”。张丽敏是张君秋的学生。

  张学津曾经有过一段受人瞩目的婚姻,但已成过往烟云。离异后独居的日子里,他常到票房和戏迷票友们拉琴唱戏解闷儿。和他经常搭档表演的,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拜过张君秋先生学戏、一直被张学津视为“小妹”的张丽敏。当年曾在鞍钢艺术团工作过的张丽敏,虽然后来转行从事建筑业并事业有成,但对京剧艺术依然一往情深,对这位年长自己近二十岁的“大哥哥”更是照顾有加。四年前,张丽敏得知张学津曾因输血感染患上丙肝,便劝他去做个检查,没想到竟然被确诊为肝癌,二人也因患难得见真情。“她救了我的命!我现在这条小命是她给的。”张学津对张丽敏的感恩和感动溢于言表。

  张学津当年住的房子位于一栋没有电梯的小楼四层,这对于治疗中身体十分虚弱的他来说十分不便。十分关心和心疼张学津的张丽敏不仅不避嫌地让他搬到自己家中居住,而且还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全心全意精心照顾张学津。这让张学津于心不忍,既担心会影响张丽敏的生活和名誉,希望能给她一个名分交待;但又顾虑自己的病情;为此张丽敏主动提出不如二人领证结婚,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照顾张学津。

张学津与宋佳

  宋佳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至今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因此也造成她极深的恋父情结。就是因为这样的恋父情结,宋佳在21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大21岁、京剧界首屈一指的人物张学津。而根源却是因为盲目崇拜导致的婚姻。当时宋佳从上海戏剧学院分到了北影厂,举目无亲,在那种情况下认识了张学津。在一次张学津的演出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将宋佳深深的震撼了。然后就跟张学津要签名、合影,并有了联系。一次,宋佳打电话给张学津,希望能见一下,张学津很高兴地领着宋佳回了家。

  没想到,张学津的父亲张君秋非常喜欢宋佳,竟表示希望他们俩能在一起。不久后,张学津在天津演出,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李瑞环,在演出的宴会上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做证婚人了,你们俩就结婚吧!”就这样,宋佳在与张学津相识3个月后,闪电般结婚了,当时宋佳刚满21岁。宋佳与张学津的结合,被外界称为“才子佳人的组合”,男的风流倜傥、女的倾国倾城。当时她刚毕业,很多人就曾不看好这段婚姻。有些人说“这么年轻漂亮嫁一个比自己大那么多的,是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甚至说“宋佳从手指头上,带到胳膊肘上都是珠宝玉器”。婚后两人生下一个女儿,在她们的女儿两岁那年,张学津却以自己患有丙肝为由与宋佳提出离婚。从而结束了她第一次的“传奇”婚姻,那夹杂着“恋父情结”与“贪图富贵”的第一婚。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