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鼎武馆总教练姜周文锐武终极格斗RUFF7南京站
精彩内容:
桓公小白,这位叱咤风云、赫赫威名的春秋霸主,结局却是十分凄凉。晚年病重,被近臣易牙、竖刁困于宫中、活活饿死,死后一连数十天竟然无人收敛。
有人说,齐桓公之死是因为用人失察造成的。这种看法很有道理,不过、亦不尽然。
齐国第一任国君乃是姜太公,周文与周武之第一智囊,也可称之为两代帝师。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更被喜爱权谋的后世之人敬尊为计谋宗师。周王得到天下,姜尚堪为第一功臣,受封齐国。
只不过,姜尚的后世儿孙具有较强的争权夺势倾向。这一点,比之吴国创始人吴太伯宽和容让的家风传统,有很大差距。桓公成为国君之前,齐国便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堂兄弟无知所杀,无知不久又被杀。桓公回国争位成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逼迫鲁国杀死自己的兄弟公子纠。
桓公宠信三个近臣:易牙、竖刁和开方。此三人各有不俗的表现。易牙是桓公的掌勺大厨、技艺精湛,为了满足桓公想尝尝人肉为何味的心愿,将自己四岁的儿子杀死之后炖熟献给桓公品尝,桓公深深的被感动了。竖刁为了能够伺奉桓公,竟然自行阉割,桓公深深地被感动了。开方是卫国贵族,为了追随桓公,一连十五年不回家看望父母,桓公深深地被感动了。
这一切被管仲看在眼里,便劝谏桓公远离这三个人。理由很简单:三人的表现违背常理,一定是有所图谋。一个人心狠手辣到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杀、自己的身体都伤害、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还有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做不出来呢?
桓公一听有理,便在管仲死后将三人驱逐。但是,桓公实在无法忍受没有三位宠臣相伴的日子,又将三人重新召回。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会伺候人,顺情说好话、哄桓公开心。于是,桓公一步步迈向深渊,在桓公晚年病重之时,易牙、竖刁把守宫门、断绝饮食,桓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被活活饿死。
桓公有十多个儿子,但是没有一个人来解救父亲,倒是盼着这老东西赶紧死、好腾地方。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互相残杀。
桓公本来立昭为太子,并将其托付给宋襄公。结果,另一个儿子无诡通过竖刁游说桓公,又得到桓公将其立为太子的许诺。后来,易牙与竖刁联手饿死桓公,拥无诡即位。公子昭逃去宋国,找宋襄公主持公道,襄公大怒、联合诸侯发兵齐国。齐人于是杀公子无诡、迎立公子昭是为齐孝公。后来,齐孝公死,开方杀了齐孝公的太子,立孝公弟弟潘为国君,是为昭公。昭公死,昭公的弟弟商人又杀了昭公的儿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懿公。懿公后来被谋杀,其子被废掉,桓公的另一个儿子元被立为国君是为齐惠公。
齐桓公死后,国家纷乱至此,桓公的儿子们一个个被杀、一个个被拥立、一个个又被杀,如走马灯一般,齐桓公一共有五个儿子当上了国君,但没有哪个能够当得长久并且舒坦的,齐国由此衰颓而一蹶不振。
表面上看,齐桓公死于易牙与竖刁之手,但实质上,是死于儿子们的见死不救。桓公的儿子只要有一个能够挺身而出,齐桓公也断然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春秋时期与秦汉之后的情形不同,国王的儿子一般都有自己的武装或者说甲士,而且,王子的母亲很可能就是其他诸侯国的公主之类的,他的姥爷可能就是一路诸侯、有兵有将。在春秋时期,很少有宦官、近臣亦或权臣篡位的情形发生。主要就是因为王室宗亲的势力比较大、有自己的武装卫队。一般来说,夺权篡位基本发生在父子或者国王的兄弟或宗亲之间。
本案情形也是如此,易牙与竖刁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桓公的儿子公子无诡。易牙、竖刁不过是爪牙帮凶而已。
齐桓公实际上是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中,也可以说是死于家庭教育的失败,他国或许也有类似争权夺利之举,但是如此极端,还是比较少见。(蓝天骏马)
相关图片:
↑图:我的二哥二嫂林郁郁喜欢周文还是周武 崔宝月最后结局怎样
↑图:我的二哥二嫂林郁郁喜欢周文还是周武 崔宝月最后结局怎样
↑图:欢离合.最为核心人物便是周家两兄弟——周文和周武,兄弟二
↑图:我的二哥二嫂周文结局 周文扮演者个人资料周文最后命运下
↑图:水盆翻倒倒出水花溅了周文一身,周武及时赶来拉走了李英姿
↑图:周文和周武,兄弟二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周文与周武的性格截然
↑图:剧情简介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知青周文和周武兄弟俩经过一
↑图: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知青周文和周武兄弟俩经过一年刻苦学习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