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霙 饰 毛泽东[王霙个人资料|王霙演过的电影]简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王霙个人资料王霙,出生于杭州,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四十多部影视剧中扮演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广大观众喜爱和认可的特型演员。曾因在电影《我的长征》中的出色表... |
简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王霙,出生于杭州,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
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四十多部影视剧中扮演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广大观众喜爱和认可的特型演员。曾因在电影《我的长征》中的出色表演获得200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原本是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的王雵能够有机会扮演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事,从22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出演了电影《开天辟地》中的毛泽东后,王雵从梨园改行进入了电影圈,成为了一个专演青年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在饰演毛主席的演员的队伍中,王霙可以称得上是最年轻的,同时也是颇受专家和观众好评的。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歇创作的脚步,而是一直履行着自己的诺言——“用心去塑造主席的形象”。扮演毛泽东的主要作品:《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开天辟地》、《秋收起义》、《杨开慧》、《彝海结盟》、《相伴到永远》、《毛泽东与斯诺》、《日出东方》等。2006年又在八一厂功勋导演翟俊杰的作品《我的长征》中再次出演伟人。
王霙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古荡湾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那年,浙江省艺术学校的老师到王霙就读的小学招生时,被操场上嬉戏的王霙灵动的身姿所吸引,破例免除考试,把12岁的他招进了浙江省艺术学校舞蹈班。
1970年夏季的一天,学校组织学生去看越剧表演,没想到王霙第一次看就痴迷上了越剧,回来后就坚决不再学舞蹈了,他缠着老师非让帮他转班去学习越剧不可……
1978年,王霙考入文化部下属的中央红旗越剧团,在主攻越剧的同时,学习话剧表演。
1983年,王霙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这一年,他25岁。此后几年,他演出过《陶行知》、《聊斋》、《三言二拍》等电视剧,丰富的表演经验,为他准确地把握和塑造好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饰演毛泽东之前,王霙涉足的领域很广:练过舞蹈,唱过越剧,后来又考入国家话剧院改行做了话剧演员。作为话剧院的实力派演员,王霙演过很多重要角色,但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演毛泽东。然而,1989年的一天,意外惊喜不期而至。
其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开拍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电影《开天辟地》,剧组从全国找了21个候选人,但导演胡立德并不满意。一天,他在翻阅从各地收集来的演员档案时,看到了王霙的照片。胡立德眼前一亮,这就是我要找的毛泽东啊!于是,胡导让王霙到剧组试妆。3个小时造型下来,一袭长衫、撑着一把雨伞的“毛泽东”一出场,立刻把全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就这样,王霙成了影片中的青年毛泽东。 提及那段往事,王霙说得简单且自信,认为自己入选的理由是外形酷似青年毛泽东,用他的话说“除了脑门窄一些,哪儿都像”。当年,面对这样的幸运事,王霙先是兴奋,后是害怕。兴奋的是,能演自己崇敬的毛主席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担心的是,自己到底能不能把毛主席演到生动、演到传神。 头一回扮演毛泽东,王霙不是忘台词,就是忘动作,感觉很别扭。于是,他打算去湖南毛泽东生活过、革命过的地方看看。在湖南,王霙先后去了岳麓书院、橘子洲头、第一师范、新民学会、杨开慧故居……每到一地,王霙就和当地人深刻交流,就这样,他渐渐地走近了一代伟人。
之后,王霙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井冈山》、《红色摇篮》、《民主之澜》等30多部影视剧中,塑造了中青年毛泽东。尽管如此,但王霙从不墨守成规,为了真实地还原毛泽东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王霙研读了许多领袖原著、有关传记、传奇和回忆录,他还常常研究其他演员饰演的毛泽东。在饰演毛泽东的演员中,王霙最欣赏的是唐国强。“唐国强是位老演员了,他的表演功力很深,演出了毛主席的神,非常好。”
王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演毛泽东的长征路上,我要走一辈子。”但他并不认同“特型演员”的说法。“在前苏联,国家会给特型演员发一个证书,拥有证书的演员一生只能演这个角色。没人给我发证书,所以我只是一名演员。”王霙认为,既然是演员应该什么角色都能演,只能演一种角色,反而说明了自己的局限性。“比如说唐国强吧,他除了演毛泽东,不也能演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各类人物?卢奇除了演邓小平,演孙中山不也同样精彩?”而除了毛泽东,王霙也曾经演过《陶行知》、《三言两拍》、《聊斋》等电视剧,王霙告诉记者,如果有好的古装剧,他也愿意去尝试,但有一个原则“反面角色绝对不接”。
播放数:610
播放数:543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