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女装2016春夏纽约时装秀明星采访洪晃
精彩内容:
人物:洪晃,资深媒体人,BNC薄荷糯米葱店铺创始人。
时尚圈里都知道洪晃嘴皮子厉害,但绝不属于“光说不练”的人。
作为圈里资深的“毒舌”,她总能通过现象看到其中的本质,该赞美的不吝赞美之词,该批评的也不吝批评之声。从做杂志“纸上谈兵”推广中国设计,到2010年在三里屯太古里开张了以中国设计师作品为主打的BNC薄荷糯米葱店铺,洪晃用自己的行动脚踏实地在为中国设计做点什么。
回忆起2006年《iLook》宣布从此关注中国设计后,所有大牌化妆品,比如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集团一夜间把广告都撤掉,她去挽回时被告知越来越小众,到如今不少国际的大集团大品牌都在找中国设计师合作,洪晃颇有感触,“我觉得有些事情是熬出来的,比如好的设计。记得卡尔老佛爷被问他认为谁是优秀的年轻设计师,他的回答是,设计是经验之谈,所以何为优秀的年轻设计师?我非常苟同这句话。”
对话:
新京报:你现在还能想起12年前,你在忙什么吗?
洪晃:12年前是2004,那时候很傻,因为2003年我出的书卖得不错,招来一堆媒体关注,出版社也拉着我各地签字售书,那年可能在疯狂兜售自己。很不要脸,属于“媒妓”——media slut。说实话就是刚出道吧。
新京报:创立BNC的初衷是什么?
洪晃:初衷是给中国设计师搭一个销售平台。这个做到了,就是没想到要搭进去这么多钱。
新京报:作为一个媒体人,以及一个买手店创始人,你怎么看待中国设计师这个群体?
洪晃:从媒体人角度看,我觉得中国设计师的格局太小,不太好讲故事,也不会。大概年纪太小,经验也不够丰富。概念和理念没有树立,最多设计6-8季,就开始重复自己,或者效仿名牌了。甚至不到6-8季就开始了——有的从头就是这样,不享受创作过程,只期待早日名利双收。从薄荷糯米葱店铺角度来看,买手店是有闲钱的富二代可以玩的,真正做企业的人都会意识到这个商业模式有问题,国外市场还好些,国内的产业链是各个环节都有问题。所以中国设计师起不来跟整体产业链不适应创新有根本关系。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配备和生产能力都是为了出卖人口红利做外单的,有点像让一个大肚汉轻断食,改造生存习惯,大肚汉感到很为难、很难受。
新京报:但这几年买手店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洪晃:店主赔得开心就好。
新京报:你认为买手店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这几年的经验累积,你对BNC进行了哪些“改造”?
洪晃:买手店如果生存下去必须开始转变心态,不能只是玩酷、也不能等着上市骗股民的钱,得真的做点零售商该做的事情,建立品牌,提供优质服务。BNC 在逐步转向多元化产品,我们已经添加了一些家居用品,这部分还会继续扩大。我们还有高级定制食品--松花蛋,酒酿和跳水泡菜。我们也开始承包晚宴。店里装修后有一块新空间是做这个的。总之,薄荷店是个体验东西的地方。
新京报: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除了“支持中国设计”之外,在价格、实穿性的角度还是不容易找到必买这些设计的理由,你对这些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建议?
洪晃:做设计师是个辛苦活儿,不懂制作只图名利就是成功也是暂时的。我希望中国设计师选择这行是因为对这行的激情,并不是以为这是名利双收的捷径。还有就是我希望年轻设计师学会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新的设计语言,让我们的传统通过她们的创新得到传承和新生,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国际上创建自己的设计语言,达到区别化。
新京报:现在是传统媒体正在经历冲击最强烈的一段时期,身处这个时代,时尚媒体怎样做才能追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
洪晃:我有不少想法,就请各位等着我一步步做出来给大家看吧。
新京报: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洪晃:这句话谁说的?太好了。我初心就是发掘中国当代的好东西。
相关图片:
↑图:三个羊念什么图库||洪晃的三个老公||怀孕前三个
↑图:洪晃的三个老公|洪晃的三个老公素材|章含
↑图:
↑图:洪晃的女儿与继子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