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年。从小跟着父亲学拉坯的老师傅陈立人每年都去转转。不过这几年来,他说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了,“高科技的东西看不懂,年轻人搞的有些也不懂。”2006年,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毕业的黄薇,来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2014年,她偶然听学生说,景德镇有个地方叫进坑... |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年。从小跟着父亲学拉坯的老师傅陈立人每年都去转转。不过这几年来,他说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了,“高科技的东西看不懂,年轻人搞的有些也不懂。”
2006年,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毕业的黄薇,来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2014年,她偶然听学生说,景德镇有个地方叫进坑。
我原以为,爱是不食人间烟火。
开放带来竞争,改革也会有阵痛。随着全国陶瓷产业遍地开花,景德镇大部分国营瓷厂经营困难。“我们厂1/3的人出去单干,员工都散作满天星了。”原建国瓷厂负责人邓希平说。
集聚与培育,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从2009年开始,景德镇相继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历代典型瓷窑,相继建设陶瓷博物馆、陶溪川、三宝瓷谷等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如今,景德镇拥有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8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7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3人。
收录于汇聚全球好婚礼的DODOWED婚礼灵感网站
经历过发展的辉煌,也体会过转型的阵痛,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景德镇着力打造陶瓷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陶瓷文化产业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格局。2017年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达372亿元,是1978年的近264倍,尤其是高技术陶瓷从无到有,已占陶瓷总产值的16.4%。千年瓷都,正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63岁的原光明瓷厂党委书记刘火金,依然记得“七五”“八五”时期,如火如荼的技术改造给瓷厂带来的飞跃:“那个时候我们的设备全国领先,出口也很火热。”
“景德镇的陶瓷行业一度呈现小、散、弱的局面,龙头企业少,制约着竞争力的提高和品牌的打造。”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局副调研员陆明一说。作为景德镇的“立市产业”,这样的发展水平,既无法在现代产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更无法支撑未来城市的发展。
但后来遇见你我才知道,爱一个人哪有俗气可言。
产业提质,“小散弱”变“大陶瓷”
也会急不可耐的把我所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你,会忐忑不安等待你回复我的消息。
活态保护,延续景德镇千年陶瓷文脉。2015年,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出台,推进御窑遗址博物馆等重大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并对遍布全城的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十大瓷厂”老厂房等文化遗存实施系统性保护修缮。
的确,今年的瓷博会上,很多和陶瓷本身关系不大的东西,成为关注的焦点。比如,用于高端设备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服务海绵城市的建筑陶瓷新材料,不卖产品只卖设计的文创企业……40多家高科技陶瓷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参展,吸引了很多人气。
文化振兴,活态保护创新传承
想带你逛遍整个世界,想跟你分享生活中每一件小小的事情。
景德镇利用老窑址、老厂房、老作坊,打造以陶溪川、雕塑瓷厂、建国瓷厂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创意工作室聚集区。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介绍,在陶溪川文化创意街区,一年平均有400多场文化活动,已聚集8000多名创客入驻。
黄薇来到进坑村,惊讶地发现,山野之间,古瓷片俯拾即是,但千年来却无人识得。学者的敏锐让她断定,这里一定会有更大发现。在景德镇市政府支持下,深入的考古发掘在村庄展开。不久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15座古窑址、5个古矿坑、16座瓷石水碓遗址,相继浮出历史的尘埃。
2017年,联合国遗产保护专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涂森教授来到进坑,感叹“这里代表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最新探索”。最近,涂森教授又来到进坑。这次,他要邀请进坑村村民到即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大会上介绍经验。
邓希平工作室的传统颜色釉、九段烧的微波窑炉技术、“澐知味”的胭脂红……这些坐落于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名坊园”内的陶瓷企业,各有各的“绝活”,成为景德镇高附加值、高品牌价值的代表。“名坊园是一个园林式产业园区,又是一个公共的大品牌,品牌的培育和传播就有了集群优势。”园区党工委书记高唤虎说。
播放数:609
播放数:542
播放数: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