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手机 刘震云_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入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

 639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11-10 15:27:27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精彩内容:


每到六月,“高考”都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最主要的议题就是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度高考中,作家刘震云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选段被摘入云南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计25分。

试题摘录的是作品中有关私塾教师老汪的一段描写。

从豆瓣、新浪读书等阅读分享平台的读者反馈可以见出,私塾老汪和意大利牧师老詹是《一句顶一万句》中最受读者喜欢的两个形象。他们虽然不是故事的主角,但作家以极为精练之笔勾勒出他们悲欢交集的人生,被众多读者乃至评论家认为堪列中国经典文学人物长廊。尤其是作家刘震云借老汪之口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颠覆性解读,被很多读者公认为是对孔子“最苍凉的解读”。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称:“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国风’久不作矣。”而在此次云南高考试题的问题中,出题者则将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对比,称二者“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今年云南省高考语文此题不仅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次考核,也是对学生平时阅读范围和对当代文学关注度的考核。

附:试卷摘录及题目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一样,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在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学堂过去是牛屋,放几张桌子进去,就成了学堂。老汪亲题了一块匾,叫“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随听的人,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一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阴历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

“碰到无常我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着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她。”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还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

“为啥?”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

“不为老汪。”

老范:

“为啥?”

老季: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

“娘们儿家,有啥正性。”

又说: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 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 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相关图片: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图: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图: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我的话和林彪意思不同 一万句顶一句

↑图:刘震云 我的话和林彪意思不同 一万句顶一句

刘震云获奖作品 一句顶一万句

↑图:刘震云获奖作品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图: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图: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图: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一句顶韩寒一万句 图

↑图:刘震云一句顶韩寒一万句 图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