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资讯主页 > 影视剧情 > 国内影视 > 正文

法律资讯

[范铭]范铭出了什么事_无能的力量讲述了什么?

 970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7-01 23:39:36
导读:MaD北京UCCA|范铭:过去与未来超越眼前的视野范铭 (北京) :央视《看见》栏目主编 中央电视台一套《看见》 人物访谈组主编,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面对面》前编导。 “志在擦亮眼睛,在新闻背后深入求索,为一个看得更清晰的世界努力” 。作品《以生命的名义》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

MaD北京UCCA|范铭:过去与未来超越眼前的视野

范铭 (北京) :央视《看见》栏目主编 中央电视台一套《看见》 人物访谈组主编,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面对面》前编导。 “志在擦亮眼睛,在新闻背后深入求索,为一个看得更清晰的世界努力” 。作品《以生命的名义》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度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大纪录片奖及中国影视协会首届学院奖2006年度“叙事艺术大奖”。

视频点评:

jq83:人心即是世间,世间即是人心。

RADIO_落款时:哈哈,感觉说话的时候她有点紧张

沓林夫:看来柴静的“看见”这本书,我发觉深深的喜欢上这个“没心没肺“的主编了;范铭是个好姑娘,祝你嫁个好丈夫。

小佳insight:热爱公益的明仔 你看看这个视频吧,也许会有些答案~

小佳insight:胡萝卜cuc 有这样一个闺蜜编导实在是幸运幸福的事啊~我也弄个她那个眼镜带带[酷]

音飞地盘:不仅要知道柴静,也要知道她,范铭。

wuhen1008:支持老范,柴静,支持看见!

jq83:媒体人和美发美容师做比喻,让人忍俊不禁。

鹭天_:网络不太好,下次看看,嘿嘿,老范~痕痕又是值夜班去了吧~//无痕555: 虽然,之前在电视屏幕上见过几次,虽然,之前在某活动现场也见过本人,可是,可是,这真的是第一次听到LAOFAN's voice,这真的是这个周末最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齐泺源 鹭天_ 身无半亩 jq83 ,哦,还有范范1120

鹭天_:网络不是很好,下次看看,嘿嘿~记得老范在以前央视《幕后》节目采访老柴的时候有出现过,调查的小虎队都有现身~


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范铭,女,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面对面》、《看见》 节目编导。2015年初作为总编导和柴静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本文是她于2016年1月在“MaD创不同(香港)”大会闭幕式上发表的演讲《无能的力量》文字整理稿。

大家好,我叫范铭。首先我想请大家原谅,因为重感冒的原因,我只能在这里用非常沙哑的嗓音来和大家分享。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暗合我今天的主题:无能的力量。 因为我现在这种情况算是一种“嗓音的无能”,但我依然要试图发出声音,传达力量。

这两天在香港见到的很多年轻人都让我想起10年前的自己,10年前那个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相信一定能够改变世界的自己。1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相信这种力量,但是在经历了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复杂之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改变世界过程中,我们内心受到的那种痛苦、沮丧和失控的感觉。

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中国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一句深得我心的话,他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相信这种无能的感觉,在座的每一位应该都有体会。

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出发,想要去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的表情是这样的:

但是当我们遭遇到现实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这样的:

甚至常常会在脑海中飘过三个英文单词:what the f ....(笑声)

很多时候,我很痛恨这种无能的感受,我很希望能够摆脱它,打败它。但是坦率地说,在从事过多年新闻工作之后,我想说:很多时候高歌猛进的“我能”,“Yes I Can ”,未必永远是正确的。

因为在座的很多年轻人都希望或正在通过各种项目来改变世界,所以今天我想通过项目运行的四个阶段:项目开始前,项目前期,项目中后期以及项目的结束,来分享这四个阶段中无能的力量。

Part 1 问一声,世界是否需要我们改变?

我想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口非洲井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去非洲做NGO。他来到了一个极其贫困的部落,想要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他们发现当地非常缺少水源,所以当地的妇女需要每天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去到很远的山里取水。于是他们就在当地打了一口井。但是没想到的是,这口井打完没多久,就发现井口被巨大的石块、枯树叶和烂泥巴封住了。他想一定是有人在捣鬼,于是他就费了很大力气,把石头挪开,把枯树叶清理干净,把井口恢复原貌。可是没有过几天,他发现这口井又被封住了。于是他感到很好奇,到底是谁在搞破坏呢?于是他和他的队友们就埋伏在井边观察,过了好几天才发现了真相。Guess what?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破坏这口井的恰恰是他们认为最能够从这口井里获益的那些当地妇女。

为什么呢?在经过了漫长的调研和与当地村民的细致访谈后,他们才发现,因为当地极度贫困,而那些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很低,她们每天都沉浸在非常繁重的家务之中。而她们一天当中最闲暇的时刻就是跟自己的姐妹团一起去山里打水的那几个小时。当有了这口井之后,用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她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自由时光却失去了。

所以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说:当我们踌躇满志洋洋洒洒地在试图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其实未必知道,这是否是对方想要的。

我想到与此相似的一个例子是我们的一个采访对象。他叫卢安克,是一个德国人,他不远万里从德国来到中国最偏远的一个山区做志愿者。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以至于很多人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寒暑假时间去偏远山区做志愿者,并且给他所在的学校大量捐款捐物。但是卢安克告诉我们说:恰恰是这些出发点非常好的志愿者,他们对山区的孩子伤害也是最大的。

我们很奇怪问为什么?他说:“第一,这些志愿者太想要改变世界,他们太希望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给当地带来改变。但是他们也许在城里小孩身上适用的那套,对山区小孩来说是行不通的。第二,他们忘记了这些留守儿童内心中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因为他们长期被世界遗忘,所以当志愿者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两个月就要走一拨的时候,其实刚刚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和信任又被撕裂了。所以他们就开始更难相信别人,更难再把自己交出去。第三,他们捐赠的东西,其实也是无意中把不平衡和利益纷争带到了一个赤贫的地区。所以那些小朋友拿到这些捐赠之后常常会打起来,为什么你有汽车,而我只有书本,为什么你拿到的是棉袄,而我拿到的是毛衣。。。甚至有一个班的同学集体投票,把捐赠的东西烧掉了。

以上的两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说:这些志愿者都是非常有“能力”的,而且他们的出发点和路径都是正确和好的,但结果未必是OK的。

所以,在项目开始之前,有的时候,我们也许需要忘记自己的能力,放下动机,适当的表现自己的无能。不要太急于去改变这个世界,观察,聆听这个世界的需求,也许是改变世界的更好的方式。

Part 2 “资源匮乏时,你的长项是什么?”

我想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在博客上曾经分享过的亲身经历。我曾经想给我的小房间买一张小床,我先看中一款大小价格都合适的,觉得就是它了。但是我一转弯看到一张和它价格差不多的沙发床。然后我就想,同样的价格我买沙发床是不是赚了。但是同时我又有一些犹豫,而这个犹豫又让我感到奇怪,我为什么要犹豫呢?于是我问我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这张沙发床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回答是:因为它又能做沙发,又能做床。

第二:我到底需要什么?回答是:我需要一张床,但…,我也不反对多一张沙发。

第三:它到底是沙发还是床呢?回答是:它要么是沙发,要么是床。

第四:作为沙发它能打几分呢?我想了一下,好像也就只能打70分。

第五:作为床它能打几分呢?我又想了一下,好像也只有70分。

问完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就明白了我心中的犹豫所在:原来它看起来是两用的,但在每一个瞬间,它其实都是单用的。而在每一个瞬间,它都不是我的最佳选择。看起来双赢的结果,其实是双输的。

也许又会有人提问了:不对啊,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非常棒的东西叫iPhone啊。因为iPhone就是又是电话,又是照相机,甚至有一天它变成刮胡刀或者吹风机,我想也会很受欢迎。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如果你真的做到一个像iPhone一样perfect(完美)的产品,那你就可以面面俱到。但是如果我们是在项目的前期,在资源和配置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那我们不如集中优势,做好我们的长项。因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放弃一部分的“能”,有时候反而是一个更纯粹和专业主义的选择。

Part 3 你能不能从失控中活过来?

我想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名飞行员和“失速螺旋”的故事。

李中华是中国歼十战斗机的试飞员,他为歼十战斗机解决了世界飞行员都非常头痛的问题:“失速螺旋”,也叫“死亡螺旋”。大意是说:战斗机有时会出现失速的事故,就好像一片树叶被抛进了漩涡一样,头冲下急速翻转向下坠落,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而且战斗机历史上90%的事故都是因为失速螺旋。

但是李中华很了不起,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成功实践解决失速螺旋办法的人。这个方法听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把失速飞机的方向盘打到螺旋旋转的反面,并且把油门踩到底,并在下坠的过程中,等待失速的改变。但这里面最困难的一点是什么?是在于,你做出这个动作和它产生效果之间,有一段“漫长”的等待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旋转没有停止,下坠没有停止,你什么都做不了,你是无能的,你只能等待。但你不能去怀疑你动作的正确与否,因为一旦你怀疑,一旦你犹豫,一旦你动作失误,那么就前功尽弃。这种“无能的等待”其实并非无能,而是在强大理性判断力之下主动选择的“理性失控”。

有另外一个与之相似的例子是中长跑和它的“极点”。在进行中长跑过程当中,会有一个阶段,我们的器官,我们的呼吸,我们身体的一切都进入了一个极度疲惫的状态。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加速,你也不需要减速,你只需要Hold住,Hold住那个“无能的时刻”。

我这就让想起了很多项目的中后期,尤其是作为这个项目的Leader(领导者),其实内心深处是非常容易动摇的,是非常容易怀疑自己方向是否正确的。有的时候,克服内心的动摇,熬过那个最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转机。

Part 4 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接下来,我想讲最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跟我个人有关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幼稚的故事。回想起来,这个故事我好像还从来没有和人分享过。大家可以看这张照片,这是14年前我的照片,角标是2002年的2月份。

有的时候,我很很羡慕这张脸,因为这张脸一看就是一张没有经历过失败、痛苦、挫折的,一张天真的脸。额头上仿佛就写着5个字:世界会更好(笑声)。

那时我在上大四,在北京一家报社实习。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报道一名村支书的腐败问题,然后我完成了报道,也刊发了。但是后来有一个举报者给我打电话,她说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她本人还受到了打击报复,于是她邀请我重新回到村里。

于是当时非常年少气盛的我就和几十个村民一起围攻了村支部,然后就强迫当时的村支书和我一起开了一个村民大会。在这个会议上,我很High, 我们一起制定了很多对当地村民很有利的改革举措。因为我觉得我是在为村民伸张正义。

但当我回到报社的时候,领导告诉我村支部的电话已经打到了报社,他们一致要求把我开除。当时我的主编非常严厉的把我给“尅”了一顿,告诉我说:“你不是政府,你不能替政府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痛苦和无奈总会一直发生,但是总有一天,当你发现,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它的时候,也许,你就已经开始可以打败它了。所以我想说,在一个项目的后期或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无能和局限,也清晰知道自己的职业边界,明白“改变并非一日之功”,也许就是成熟的开始。

最后

这两天在香港开会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我会问自己,什么是成长。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是高能的小人,这个小人他会不断的给我们的自信充电,给我们打鸡血,给我们的未来画大饼,说一些非常充满憧憬的话;还有一个小人是一个非常无能的小人,这个小人永远在垂头丧气,说一些让人很不爽的唧唧歪歪的话。

在更年轻的时候,这个高能的小人一旦遇到无能的小人,就是一顿胖揍,把它打到鼻青脸肿抬不起头,还会跟它说:你不要让我看见你哦,见一次,打你一次。

但是当一定的岁月过去,当你慢慢成长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高能的小人不再像原来那么彪悍和理直气壮,那个无能的小人也不再像原来那么猥琐和讨厌。他们开始可以对话,可以握手言和,甚至可以拥抱在一起,互相说:哥们,其实你也挺不容易。也许,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长。

最后,我想用张铁志老师非常喜欢的中国摇滚教父崔健的一首歌《无能的力量》来做结尾。20年前他写下这首歌,他曾经问她心爱的姑娘说:

我一事无成,但是清闲自在;我白日做的梦,是想改变这时代。我现在还无能,你还要再等待;你是否还要我,如果我失败。

如果有机会,我想隔着近20年的时空,回答崔健老师说:我们依然爱你,即便你失败。因为我们已经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能接受这个让我们爱恨交加的时代的无奈和复杂。我们也已经准备好,在全力以赴改变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去拥抱和接受这无能的力量。

因为无能,可以是力量!(完)

注:本文由夏志诚根据现场录音整理,作者校阅后同意发布。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所用图片如有版权,请联系本站,会立刻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友评论
0人评论 用  户:匿名  点击登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4006-222-148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