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 谭梅夫妇表演《掀起你的盖头来》
精彩内容:
谭元寿演出《沙家浜》剧照
谭元寿 80 岁主演阳平关
■梅葆玖
今年剧院举办纪念谭元寿先生舞台生涯 80 周年的活动,我心中特别感慨。元寿先生长我 6 岁,他是富连成科班培养出的好角儿。
一百多年前,1912 年 12 月 6 日,65 岁的谭鑫培提携 19 岁的梅兰芳演出了《桑园寄子》。我们行内人都清楚,这对梅兰芳有多重要!所以我一直对学生说,我们学梅派的,可不能忘了谭派和谭家。中国京剧史上谭鑫培和梅兰芳对京剧发展起到了众所周知的影响和作用。谭先梅后,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
" 谭、梅 " 这二字,是创造京剧历史的两个字," 谭、梅 " 是京剧百年之内从成熟走向鼎盛的两个重要的标志性人物。京剧能够成为一种 " 戏 ",有人物、有表演,不只是嗓子好唱几句,是从谭鑫培开始的。谭鑫培与我的曾祖父梅巧玲均为 " 同光十三绝 ",这两代老前辈,使老生行的表演臻于成熟,使京剧成为中国戏剧最具魅力的伟大剧种。从王瑶卿到梅兰芳又极大地拓宽了京剧旦角的表演空间,才使京剧最终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这就是 " 谭、梅 " 的历史功绩。
1951 年抗美援朝,我父亲要我们子女在上海参加青年演员汇演,搞两场捐献飞机大炮的专场义演,当时元寿先生在荀剧团,我父亲对当年京剧工会的李宝魁说:" 一定要请到元寿参加 "。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打渔杀家》了,我给元寿先生配戏,首推《打渔杀家》。我的老师王幼卿,常和马连良合作这出戏,他教了我后,我父亲又给我好好地说了几次戏。我父亲说:" 这出戏旦角原本是配角,应该处处衬托着萧恩,同时自己还要在范围里找‘俏头’,否则很容易就唱瘟了,以前好角儿是不唱这出戏的,从王瑶卿开始重新的创造,成了今天这个样。这出《打渔杀家》是王大爷(王瑶卿老前辈)陪谭鑫培老爷子给唱红的。"
1952 年春天,我父亲给我排的戏码,在大众剧场(从前是华乐戏院的旧址)我陪元寿先生唱《打渔杀家》。我父亲特意请王瑶卿王大爷来听我们的《打渔杀家》,我父亲看到元寿先生时,拿着当天的戏单,上面写着 " 谭梅 " 两个大字,十分感慨地说:" 从前戏班里的惯例,当天晚上的戏码,写在一张黄纸上,由管事的在上午派人送到角儿的家中,让这位演员可以计算时间,不至于误场。我当年陪谭老板(谭鑫培)唱的时候,催戏单上也只是‘谭梅’二字,想不到三十几年了,又让我看见这两个字儿了。" 父亲语重心长,我听了也非常感动。
当年王瑶卿已经很老了,他是中国戏校的校长,我父亲挽着他到我们化妆的地方,我和元寿一起鞠躬,说了一声 " 爷爷,请指点 ",王瑶卿指着我父亲说:" 这出戏,是从我们两个人这里,才把萧桂英在台上的地位提高了一步。我始终是陪你老祖谭老板唱,畹华他是当年为了傍余叔岩才唱这出的。今天又是谭梅的后代合作,真是太高兴了。"
非常值得肯定和重视的是,元寿先生年轻时是大武生,长靠短打无一不精,中年后又演老生,由于有武功底子,他在台上的表演一看就是富连成出来的文武全才的好老生,我们今天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能够重视从武生到老生的融贯培养,那就是对元寿先生极好的祝贺。也希望元寿老师带领学生们把谭派老生从武生到老生全部内容都传给后代,这样会对京剧谭派艺术有更大的影响和效果。
前几年媒体尊称元寿先生 " 伟大的表演艺术家 ",元寿先生公开声明:" 我不是表演艺术家,如果我是,那我父亲应该怎么称呼 ",说得挺认真的、挺执着的。而且为了进一步传扬京剧艺术,他先后为近 20 部谭门老戏的录音进行了配像,作出了巨大贡献。
(梅葆玖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J069
相关图片:
↑图:谭梅简历 谭梅照片 朱军老婆谭梅 谭梅简介 朱军
↑图:朱军娇妻谭梅性感写真曝光(图集)_图片新闻_深
↑图:谭梅_图片_互动百科
↑图:朱军妻子谭梅惊艳美照曝光 从艺之路揭秘_新闻
↑图:曝光朱军谭梅夫妇恩爱写真
↑图:朱军妻子谭梅,朱军妻子谭梅图片
↑图:朱军娇妻谭梅比老公小六岁
↑图:名嘴朱军娇妻谭梅身材火辣韵味足-朱军|娇妻-读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