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方位扶持 确保三大主粮100%自给 110923 北京您早
精彩内容:
秋收季节,全国各地都粮食都陆陆续续收割完毕,粮食迎来大丰收本来是喜庆的大好事,可是今年收完粮食的农民伯伯们却笑不出来。据媒体报道,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玉米价格下跌明显,农户价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达30%,而小麦在国庆前也经历了一轮断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购价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而粮食收购价格的下跌,将意味着农民地里的粮食价格缩水,面对如此大幅度以及三大主粮齐齐下跌的趋势,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下跌幅度最大最明显的是小麦和玉米,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全球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下跌,与中国市场粮价形成差价。农民收入下滑,影响到农民
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而有专家认为,今年粮价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按照上半年我国农民的78%的消费倾向简单核算,今年粮价大跌直接影响农民消费市场,或影响到GDP的增速1个百分点。
入市十年后,中国农业所面临的挑战才刚刚显现。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却首次突破了1亿吨大关。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这就是入市十年后我国粮食市场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粮食连年增产,但进口量为何却不断攀升?
其实问题的答案简洁明了,那就是国外粮价便宜而国内粮价高昂。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稳定粮食生产,自2004年以来我国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随着收购价的逐渐上涨,国内粮价自然是水涨船高,而国际市场粮价掉头向下,国内外
农产品(16.15, -0.23,-1.40%)价格倒挂。
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5年前,据悉,从2010年起我国所有粮食品种价格已全都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之间的差距并越拉越大。目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距巨大,自然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和“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现象。
有观点认为,既然国外的粮食便宜,就应该增加进口,虽然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粮食“三量齐增”的现象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延续,我国入世时谈定的关税配额防火墙将完全失去保护作用,我国现行调控和稳定粮食市场的政策措施将全部失效,粮价将遭遇提高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长此以往
,我国主粮或再现大豆的命运。
入市不久,我国大豆产业和市场就全面失守,2013年食糖市场也开始失守,照此趋势,水稻、小麦和玉米将相继步大豆和食糖的后尘,完全暴露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将深受影响,并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过低是造成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但通过土地流转走农业规模化之路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经过数年的积累,不过,需要我们警惕的是,留给我国农业崛起的时间已不多了,入市谈判时签订的关税保护期已过,严峻的考验已临近。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经济任务,也是最基本的政治任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在粮食生产上决不能有丝毫闪失。应对挑战,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
相关图片:
↑图:国内3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 农民恐损千亿-中
↑图:3大主粮收购价下跌 专家:应通过提高退休金等
↑图:原标题:中国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 农民收入
↑图:3大主粮收购价下跌农民恐损失千亿 小麦断崖式
↑图:3大主粮收购下跌达3毛亩收入少千元 预计影响
↑图:3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 粮价下跌重挫农民 - 国
↑图:中国三大主粮收购价今年全线下跌 农民收入恐
↑图:3大主粮收购下跌 粮食大丰收反致农民损失千亿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