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自闭儿走失 父母苦寻无果
精彩内容:
儿子36岁只有3岁的智力,频繁走失,最长的两次共17年。张飞回来了,但他再次出走怎么办?村民纷纷出主意,有人建议做个牌子写上电话,有人建议把电话写在衣服上。“牌子、衣服都容易弄丢。”思前想后,张胜良夫妇觉得都不是万全之策。张胜良看到不少年轻人,在身上刺有图案,便灵机一动:在张飞身上刺字,写上地名和联系电话。梁文华说,刺字肯定很痛,但长痛不如短痛,一定要做。张胜良夫妇最终决定,在张飞的右臂上刺上“邓州”和小儿子张空的手机号。“张空年轻,头脑灵活,又有面包车,接送起来方便。我们都60岁了,总要离开人世,以后张空可以照顾哥哥。”2013年8月,张胜良便带着张飞来到当地穰东镇上找到一家理发店。店里的纹身师傅一脸惊诧,他一般给人刺吉祥图案,从来没接过这样的活。师傅先用钢笔在张飞的右臂上写上字,随后用电笔装上墨水,一针一针地扎进去。第一针下去,张飞就疼得叫起来,嚷嚷着要走。张胜良踩住张飞的脚,紧紧抓住他的手,不让他动弹。两个汉字、11个数字,整整花了两个小时。张胜良说:“本来谈好收费300元,师傅听说事情原委后,非常同情,只收了200元。”回到村里,张飞嬉笑着挽起袖子给村民们展示。父母一遍遍地教他,如果迷路了,就和人讲手臂上有电话,或者就指着手臂,让人帮忙打电话联系家人。
古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今有“父母刺字”防儿走失,不禁让人感叹父母的良苦用心。11月30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专程赶到这户河南农家,探访“刺字”始末。
相关图片:
↑图:父母刺字防儿走失 智障男曾从河南走失到襄阳
↑图:父母刺字防儿走失上演现代版岳母刺字 曾走失
↑图:父母刺字防儿走失上演现代版岳母刺字 曾走失
↑图:父母刺字防儿走失上演现代版岳母刺字 曾走失
↑图:父母刺字防儿走失上演现代版岳母刺字 曾走失
↑图:父母刺字防智障儿走失 让人感叹父母良苦用心
↑图:岳母刺字 第A6版:道德讲堂 20121226期 新黄岛
↑图:杂谈老旦:03松介眉 《清风亭》 《岳母刺字》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