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中华磨刀李文化分会挂牌庆典致欢迎词 李幼安
精彩内容:
李文化导演的《决裂》是反映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生活的,表现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决裂》剧本是由江西共大总校的干部胡春潮和江西省文化局干部周杰创作,他们根据共大的创办过程和办学方向,用电影文学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抗大”式农业大学。
1973年,该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投拍,并且还是一个政治任务,从对选角的重视也可略见一斑。影片的主角都是那个时代的“当红明星”,有着“满身劳动人民气质”的著名影星郭振清和靠《战火中的青春》一举成名的王苏娅分别担任男女一号,还有那个“在课堂上,不讲江西水牛,只讲非洲斑马和马尾巴功能”的教务主任孙子清,由葛优的父亲葛存壮饰演。
一开始,导演李文化打算选择葛存壮饰演党委书记。他看过剧本后觉得党委书记没什么演头,倒是教授孙子清这个人物写得很生动,很有光彩。但是他还是习惯于不挑不拣地接受了党委书记这个角色。后来,编剧胡春潮和导演研究,觉得葛存壮不大适合演党委书记,更适合演孙子清。于是做了角色调整。通知葛存壮改演孙子清时,他欣然接受。孙子清是被批判、被嘲讽的中间人物。葛存壮就是用这种态度来处理这个人物。
影片中有一场著名的讲解马尾巴功能的戏。孙教授给学生讲授马尾巴的功能。用以嘲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繁琐不切实际。马尾巴有多大功能,还值得这么大书特书!这场戏富有喜剧色彩。葛存壮掌握了喜剧表演的要领,只要情节安排到位了,越是严肃认真地去演,其喜剧效果就越强烈。他从规定情境出发,从人物思想感情出发,不故意耍噱头,严肃认真地讲课。对打搅讲课来求医的老农,以及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表现出真正的气急败坏。他的真实表演使这场戏取得了浓厚的喜剧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时间,许多学校的黑板上出现了马尾巴的图像,孩子们纷纷效仿孙子清,嘲笑老师。
虽然现在看来,这部影片犯有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但观众对演员的表演仍然十分喜爱,多年后,还一直戏呼葛存壮“马尾巴的功能”或干脆简称“马尾巴”。
《决裂》在江西拍这部戏时,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这部电影的拍摄地点先后设在南城共大分校和莲花共大分校,摄影棚就是共大的校舍和农场。附近的村民都跑来看,派出所还出动了一卡车的人到现场维持秩序。电影在江西拍了半年,但内容大多是共大分校的,导演在后期补拍了共大总校科学实验、现场教学等片场。
1975年,电影上映,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响应,片中插曲“满山的翠竹青又青,满山的杉树根连根,新型的大学办的好,它和工农心连心”在观众中迅速传唱,还有葛存壮那段关于“马尾巴功能”的戏剧性表演也广为流传。
后人这样评价《决裂》和“决裂”的时代:在那个“再批走资派”的1975年,电影强调突出“办学方法”之争的戏剧矛盾,结果使《决裂》披上非常浓厚的政治斗争色彩,就连片名“决裂”的火药味也十足。粉碎四人帮后,《决裂》被打成阴谋电影,导演李文化也遭到停职检查,直到他拍摄的电影《泪痕》获奖才算为自己洗过罪名。
2005年,郭振清去世。尽管当年的政治恩怨早已淡去,但仍有媒体说:好人一个,可惜错演了一部电影。媒体所指的就是郭振清主演的《决裂》。事实上,不为人所知的是,郭振清生前曾公开宣称,《决裂》是他表演的高峰,演龙国正这个角色是经过生活体验,采访过很多大学生变质的实例的。郭振清对《决裂》做过这样评述:“我一生两部戏看得很重,一是《平原游击队》,二是《决裂》。
已故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当年在《决裂》中扮演男主角龙国正校长
老艺术家葛存壮在《决裂》中扮演教务主任孙子清
相关图片:
↑图:李文化遗像
↑图:导演李文化
↑图:李文化
↑图:李文化 我在 文革 中拍电影
↑图:侦察兵 导演李文化去世
↑图:李文化的多面人生
↑图:山东最早的考古学文化 后李文化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