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 亲密爱人(05)张澍(模仿梅艳芳)
精彩内容: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监生。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后来,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炎武却并未因此而颓丧。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生母何氏遭清军断去右臂,嗣母王氏绝食而亡,遗命顾炎武终身不得事清。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康熙十八(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他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云“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2月10日)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2月15日)丑刻卒。
这样一位数次拒绝康熙招抚的明朝旧臣,却为清朝培养出两个状元一个探花,这还得从顾炎武的家族说起。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
徐元文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
徐乾学于康熙九年,参加殿试,御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徐秉义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选右中允。官至吏部侍郎。时人评为"文行兼优"。人们称徐氏三兄弟为"昆山三徐"
作为外甥,三兄弟都曾得到顾炎武的捐助。作为舅舅,又是学术大家,对外甥多多提点,给以物质上的帮助也无可非议的,而这徐家三兄弟又自幼聪颖好学。在顾炎武的影响之下,都很有出息,并陆续考取了功名。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铸剑师老刘的私人微信号:DJLL66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engbingqi99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相关图片:
↑图: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并称其
↑图: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并称其
↑图:晚清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张澍生于乾隆四十一年
↑图: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在《古族甄微》中言:
↑图:中前身雍凉书院的首位山长(相当于校长),着有史学名着《续通鉴
↑图:中前身雍凉书院的首位山长(相当于校长),著有史学名著《续通鉴
↑图:为姓氏者,称潜氏,世代相传至今. 明朝史学家张廷玉在《明
↑图:史学林等出席了开班式. 王义军同志代表校党委致辞,对全体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