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刘桂娟炫12万点翠头饰 遭动保人士责骂
精彩内容:
最近,一则有关李云迪在首尔演奏失误的新闻在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李云迪在演奏自己最著名的拿手曲目《肖邦第一协奏曲》时发生了失误,在台上突然断片儿,虽然 " 尝试着省略一些音符以便跟上乐队的节奏 ",但完全无济于事。
这不是李云迪第一次发生这样的失误。2013 年新年音乐会,我曾现场听他的《野蜂飞舞》,听完赶紧回家重听一遍——他几乎少弹了六分之一。
只要是人,就一定会失误,艺术家在表演过程中出错,并非不可原谅。但奇葩的是,这一次,李云迪和他的团队仍旧用激怒观众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失误。在首尔,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们给予了李云迪鼓励的掌声,通常情况下,演奏者应该回到舞台对观众予以感谢,但李云迪直接回到后台,甚至取消了音乐会后的 CD 音乐签售会。这一举动让观众们非常愤怒,第一乐章结束后,许多人就要求退票,在得知签售取消后,更多观众表示:" 应该给他喝倒彩。" 而针对国内媒体的质疑,李云迪团队的回应是 " 子虚乌有,被人陷害 "(后来明明又道歉承认失误)。
(李云迪韩国大邱站音乐会)
为什么李云迪的团队每次都用一颗玻璃心来面对观众的批评?
也许,他们应该向京剧演员学习。
在京剧诞生之前,舞台上是不流行 " 喝倒彩 " 的。京剧诞生之后,看戏的人不再像昆曲观众那样 " 有文化 ",戏园子里,看戏的人鱼龙混杂,演员演得好,就拼了命鼓掌,演得不好,就叫 " 倒好 ",这是观众们最朴素的反应。
什么是 " 喝倒彩 "?如何分辨这声彩是 " 正彩 " 还是 " 倒彩 "?一般来说," 倒彩 " 的节奏发生在演员在舞台上的失误之后,而 " 倒彩 " 的那声 " 好 ",比 " 正彩 " 声调要长很多,且是九曲十八弯的,听着只有一个感受:" 阴阳怪气 "。另外,叫 " 通 "、" 嗒 "、" 好喔 " 的都算 " 倒彩 "。
" 喝倒彩 " 简直成了京剧演员们的成人礼。马连良演《王佐断臂》,上台绑错了手臂,被叫了倒好,气得要跳河;荀慧生演《三娘教子》忘了词儿,给自己取名 " 荀词 ",还刻了图章以明志;奚啸伯在天津演《杨家将》,因时间太晚未带 " 夜审潘洪 ",台下不仅 " 通 " 声四起,居然还被扔了果皮、茶壶茶碗……
连 " 伶界大王 " 谭鑫培也不能幸免。1912 年,已经 66 岁的谭鑫培应新新舞台老板黄楚九的邀请,到上海演出《盗魂灵》,这出戏谭鑫培曾经在宫中为慈禧太后专门演出。当时上海舞台上最红的《盗魂灵》,由武丑杨四立表演,他可以从四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叠成的高台上翻下来。谭鑫培贴演此出时,只拿了一个大顶,然后做了一下跃的姿势,看一看,摇摇头,便轻轻地爬了下来。其实,这样也是一种演出处理方法,无可厚非,何况谭鑫培那年已经年近七旬,若是在北京,观众定能谅解。但台下偏偏有一位李姓观众叫了倒好,这事越闹越大,叫倒好的观众被维护演员的 " 巡场 " 打了,观众们都打抱不平,严重抗议,最后,居然取消了 " 伶界大王 " 的广告语,戏院老板亲自请客赔礼道歉才算完事。
还是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里说得好,要想一辈子不被叫倒好,只有一个办法——去电台唱。
作为演员,应该如何应对观众的 " 喝倒彩 "?武生盖叫天曾经被地痞流氓恶意叫倒好,盖老二话不说,穿着戏装就冲下台,抓住地痞就是一顿打。五十年代,他给儿子张剑鸣把场(京剧术语:演员演某一剧目因经验不足等原因,由师长在侧幕照应把关,以稳情绪),结果儿子在演出中出了错,被观众叫了倒好。爱子心切的盖叫天从侧幕走到台前,当场叫停乐队,对着观众训话。盖叫天是武生泰斗,观众们慑于盖老名望,居然不敢说话了。后来,张剑鸣自己演出,又挨了一次倒好,他也学着老爸的样子叫停场面训斥观众,剧团领导急忙把他拖下来批评:" 你爸是盖叫天!他叫停训话,你也训话?你算哪棵葱?!"
这不是最离谱的反应,1915 年,武生演员俞振庭在北京广德楼演出《长坂坡》,前面是女演员金玉兰反串的《探阴山》。结果当天,金玉兰忽然有事,不得不临时取消演出。这样的事也算正常,但观众们觉得受骗上当,纷纷叫倒好,要求退票罚款。俞振庭脾气很不好,人送外号 " 小毛包 ",他当时已经扮好戏,看到台下的混乱局面,居然穿着赵子龙的行头,提枪率众冲下台去,刺死了两个人," 喝倒彩 " 居然惹来杀生之祸,看来观众们也要小心。
相比之下,梅兰芳大师处理 " 倒彩 " 的方式就温和很多。他到烟台演出,有 " 挑剔 " 的观众,因为梅兰芳开门时用一只手,就叫倒好:" 喝,好大的手劲儿!" 面对这几乎近于胡搅蛮缠的 " 倒好 ",梅先生不仅没有生气,还虚心接受,这才是大师的心态。
当然,如果李云迪团队还是磨不开面子,他们也可以学习谭富英先生。谭先生当年在天津唱《四郎探母》的 " 坐宫 " 一折,到 " 扭转身来叫小番 " 时,有一个嘎调(高音)没唱上去,台下立刻报以倒彩。天津观众的 " 倒彩 " 堪称全国第一,不知道是不是天津戏迷的倒彩太可怕,谭先生第二天再唱《坐宫》,戏票加了两毛钱,企图扳回面子,结果还是嘎调上不去,再次遭遇 " 倒彩 "。这下,谭先生心理障碍了。而天津观众更搞笑,之后谭先生凡贴这出戏,必定满座。大家去看戏,看到嘎调唱不上去,喝倒彩,下次还看,乐此不疲。最后,还是几位谭先生的脑残粉策划,预先在戏园子各个部位买了几十张票,等 " 小 " 字一出来就大喊其 " 好 ",高音的 " 番 " 在如雷彩声中唱出来,上去也好,上不去也好,都埋在彩声里,一般观众都听不出来,以为这次真上去了,也跟着叫好儿。这是 " 叫小番 " 第一次没落倒彩,谭富英先生的魔障这才解除,再也不用害怕在天津唱戏了。
(谭富英《二进宫》剧照)
[注]本文原标题为《向京剧演员学习如何面对 " 喝倒彩 " ——写给李云迪团队的锦囊》
相关图片:
↑图:京剧演员刘长瑜的老公
↑图:京剧演员刘长瑜家世揭秘
↑图:京剧演员刘长瑜家世揭秘
↑图:刘长瑜京剧传统戏 花田错 视频 娱乐 花田错 刘长瑜 传统戏
↑图: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
↑图:刘长瑜京剧传统戏 花田错
↑图:由国家京剧院策划的
↑图:刘长瑜京剧 卖水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