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沙漠王子 茅威涛
精彩内容:
《拜寿五女拜寿》可以说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最为重要的一个戏。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这个戏,才有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才有了茅威涛、董柯娣、徐爱武、陈辉玲、洪瑛、邵雁……这一长串在越剧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名字。
5月24日,原生代《拜寿五女拜寿》将进行封箱演出。
封箱,意味着这是戏迷们最后一次看到原生代演员演这出戏。
明天,是浙江小百花的31岁生日。昨天中午,这群原生代演员与戏迷相聚,既是向浙江小百花“拜寿”,也是一次告别仪式。
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拜寿”的地点,设在浙江小百花的食堂里。
布置得很简单,除去数十只彩色气球,只有几张《拜寿五女拜寿》历年来的演出海报贴在墙上。年代最早的一张,1983年的。
时间回溯到32年前,当年,从浙江省戏曲会演中脱颖而出的28位年轻演员,组建成“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将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先生创作的《拜寿五女拜寿》搬上舞台。
1983年11月16日,香港新光戏院,《拜寿五女拜寿》以其青春的阵容、时尚的风貌,迅速征服了在场观众。“小百花”的名号从此一炮打响。
1984年9月,《拜寿五女拜寿》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在都市的剧场里,在城镇的影院中,在乡村间的流动电影放映机前,伴随着剧中人喜怒哀乐度过的一个个午后和夜晚,《拜寿五女拜寿》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那些与这部戏有关的记忆,戏迷们记得最清楚。
第一次看《拜寿五女拜寿》的情景,高昱萍历历在目。当时,她正在桐乡念初中,为了看戏,她专程赶到嘉兴去。“那天剧院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人。戏真好看。印象最深刻的是董柯娣上台,才唱了‘我的女儿啊’这句,台下掌声就潮水般响起。”高昱萍说,那个年代,观众看戏通常蛮安静的,不大鼓掌的,但是,这个戏,让观众的热情前所未有地爆发了。
22岁的大学生章康,对《拜寿五女拜寿》的记忆是童年时陪爷爷看碟片开始。那时小小的他,因为《拜寿五女拜寿》,第一次被带进优美的越音里。
从深圳赶来的老戏迷“牛牛姐”,偶然从碟片里看了《拜寿五女拜寿》,便“烙在了心里”,迷上“小百花”,这些年来,“小百花”的演出,她几乎一场不落,她甚至为此放弃了移民海外的计划……
是时候说再见了
中午12点,原生代的“小百花”陆续出现在现场:茅威涛、董柯娣、洪瑛、陈辉玲、徐爱武、邵雁、吴海丽、俞会珍、陈筱珍……在场的粉丝像迎接亲人一样地迎上去,尖叫,拥抱,寒暄,签名,合影……
这一刻,喧闹,而下一刻,要画下的句号。
灯光暗下,烛光点起,大家齐声唱完生日歌,对着裱满小花的蛋糕,茅威涛代表原生代的姐妹们坦露心声。
“关于这次封箱,我私底下与姐妹们商量过的。”她说,“就像柯娣说的,我们一个个都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以后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原班人马出演了,与其残缺不全地演下去,不如留下一段完整的美好的记忆。”
“女子越剧嘛,就是讲究青春靓丽。像这样一个青春靓丽的戏,应该让年轻一代去演,应该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小百花去演。这正是我们戏曲人的传承。”
封箱的理由原来如此简单:是时候说再见了。
5月24日,原生代《拜寿五女拜寿》将成绝唱。
但是,那又如何?
——一位戏迷带来了一本残破的、30年前出版的《越剧小百花掇英》,请原生代演员们签名,茅威涛在扉页落笔,写下八个字:“情怀不老,青春永恒!”
相关图片:
↑图:越剧小生茅威涛
↑图:沈铁梅韩再芬茅威涛三朵梅花添香奥运-搜狐
↑图:面对面]越剧女小生茅威涛
↑图:茅威涛
↑图:尹派小生茅威涛_zhoumingmin50_新浪博客
↑图:喜欢越剧的MM进来聊聊|娱乐-onlylady论坛
↑图:茅威涛
↑图:郭晓男茅威涛夫妇捐款10万倡导小百花义演(图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