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张雅欣斗牛青年A组拉丁舞复赛
精彩内容:
【开篇的话】常常会有人问我,旗袍是满族人的服饰吧?为什么汉族女性还那么喜欢?从民国到当下,旗袍很受女性的推崇。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旗袍会,推广旗袍及其旗袍文化。旗袍究竟有怎样的历史?什么特点?让中华女性,乃是西方女性如此痴迷。一句两句话,很难把旗袍说清楚,我们先从旗袍故事说起。本人新书《趣民国》刚好上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我就从书中选录几篇文章来向读者介绍一下旗袍。
旗袍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服。旗袍虽然来源于旗人(满人)之袍,经过改良,已成为汉族女性与满族女子共同的服饰,在民国时期绽放出异彩,谱写了辉煌。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喜欢穿旗袍,在很多场合下,她们都身着旗袍。尽管她们很小就在国外生活、学习,然而宋家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培养了她们喜爱中国文化,爱穿中国服饰的习惯。
【图1,穿旗袍的宋家三姐妹】
1907年秋,14岁的宋庆龄与小妹宋美龄踏上留学美国之路,先在新泽西州的波特温学校学习,这个时期她留有一张身穿素色旗袍的照片,直发梳向脑后,像个小大人。此时的旗袍还保留着旗人之袍的宽大、直身的特点,将女性身体曲线掩藏在宽大的袍子之下。进入民国,旗人之袍发生了变化,面料也由厚重、多提花,装饰繁琐向轻薄、多印花、装饰简约转变。
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初期,旗袍受文明新装的影响,出现了文明新装的喇叭状的大袖口,袖口一般宽7寸,俗称倒大袖。倒大袖是这一时期旗袍的特点,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孙中山勉励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把中华民国重新建设起来。”宋庆龄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都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穿的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她所穿的旗袍是绣边缘的倒大袖旗袍。
【图2,穿倒大袖旗袍的宋庆龄】
20年代中叶,受欧美服装影响,原本宽大,没有腰身的旗袍开始收腰,长度缩短,旗袍的下摆逐渐上升,1924年下摆还在小腿,至1929年已升至膝盖,女性大方地秀出她们的小腿,洋溢出青春的气息。不要小觑女性穿旗袍秀出的小腿,这是一个有别满清封建专制观点的,充满着开放风气的新时代社会观念。
旗袍是宋庆龄一生钟爱的服饰,30年代,在上海,她所穿的旗袍有中袖、长下摆花格子的扫地旗袍,或者条纹图案的旗袍。1932年,英国文豪萧伯纳访问中国,2月17日宋庆龄在上海莫礼哀路的住宅宴请萧伯纳,蔡元培、鲁迅、林语堂、伊罗生、史沫特莱应邀出席,宋庆龄在旗袍的外面罩了一件毛线编织的马甲。
【图3,穿花旗袍的宋庆龄】
宋庆龄的旗袍故事先说到这里,详情参阅黄强著《趣民国》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4,黄强著《趣民国》书影】
相关图片:
↑图:张雅欣
↑图:6c张雅欣
↑图:张雅欣 会员照片浏览
↑图:6c张雅欣
↑图:2012年10月7日,演员张雅欣在电影 幸福的小杨屯 拍摄现场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