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 上海皇帝杜月笙传 电影第2集
精彩内容:
“外婆,现在高桥家乡人人看不起我。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不然,我发誓决不踏进这块血地。”这是15岁那年,杜月笙第一次离开高桥家乡时,对前来送行的外婆发下的誓言。这些他的确都做到了,也许就是生命不能承受太轻吧!29年后的1931年,他花重金在家乡开了杜家祠堂。一时举国哄动,那可谓是群贤毕至。上至南京政府主席蒋中正都派人送来了匾额,以示祝贺。时年44岁的杜月笙,那可谓是意气风发,万众瞩目。历史又一次地印证了那句古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年那些将他扫地出门的势利亲戚们,此时一个个又都成了龟孙子,俯首贴耳,唯唯诺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并没有“小人得志便发狂”。他对待那些亲戚们都很好,似乎以前的种种不愉快压根就没发生过。这等的大度胸襟,恐怕连当年的苏秦都要自叹不如吧!毕竟,源于他不是还留下了那个“前倨后恭”的成语吗?
能从一个瘪三(即瘪衣、瘪食、瘪住)到威震上海滩的青帮大亨。除了他的聪明绝顶外,我想第一点应该就是讲义气吧!这和当年的那草莽皇帝刘邦蛮像的,也许就有点那“幸福的家庭都一个样”的味道吧!他的“小八股党”首领顾嘉棠能终生尽心尽力为他所用,大概就是源于此吧!初来上海滩的杜月笙既好嫖又好赌,一身的流氓气息。一次,他在一个赌馆里赢了差不多五十两银子时,急着要走人。赢了钱想要走人当然没那么容易,一群打手向他围了过来,为首的那人是阿根。杜月笙这小子见阿根长得人高马大、威猛有力,认为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于是他当即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小的初来乍到,多有冒犯。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笑纳。”这个阿根被他的大度豪爽所震摄,也认为他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这个阿根就是顾嘉棠,也就是他后来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第二点,应该就是他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吧!这一点又和战争狂人希特勒很像。希特勒早年也曾迷茫潦倒不堪。还好在那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为以后的“如鱼得水”夯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参加了一个社团,开始他并不是处于领导位置。但由于其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很快就反客为主了。到后来连以前的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离开了希特勒,这个社团就会撑不下去。刚来上海滩时,杜月笙倒卖水果。他总是卖的最好,因而结识了一大帮朋友。后来人们还给他起了一个“水果月笙”的绰号,他都成了那一带的名人了。再后来,杜月笙的势头盖过了黄金荣。有人曾把他和手下的那帮人比作“春申门下三千客”。他用钱的原则是:取之于烟土,用之如粪土。对于此他也常自鸣得意地说:“别人是存铜钿,而我是存交情。”他所结交的人中,左至政界要人,右至文人骚客。连杜月笙的这个名也是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帮着改的。在杜月笙心中:“我的目标是跨进法租界,踏过十里洋场。”现在看来还远不仅于此哦!
第三点,我认为应该是善于制造和把握机会。当他初到黄公馆时,一切都小心翼翼,只是静静地观察。几个月后,女主人桂生姐病了,需要一个人前去服侍。一般的人都不太愿意揽这种差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古来不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吗?当管事的问到“有没有人愿意?”时,只有他站了出来,而且还是唯唯诺诺地站了出来。这应是他在为自己把握住接近黄家上层的机会吧!他也因此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女当家的,这当然也为他以后的大红大紫夯下了基础。几天后的夜里,黄家的烟土却让人给劫了。而黄公馆的武角们又都有事不在,于是杜月笙主动请缨。他单枪匹马成功追回了烟土,再一次让桂生姐眼前一亮。当然,他这也不是逞莽夫之勇,而是胆大心细。他想到了:如果是外人打劫,那么押送烟土的人就应该已经回来了。而现在他没回来,那么肯定是这个押烟的人有问题。这样他一个人是足可以对付的。后来,他又被安排到了一次劫土的行动中,桂生姐下达的任务是十包。结果共劫得十二包,为首的阿道把多下的两包跟弟兄们分了。“大家都是混口饭吃,要是谁敢泄密,小心我的三刀六洞。”杜月笙当时也没有推却。第二天,黄老板把所有参与昨天行动的人一起喊到了大厅。“昨天,巡捕房接到报案,说是有人丢了十二包烟。为什么现在只有十包,还有的两包哪里去了?”阿道一听,吓得两腿直筛糠,赶忙讨饶。“看在你往日出力的份上,三刀六洞就免了,你走吧!”阿道那是磕头如捣蒜,灰溜溜地跑了。可怜的阿道,到死可能都不会知道出卖他的就是杜月笙吧!赶走了阿道,杜月笙日益得到重用。一路如鱼得水,最终成了威震上海滩的一代青帮大亨。
第四点,想必应该是谦虚谨慎,做人坚守原则吧!杜月笙从小父母双亡,只读了几天的私塾,但他一直喜好听说书。当烟土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时,还特地聘请了专门的说书先生。听说书也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这或多或少的弥补了他读书不多的缺陷。因此,杜月笙便没有绿林好汉的那一身流氓气息,看上去倒很像一个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在旧中国的军阀混战时期,作为上海的东道主,他也“来者即是客”,广泛地结交了各股势力。后来,日军全面侵华,为了贯彻“以华治华”的方针,他们也曾多次找过杜月笙。然而面对日本鬼子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持“咱是中国人,绝不能落水当汉奸,绝不可以帮着鬼子打中国人”的人生信条。相比较而言,作为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则是背道而驰,相去甚远。不知是财迷心窍,还是官迷心窍,他对日本鬼子是阿谀奉承,一心就要想当个浙江省省长或长海市市长。当他选择了做日本人狗腿子的那一刻,也就注定了他的亡命之时。虽然众人都曾劝诫他要识大体,但他就像鬼缠了身似的,啥都听不进去。纵然姓张的读过两天书,但他却连起码的爱国这个原则都没能守住。这大概也与他的不谦虚不谨慎不无关系吧!
杜月笙一生共讨了五个老婆,原配是沈月英。这个沈月英是大阿姐帮忙介绍的,黄老板和贵生姐来主持婚礼的。一路走来,这杜月笙是春风得意,节节高升,势不可挡。而这个沈月英却沦为了十足的烟鬼,一点内当家的样子都没有。这着实让杜月笙十分的心寒,也更加深了他对桂生姐的钦佩之情。在和沈月英结婚后的第12年,他一连娶了两房姨太太。这两个女人分别是陈帼英和孙佩豪。她们嫁给杜月笙时还都只是学生妹。杜月笙没读过书,因此对识字的女人更是打心眼里多了份敬意。在他的这次择偶标准中,识字是放在了第一位的。杜月笙是一个十足的戏迷,或许就是源于此而娶了一代名伶姚玉兰吧!至此,原配沈桂英几乎是被打入了冷宫。在杜月笙此时看来,当年娶沈桂英完全只是为了成个家。哪怕当时就是张月英、陈月英也行。这个姚玉兰确实也蛮贤惠的。那时继上海沦陷后,香港又即将落入日寇之手。为了阻止日军“以华治华”方针的贯彻,杜月笙先是把那些极易落水当汉奸的人从沦陷区接到香港。但现在又必须得再把他们接往台湾。“你必须是最后一个撤离的人。”杜月笙对姚玉兰如是说。姚玉兰也的确做到了,她并没有怕死逃离。也正是因为她的留守,才使得台湾和香港两方面能够很快联系上。进而保证了杜公馆一千多人的快速撤离。也许是连天公都为她所动要帮着作美吧!最终,这一干人都安全地撤离到了台湾。
由于杜月笙用钱一向都是大手大脚,所以在1949年举家逃往香港时,积蓄只有30万美元。虽然他也曾想做些生意以缓解经济压力。但大概是烈士暮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几次投资都以失败而收尾。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让他产生了求死的念头。他急电身在台湾的吴京士来港。交代了一些事宜后,对吴京士说:“京士,我要和你谈谈我的后事。”站在同一个房间里的孟小冬头一个痛哭了起来,但随即又捂住了嘴。孟小冬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坤生,师从余叔岩,尽得真传。不久前,还有一位叫做花映红的女作家还专门为她立了《孟小冬传》。她曾嫁给梅兰芳,但后来两人离婚了。细微处往往见真情,就这么一个轻微的举动,足以见她对杜月笙的用情之深。也难怪杜月笙是那么的心疼她,在迁往香港经济不是很阔绰的情况下,仍然力排众议,为她和自己补办了婚礼。时年44岁的孟小冬着一袭滚边旗袍偎依在杜月笙的身旁,一副小鸟依人的楚楚可怜样。在杜月笙缠绵的病榻生涯中,孟小冬一直像侍奉师傅那样对他。她的柔情万种成了杜月笙唯一的精神慰藉。杜月笙也为能够得到这样卓尔不群的奇异女子的爱而暗自庆幸。然而孟小冬是孤独的、忧悒的。她就像那冰山上的雪莲,洁净孤傲,鹤立鸡群,惊艳四方。
晚年的杜月笙患有严重的气喘病。哦,最近我刚看了一本小书《御医的养生智慧》,看到了几位清代皇帝的临终病案。也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虽然他们贵为皇帝,但病痛也折磨得他们像普通人那样苦不堪言。杜月笙那时已产生了自己活着只会拖累别人的想法,恰巧“六月息命人”给他的复命也称他活不过64岁。他果真没能活过64岁,死在了8月16日4点50分,距他的64岁生日还有不到24个小时。唉!死亡毕竟是个沉重的话题,真得落到了谁的头上,谁应该都不会好受吧!“好,好,大家都有希望。”这是老杜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洪兰友接过话来说:“杜先生的心事,我都明白。杜先生没有说出口的,此间的好友可以转告我。我回台北以后,定代为上达。”杜月笙口眼紧闭,艰难地点了点头,两颗热泪溢了出来。没过几时,家人摸他的脚,脚都凉了。一代大亨,就这样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再回首杜大亨的一生。干得最错的事应该就是指派手下杀害了上海总工会主席汪寿华吧!当时,他手下的“小八股党”,那也是威震上海滩啊!参与了那次行动的马祥生、叶绰山,因为留恋在上海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家业而未曾逃离。1949年,他们被共产党枪毙于枫林桥,那儿正是他们埋汪寿华的地方。身在香港的杜月笙,听闻此事后,失声痛哭。感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如果说他是杀害汪寿华的刽子手的话,然而他还有幕后主使,那人便是蒋介石。他所参与的“清党”行动,实则是为了配合国民党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也只不过是风雨欲来选了靠山,各事其主而矣!不过,从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者往往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啊!
对杜月笙来说,有一个女人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林桂生。也就是这个桂生姐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搭上了一个高速行驶的火车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能够从黄公馆的芸芸众生中迅速脱颖而出,除了他的聪明绝顶外,与桂生姐的赏识和提携也不无关系。桂生姐本身就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黄公馆的主人黄金荣对外是法租界巡捕房的总探长,背地里的烟土生意都是她一手操持的。足可以说,是林桂生成就了黄金荣。然而后来,这个黄金荣却为了一个唱戏的露兰春把桂生姐净身扫地出门。而这个露兰春两年以后却携着钱物和薛二私奔了。也算是给了这个好色的糟老头子应得的报应吧!虽然东西是找了回来,但这个糟老头至死也没敢再娶老婆。1949年共产党大举进攻上海,杜月笙在临走时,曾征求桂生姐是否一起离开。她选择留了下来,想必是由于黄金荣没走的缘故吧!这也着实让杜月笙惊叹:“唉!虽然黄金荣对她这样,她还是怀着对老黄的眷恋啊!”1950年,也就是桂生姐离开黄公馆的第26年,她在上海病逝了。身在香港的杜月笙闻此噩耗,失声痛哭,老泪纵横,急电在上海的儿子帮忙料理后事。
说到女人,还有两个值得一提。其中一个是富老六,另一个是张小姐。这个富老六是三大亨妓院里的花魁。旧上海时期,军阀混战。一次开到上海的是毕庶澄的部队。他是军长,三大亨自然是要尽地主之宜。一到那里,他就被那群雌粥粥,莺声燕语搞得神魂颠倒。尤其是迷恋那花魁富老六,甚至都荒唐到把军指挥部搬进了妓院。据说这个毕庶澄人长得那是仪表不凡,他也常拿周瑜来自喻。最后,国军都打到屁股跟了,他才仓皇出逃。唉!原本前途无量的军长,这下都成了英雄末路呢?果不其然,几天后,他被枪杀于一火车站。得怨谁?是红颜祸水吗?有一段时日,舞女张小姐和宋子良混得挺好的,倒还也怀孕了。在她看来,怀孕是抓牢宋子良的绝佳机会。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人家宋子良身边少的从来就不会是女人,早就对她没兴趣了。然而,说到要分手,她非得要50万元的分手费。万八千倒也罢,但她要得这么狠,只会让人陡增了厌恶的情绪。那时杜月笙出面调解,“闲话一句”的美名也早已传开。见了杜月笙她还像是见了救命稻草似的,死活不松口。其实,人家杜月笙也早就想好了:“识相的话,有话好说;不识相的话,那也不能怪俺不客气了。”张小姐的结局是被“种荷花”(哦,这是上海滩的术语。意为把人捆进麻袋里,扔到江里河里淹死)。而杜月笙则倒也借此机会卖给了国舅宋子文一个人情。
宋子文是国民政府的国舅,属于四大家族中的宋氏。透过四大家族,也是可以对政治管中窥豹的。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他和宣铁吾有一样的政治主见。他们都认为国民政府已经腐败堕落,是绝不能够战胜共产党的。他们都主张要打击投机分子,整顿政务。起先是宣铁吾来到上海,他利用报纸炮烘万墨林是“米蛀虫”。万墨林是杜月笙的管家,又是杜月笙的亲戚。矛头指向万墨林,其实就是对着杜月笙来的。后来,蒋经国也来到了上海整顿经济。他抓了一个小茬,就把杜月笙最得意的儿子杜维屏给塞进了监狱。姜还是老的辣,杜月笙搬出了孔祥熙的经济问题。这着实让小蒋下不了台了,他是硬着头皮要往下查。反对他的首先站出来的是宋美龄,毕竟这关系到了孔宋家族之间的利益。她在蒋介石的枕边一吹风,连老蒋就也要叫停此事。原本想搞垮杜月笙的,不但没成功,还偷鸡不成蚀把米。蒋经国碰了一鼻子的灰,夹者尾巴灰溜溜地走了。唉!古代那是家天下,现在的政治不也还就是几个人的事吗?
噢!今年是个特别的年份——万国无烟会成功举办一百周年纪念年。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了一组禁毒纪录片。讲得就是1909年万国无烟会的情况。参会的中国首席代表为张一鹏,他在会上作了《中国鸦片烟现状的调查》的报告。从这些正面的资料来看,这个张一鹏是何等的尽心尽力,为消灭烟祸而劳神。其实那不过是杜月笙送给他的一份厚礼。当清政府派他到上海查办鸦片烟时,别的烟贩子都是送了大把大把的银两。而杜月笙则是别出心裁地送“功劳”。杜月笙自己也“捐”出了100箱鸦片烟,还把竞争对手的情行整理成资料,交到了钦差大臣的手中。这些当然就是为接下来的万国无烟会服务的啦!而杜张不也是各得其利了吗?从此,倒也是井水不泛河水,相安无事。这也就很自然的让我想到了百岁老人张学良和宋美龄拒绝写自传,并对一些历史大事件也都是三缄其口。我现在想想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毕竟,有些东西是阴暗的,而那些政治的阴暗面也只可以是成为千古迷团的,见不得光的啊!毕竟政治也就是那几个人的事而矣!而太多太多的人,充其量只不过就是看客罢了!
古人云:“读书人三件事:读书,耕地,平天下。”“不为良相,必为良医。”还是学医的好啊!可进可退,达矣!妙矣!
相关图片:
↑图:杜月笙大传
↑图:杜月笙传(上.中.下)
↑图:杜月笙传图片,杜月笙传-- 嘀咕网 - 收集高清唯美 杜月笙
↑图:杜月笙传
↑图:杜月笙传
↑图:青帮帮主杜月笙传 简繁体
↑图:杜月笙全传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