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9 天天向上 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一涵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精彩内容:
点击上方“茶人茶话”可以订阅哦 茶从远古先民药用,自西南原始森林发轫,沿江而下,传播至江南、湖广等地,从羹煮烹饮,普通老百姓的家常吃法,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的碗中之物?此种华丽转身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前段时间偶看有文深度评论:茶是如何变雅的?
其文认为唐代陆羽(公元733-804)《茶经》草就之时还不能算雅,《茶经》散发着汗水味与时代浓重的酒味相掺,倒是年长其30余岁的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开始玩茶以后,茶才逐渐成为雅物——笔者不以为然。
遍观历史与今天,任何一种事物变为雅,必然是通过文人加工,贵族间风行之后,平民模仿中流传——正所谓强势文化往弱势文化的蔓延,如中国传统之绘画如此,西方的咖啡亦如此。
而中国历史上,茶是如何华丽转身,成为雅物的呢?
首先,茶在宫廷的利用已经颇为普遍。
三国之时,韦曜与吴主孙皓在“蜜月期”时,被关爱以茶代酒之故事,耳熟能详,可知此时宫廷已经开始饮用茶;
八王之乱后,晋惠帝归洛阳都城,臣下第一件事情就是献茶,可见茶已被相当重视;
齐武帝将茶规定为祭祀之物,后逐渐成为贵族的祭祀品,也由此可见茶在魏晋南北朝之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之高。 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茶在此时贵族上层必然成风。
其次,魏晋南北朝之时,后人视之“魏晋风度”的世风下,文人与贵族把茶视为风雅之物,对其它阶层的示范作用巨大。
士大夫阶层的刘琨、桓温、陆纳、杜育、王濛等人,可谓江左风流人物之冠,而这些门阀贵胄却都饮茶,他们对茶推崇和喜爱,使茶更具有了风流意蕴,成为风雅之物,亦可见茶在文人贵族阶层中间的地位。
热播剧《琅琊榜》虽处处可见雷人茶具穿越,但梅长苏无日不茶的嗜好,却是对南北朝时期饮茶士人的中肯再现。
其中杜育还写过《荈赋》,对照后世陆羽《茶经》体例,几近相似,茶叶的采制、饮用和《茶经》中的记述亦相近,也从另一个侧面知道晋代茶叶已经相当发达;桓温、陆纳等人推崇的茶宴和茶果,在当时最为俭约、素雅,再经后人的加工演绎,形成一定的礼仪规范,到唐宋达到巅峰。
另外,魏晋之时,由于茶作为道家服食之饵药的替代物,在士人、贵族阶层流行开来,更使茶的身价攀升,成为雅物的可能。
江左风流宗主王濛爱茶成癖,宾客不能与其相匹而呼之“水厄”。此种情形大概与今天相似:有善饮茶者,能从早至晚,连绵不绝的喝茶;而有些人,几泡茶喝下去,就会头晕目眩、出虚汗,低血糖的症状,醉茶矣。 而“水厄”的叫法不在南方流传,却在北方流传。 如王肃,琅琊“书圣”王羲之一族的后代,避祸逃到北方,北朝贵族爱慕其风流举止,都要跟他玩耍,跟他学喝茶就是其一; 北魏彭城王元勰警惕南方的汉文化渗透,严加禁止,故意轻蔑的呼之“水厄”。 “水厄”一词,在北朝文献里多次出现,但北朝贵族对南朝的风雅的玩法已经崇拜的无可救药,哪能禁止的了?此时饮茶在北方贵族阶层里已然成风,成为雅物。
隋唐以降,世风严重沿袭和模仿南朝,饮茶也概莫能外,一直风雅下去。
唐代陆羽《茶经》草就,茶道大兴,更多文人参与茶,茶成为雅的代名词。宋代茶更成为极致,尤其宋徽宗的推崇,终于成就插花、挂画、燃香、点茶的生活四艺。再至明代更多文人参与茶文化,将茶的雅致推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这些都是后话了。
【本文写作中,受关剑平先生《茶与中国文化》一书启发颇多,也与白朗先生探讨颇多,致以谢意】
茶人茶话,茶人的话语平台深度与广度兼备学术性和趣味性发现一杯茶,向往一杯茶茶茶人茶话微信号:cyxcha转载前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转载注明来源给您话语权,欢迎您投稿,邮箱mandziq@126.com
相关图片:
↑图:雅视文化传播公司的频道-优酷视频
↑图:雅视文化传播公司的频道-优酷视频
↑图:雅视文化传播公司的频道-优酷视频
↑图:雅视文化传播公司的频道-优酷视频
↑图:北京惠风雅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阿里巴巴公司
↑图:雅视文化传播公司的频道-优酷视频
↑图:重庆高交会中国电子科技展台-成都雅视文化传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