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阳刚歌曲 原唱汪峰,川子,胡彦斌等集锦荟翠
精彩内容:
章子怡的柔情似水磨小了大汪峰的家国天下
文/马庆云
以前我住市里,步行去先天下看电影之后,总站在中山路跟东大街的拐角处听一会儿流浪歌手唱摇滚乐。当时,有个歌者,一边唱着汪峰的歌,一边说,“我不喜欢汪峰,他的歌太吼叫”。那个时候,旭日阳刚还没有上春晚,知道《春天里》和《信仰在空中飘扬》的人还不多。汪峰还属于小众。但是,汪峰的歌曲凝住了一种小众的生存状态,有先锋诗歌的味道。
今天汪峰发私信把他的新歌《你走你的路》推荐给我。听来总觉得味道全无,汪峰迷失了。如果说几年前街头艺人说汪峰的歌曲只是吼叫的话,我自当上前辩驳,要仔细听老汪歌曲中传达出来的生命意志。而如今,确实除了吼叫和故作的深沉词汇之外,找不出什么可歌可泣的东西了。
中国八十年代开始风靡摇滚,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先锋派诗歌的兴盛。无论是摇滚,还是诗歌,这一时期,都寄予着创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民族命运走向的期望。先锋诗歌和摇滚乐刚一露头,便以超前于时代的方式存在,被当时的主流话语给了不少批评。可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想界越发重视这两种艺术形式带来的思考。
到九十年代初期,先锋诗歌首先因为各种本不应该发生的原因偃旗息鼓。而摇滚乐上,崔健等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魔岩三杰等人。魔岩三杰的格局,比崔健则更小了一个层次。如果说崔健专注的是大时代洪流的话,那魔岩三杰实际上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唱出了某种苦闷感。
魔岩三杰之后的摇滚,离大时代的东西越来越远,离小时代的东西越来越近。这里的小时代,甚至可以指郭敬明老师的《小时代》。摇滚音乐和先锋诗歌,肯定是相辅相成的。大量先锋诗人本身就是摇滚音乐人。失去了先锋诗歌的底色,摇滚乐背离大时代,走向小时代,也在所难免。
魔岩三杰日入斗金的时候,汪峰实际上已经开始在胡同里边练歌了。汪峰早期的摇滚乐,是有底色的。他的音乐里边,还有底层生命意志。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在《春天里》,汪峰唱要比旭日阳刚唱好很多,为什么呢?旭日阳刚唱的时候,大伙看到的是农民工对春天的某种感怀。而汪峰当时的唱法,实在是知识分子对普遍底层人性的人文主义关怀。春天、死亡这些意象符号,都是从先锋诗歌那里继承来的。
尤其是汪峰的《信仰在空中飘扬》,对自身知识分子形象的打造更加明显。这是一种普遍的悲天悯人与道德坚守。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在逆境中发愤所得。艺术作品成为对抗苦闷人生的不二法门。我们不应该赞誉苦难,但应该看到,困难中的艺术作品,实在可以让更多欣赏者去一起对抗苦难。
粗浅一点说,我们可以认为汪峰早期的摇滚乐是有生活的,辛酸的生活。但最近两年,汪峰走音了。他依旧试图做一种坚守苦难与哲学思考的假象,却因为生存环境与自身真实思想状态的改变,而再也无法进入早年的艺术殿堂了。汪峰又无法正面承认自己的离去,只能拿无病呻吟的歌曲如《你走你的路》这样的,糊弄歌迷。
或许真的是章子怡的柔情似水,让汪峰醉倒女性的温柔乡,外加上生活的富足,过往的怀才不遇、济家国天下的情怀不再,又渴望沽名钓誉,难免这般无病呻吟了。汪峰的没落,实在是部分摇滚音乐人的集体失语。在新时期,大量的汪峰再也唱不回从前了。
我在北京,倒是见过一些未成名的摇滚人,他们的摇滚乐,虽然格局依旧无法超越魔岩三杰,但终究有对世界的自我看法,也算是摇滚不死吧。
相关图片:
↑图:汪峰、旭日阳刚推荐歌曲:春天里
↑图:央视元宵晚会众星彩排 旭日阳刚翻唱张雨生歌曲
↑图:旭日阳刚表演歌曲《春天里》.
↑图:旭日阳刚表演歌曲 春天里
↑图:旭日阳刚表演歌曲《春天里》 .
↑图:旭日阳刚将翻唱张雨生歌曲
↑图:旭日阳刚表演歌曲 春天里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