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西游记 李世民曾经被吓死(下)
精彩内容:
文/独孤雁
中国古代史官历来有秉笔直书的习惯,但一旦遇到那些有“洁癖”皇帝,史书就要被反复篡改,以致于面目全非。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明君的典范,他先是协助父亲李渊建立唐朝,平定天下割据势力,之后又励精图治,开启“贞观之治”。但李世民也是一位有“洁癖”的皇帝,他也有许多不想让后世知道的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在这里试举几例!
其一,贬低父亲。看过李渊父子起兵这段史料的读者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太原起兵完全是李世民策划,并推波助澜的,而李渊完全是被李世民、裴寂设“美人计”拖下水的。这恐怕并非事情的真相,根据唐朝人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才是起兵的主导者,温大雅本人亲自参与筹划太原起兵,他的记载应属事实。
【影视剧中李世民的形象】
另外新旧唐书李靖传中,有一段关于李靖察觉李渊招兵买马、招募豪杰,意图不轨,欲向隋炀帝举报的记载,由此也可间接证明李渊的起兵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他精心谋划的。李世民通过贬低父亲的功绩,无非是为了抬高自己。
其二,兵败浅水原。李世民戎马一生,是一位马上皇帝,但他似乎不愿意让后人知道他也打过败仗,而且是个大败仗。根据史料记载,618年6月,李世民率军与割据陇右的薛举作战,双方在浅水原交战,结果唐军“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黄、李安远、刘弘基皆没”,薛举还命人将被杀死的唐军堆成小山,夸耀战功。
按理说败就败了,但有“洁癖”的李世民却不希望自己打过败仗,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李世民说交战时,自己得了疟疾,负责军事指挥的是刘文静、殷开山,而且他还一再告诫两人不要轻易出战,结果不听自己的话,打了个大败仗。
【影视剧中李世民与李渊的形象】
其三,夏县屠城。自古以来屠城都是意见非常残忍的事,但以明君自居的李世民也干过这事儿。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619年,"秦王李世民引军自晋州还攻夏县,壬午,屠之。"夏县怎么就得罪李世民了呢?原来夏县当地军阀吕崇茂原本为刘武周效力,后来暗地投靠李唐,李世民让他设法杀死尉迟恭(当时为刘武周效力),但事情败露,吕崇茂被杀。
尉迟恭此后撤出夏县,但吕崇茂的余党据守夏县,不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一怒之下攻破夏县,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屠城。李世民做皇帝后,想洗白自己,于是把责任推给了李渊,说当时李渊曾下诏:“平薛举之初,不杀奴贼,致生叛乱,若不尽诛,必为后患。”李世民只是执行父亲的命令而已,但这些谎话并不为后人信服。
其四,洛阳杀降。杀降与屠城一样,都不是什么仁义之举。621年,李世民率军平定占据洛阳的王世充。战后李世民将王世充的党羽十余人处死在洛水之畔,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单雄信。行刑前,单雄信的好友、唐军大将李世绩曾苦苦哀求,但李世民不予理睬,原因很简单,单雄信几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
后来的事实证明,洛阳杀降后果严重,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原本准备归顺唐朝的窦建德党羽纷纷起兵反抗,唐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叛乱平定,为此大将罗士信战死河北。李世民做了皇帝后,把杀降的帽子又一次推给了父亲李渊。胡三省对此评述道:“太宗时史臣叙高祖时事,有诛杀不厌众心者,皆称高祖之命,掩太宗之失,如屠夏县之类皆是也。”
【影视剧中单雄信的形象】
其五,霸占弟媳。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杨氏纳入皇宫,杨氏之后为李世民生下一子曹王李明。但这不算啥光彩事儿,于是李世民未给杨氏任何封号,她的身份依然是巢王妃(李元吉被追封为巢王),但两人毕竟有一子,所以这事也没有隐瞒下来。关于巢王妃的事迹,【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已经做过详细介绍,不再赘述。
其六,吞食丹药。秦皇汉武都追求过长生,李世民也不例外,但我们却从史料中很难发现相关记载,不过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存在。648年,唐军抓获了一个天竺方士,名叫那迩娑婆寐,此“太宗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李世民还让兵部尚书崔敦礼监督炼制“仙丹”,下诏“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
以上可能只是李世民鲜为人知事迹的一部分,但评价一个人既要看到他的缺点,也要看到他的优点。李世民不是一尊神,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李世民不是一位完人,但他依然是一代明君!
相关图片:
↑图:作者简介 李世民
↑图:我喜欢网
↑图:唐国强演过的角色排下来就是一部通史 历史吧 百度贴吧
↑图: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
↑图:把他一生的才学都献给了李世民
↑图:李世民的一家
↑图:皇帝也怕大臣 唐太宗李世民屈尊求看起居注遭拒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