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人秀 第三季 30岁单身乡村教师 卖音乐为孩子买肉 111127 中国达人秀
精彩内容:
近来,一篇2013年的报道引发了热议。报道中,被拐女孩在当地当起了乡村女教师。但是,报道并没有对拐卖人口做出批评和追问,只是歌颂了被拐女的大爱,这样无疑是在纵容拐卖人口。
被拐女成乡村教师 媒体只歌颂、不打拐是耻辱
在这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里,作者用匪夷所思的逻辑,轻描淡写地跳过妇女郜艳敏痛苦而耻辱的被拐经历,转而赞美她的大爱。
18岁的郜艳敏,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两名以“找工作”为借口的女人骗走,之后,在短短四天里被倒了3次手。期间,她遭到奸污,每天经历着不堪忍受的折磨。“以至于当最后的买主——她未来的公公——捏着2600元借来的钱出现时,郜艳敏扑过来,跪在老人面前,央求他快点将自己买走。”有报道如是写。
“我为什么会留下来?是公公、婆婆的善良打动了我。他们对我很好,如果离开他们,我良心上也过不去。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懦弱——我是不忍心伤害身边的每一个人。自从来到她家,我一直努力做个好媳妇,没想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像别的媳妇,不是跑,就是闹。”郜艳敏自己对为什么选择留在“买主”家中的问题做了这样的回答。她的回答中,自动过滤掉了丈夫因为她是买来的媳妇常喝醉了酒打她等悲惨的经历。
的确,能留在深山忍受贫困、苦难,仍然用爱去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确是可贵的精神。但是,媒体对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对人口买卖非法行为置若罔闻的冷漠态度,实在让人愤怒不已。这篇报道如此歌颂被拐女坚守乡村教师岗位,等于是在说“拐卖人口后的人生不幸是被拐卖者自身的问题,看,这名被拐女就在被拐卖后仍然实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了嘛!”
更可气的是,被拐女的事件还被改编成主旋律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并且在农村点映。这无疑是给其他想要挣脱人口买卖魔爪的受害妇女一个沉重的价值观枷锁。影响实在恶劣。
这无疑是有意淡化了被拐女受害人的身份,可谓为了宣传主流价值观而对基本人权冷漠至极。
被拐女不但不控诉买卖人口的“丈夫”一家,反而充满感激和溢美之词,显然有一定人质综合症,也就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心理学认为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在突破这条底线后,加害人对受害人的一点小恩小惠反而会让受害人在心理上对加害人产生感激、认同甚至情感依赖。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也被叫做“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得名于斯德哥尔摩这个城市发生的一起人质感激甚至嫁给劫匪的真实案件。
网友点评:
氵崩丨溃:卧槽,小编你总算说了句人话,快,把人贩子杀了,本法官判你无罪。
就这样了:为什么总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抓到人贩子是判刑而不是枪毙,因为买人的人,一家,甚至整个村子都在窝藏罪人。因为【法不责众】!但【法不责众】就是对被害人最大的不公,就是法律披着仁慈的残忍。
静静的呆:那些山村人,没有那么淳朴的。至于那些恶心的电影工作人员,呵呵。
相关图片: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真相竟是如此! 媒体揭被拐女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感动中国 郜艳敏曾获感动河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打了谁的脸 图说郜艳敏屈辱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真相竟是如此! 媒体揭被拐女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感动中国 郜艳敏曾获感动河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真相竟是如此! 媒体揭被拐女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打了谁的脸 图说郜艳敏屈辱
↑图:被拐女成乡村教师感动中国 郜艳敏曾获感动河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