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但是,笔者也认为,尽管在短期内全过程、全专业实现BIM技术应用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勘察、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的不同阶段、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工点上,积极探索BIM技术应用、挖掘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却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的意义的。于是,在工程界出现了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有的企业一边不可或缺地、廉价地使用... |
但是,笔者也认为,尽管在短期内全过程、全专业实现BIM技术应用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勘察、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的不同阶段、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工点上,积极探索BIM技术应用、挖掘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却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的意义的。
于是,在工程界出现了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有的企业一边不可或缺地、廉价地使用国产软件(甚至是盗版软件)进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另一边却大手笔地引进国外软件或解决方案,在一些媒体、会议交流上,畅想着别人引导下的宏图愿景。这,或许是工程界的、另一种“诗和远方”吧!
5、结语
从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应用角度,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行业高度,还是具体到一家勘察设计企业应用的具体层面,对BIM技术与发展宜坚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既要及时跟进技术发展,不断探索多专业领域应用,又不宜对BIM技术给予过快、过高的期待。实际上,只要我们稍稍回回头,就会发现,从建筑领域紧抓机遇编制BIM标准,成立一个个BIM联盟,到铁路建设系统有人曾经宣布几年内实现所有铁路项目BIM交付,时间已经过去5、6个年头了。而今天,上述领域对BIM的认识可以总结为:更深刻了,有变化了,更谨慎了。
至于达索的Catia软件,也是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多年的软件平台了。尽管具有强大的三维建模能力,但是其研发和产品定位,似乎从来就是工业产品和机电设施等方向,与土木工程并不沾边,完全不适用于土木工程“设计”。
复杂道路BIM模型2、BIM更不可能是颠覆性技术
事物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新技术必然是站在既有技术的肩膀上发展的。就BIM技术而言,其核心依然是软件技术,而软件技术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既有软件技术的基础的。所以,在现代软件工程中,“类、继承、重载”是软件工程师们每天面对的、研究的主要工作。
去年走乌孙古道时,驴友**也跟我讲述过相同的经历,**的一个同事在看过她的微博后,都以安心工作为由批评她,最后**只好将那个同事给屏蔽掉,不让其继续关注她的出行动向。**说她很不解,这跟用不用心工作有啥关系,她是利用业余时间出行,跟工作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儿去。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由于小红帽喝多了,耽误了今天上山,中午12点他才醒过来,退房之后去买风干肉,中午3点多往回赶,4点半到家。
笔者认为,BIM技术绝不应该是一项所谓全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只是在现有三维建模、三维仿真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延伸和再发展。同时,BIM技术绝对不是一项全新的、与既有技术完全割裂的新技术。就工程勘察设计阶段而言,BIM技术只是对现有工程三维CAD设计技术的延伸与发展。只是在众多人解读的BIM理念中,更加突出强调模型的信息关联性和在工程不同阶段的传递性罢了。
3、面对BIM愿景,当下缺少的支撑条件还太多
2016年度,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公路与水运行业的BIM技术现状的调研活动。根据相关调研和总结,包括调研获得的铁路总公司、建设部等相关专家在BIM标准、BIM应用技术方面实践的经验和认识: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公路与铁路等工程行业,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内全面实施BIM技术,尚存在诸多方面的技术瓶颈和困难,而且很多技术瓶颈,显然是短时间内难以突破或本质改变的。
生活中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称赞,有人反对。称赞的你会心情舒畅,但那些反对的声音确实有些令人愕然,反对理由千奇百怪,跟你做的事情毫无关系,但你依然要坦然面对。好在今年XY同学未再继续批评我,想是去年我的解释凑效了,徒步跟孝敬父母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跟工作也毫无关系,只是XY自身心理状况的折射,是羡慕妒忌恨的体现。
被很多人誉为建筑工程领域BIM代名词的Revit软件,是2002年左右欧特克公司从其他公司收购的一款工程三维建模软件。欧特克曾经很多年找不到该软件的具体定位,因为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匈牙利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更贴合建筑设计专业特点,甚至在国内PKPM等更为便捷实用,而在三维建模方面,无论是三维建模功能,还是精细化渲染效果,Revit均远不如3DMAX等软件。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