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 乔致庸的新人致辞 (第28集)
精彩内容:
一部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山西晋中祁县的乔家大院火了,晋商成功的秘诀也火了,人们都在关注乔致庸是怎么经商的?挣了多少钱?如何用人的?
人们忽视了一点,乔家雄霸天下的另一个秘密,那就是如何教育自己家子女的,如何对待老师的?
现在的话说就是如何“尊师重教”的。
绝对优秀的家风,才能让乔家保持几百年不倒。
除了经商的手段外,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乔家的教育理念放到现在也让我们汗颜。
乔致庸为了防止子孙习染富家子弟的不良习气,制定了六条家规: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而对各号掌柜和伙计的规定是:不许携带家属、不许夜不归宿、不许赌博吸毒、不许打架斗殴、不许身带钱财、不许营私舞弊。“
旧时一些文人在家或选某个地方设立私塾或书院,招收富家子弟来读书。有的富贵人家干脆把私塾的老师请到家里来专门教育自己的子孙,这种教学方式也称家塾。乔家鼻祖乔贵发因家贫识字不多,故他发迹之后非常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他的儿子乔全义曾考中秀才,其他子孙也多送往私塾读书。
他的孙子乔致庸自幼读书勤勉,他的曾孙乔超五也酷爱读书,因俩人年龄相仿,长辈们曾送他们一起去平遥书院读书。后来乔超五在清咸丰己未年(1859年)中举,曾任知县。他在保元堂家里设了家塾,让乔家子弟在此读书,他的外孙渠本翘也在此读书。保元堂一些子弟多致力于科考入仕,曾先后有四人中举,有父子、叔侄、爷孙、兄弟、甥舅同举的佳话。而乔在中堂子弟无意追求功名,更重经商。
乔致庸告诫儿孙注重勤俭节约,不能贪图享受祖辈留下的财富。他常说:“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还亲自撰写了对联,挂在内宅门上用以教育后人,内容为:“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他认为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其次是“义”,最后才是“利”。他教育儿孙要以诚信服人,在与相与及其他店铺合作中,注重义气,不欺骗、不哄骗,不挣昧良心的钱。
他把《朱子治家格言》刻在明楼院的屏门上,作为治家准则。在儿孙们犯错后,乔致庸会严加训教,令他们跪地背诵,直到其对所犯错误真正明白悔悟,方可离开。他经常提醒子孙要戒骄、戒贪、戒懒;做人要“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做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子孙的立身处事有很大影响,也使乔家商业走向辉煌。
乔在中堂的家塾请塔寺村的名儒刘奋熙执教,当时刘奋熙还没有中进士,但在祁县一带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他性格耿直而且派头十足,一般人家很难相请。乔家为了让子孙受到良好教育,对他百依百顺,盛情款待,并暗中给刘先生家中予以资助。
乔家对这些先生的待遇也很优厚,每位教师有两个书童伺候,伙食和主人相同。先生除了有较高的年薪外,逢年过节设专宴款待,还另有红包、糖果、点心、月饼等福利,书桌上糖果罐内的零食也是每日品种翻新。
乔家待先生为上宾,宴席中要请先生坐正席。先生平常回家时,乔家派轿车接送,主人们一字排开送到门外,等先生的轿车离开,乔家的主人才回来。乔家如此尊师重教,一方面培养了子弟们尊敬长辈的好品德,让他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先生皆感恩乔家,全心全意地授课育人。
乔家后人们分布于北京、南京、包头、昆明、上海等地和国外,大多是公职人员,属于工薪阶层。他们很平凡,不过依旧很重视教育,20个后人中,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乔氏重教之风为乔家培育了许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成为科学家、教授和爱国军人等。
在这些后人中,在中堂后人乔燕和是昆曲大师,为北方昆曲学院的教授。在中堂后人乔偊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国家的化学工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成为在中堂子孙中科技爱国的典范。
相关图片:
↑图:陈建斌在剧中饰演乔致庸 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 人民网摘自
↑图:乔致庸大胆起用文盲马荀为大掌柜.马氏原是乔家包头复盛
↑图:乔致庸的真实照片 乔致庸 马荀 乔致庸 马荀
↑图:胡雪岩 乔致庸 国家为商人立传,这可是头一回.乔致庸
↑图:胡雪岩胡老板这位红顶商人的生意做得
↑图:1907年乔致庸去世后,其第三子,顶戴花翎三品衔的乔景俨,请自
↑图:乔致庸 金枝欲孽 与 乔家大院 精彩全搜索
↑图:图说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