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节循环的吉他乐趣 卡农 不再犹豫
精彩内容:
没钱升级装备,却又想老爷机来点新鲜感,于是趁拆管维护,又折腾一番。
已经附上水路图,走管的清晰度一贯是首先考虑的,然后才是组合、长短、弯折的合理性等等。
这里,我把显卡与240排做了并联,可能会有疑虑:240排貌似没有起到降温显卡的作用。但从整体水路终归水箱水泵作汇合再循环这一点看,温度差别与串联应该没有多大距离。
亚克力弯管,一直认为少用转折弯头方显其本色,然而就整个系统而言,想做到完全圆转无阻是不可能的,别忘了还有其他如水冷头和冷排等配件自身的结构因素:绝大部分的冷头,其内部水道与进出水口其实就呈90度直角,一个冷头一进一出就相当于两个90度了;冷排就更不用说了,一排排的水道与水室也都是直角转折,到我们手上所能控制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外部水管的弯头用量,这对于改善水流阻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说回水路,从来就没有什么标准走法。同样的几个配件,换个顺序或转个方向,足以面目全非,侧重点不同结果就有不同。水冷组装,说到底是在一堆共性的固件中进行的个体展现,并非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所谓一百个人,就应该有一百个样子。
配色就别提了,不同时段的东拼西凑,很难做到整体统一。要想达到理想效果,估计是要相当的代价的。
惯例,最终完成图。后面一些琐碎过程,只是一时兴起随手映下,
终于凑齐的GT1850,要吹要吸?舒服就好
顺便用调速器测了下一堆渣渣在不同电压下的转速,没有噪音、风量风压等数据,对比意义不大,不过从电压增幅与转速的提升大致可判断出能效比的差异。
机箱底的240孔网,由于太贴近扇叶,与桌面的距离又小,中高转速下,切风声较明显,所以就割了。看不见的地方,手工就不管粗细了吧?
无意间发现之前冷排附送的长螺丝比磨片配套的连接杆更适合,加一颗主板螺丝便可夹紧,还防滑,比那滑溜溜的连接杆健壮多了。
这机箱要后菊装120薄排,冷排水室凸起的部分会被机箱抵着大概3~5MM的样子,只能磨头暴力解决了。
组不起双卡,给我十条PCI-E插槽也没用,装个9CM帮助排热吧,聊胜于无,最主要是不浪费地方。
任凭D5横行,我的SC600仍不肯退休。要给他安稳妥当,费了点小功夫。
这里赞一下这个关于穿胶条的方法(原创不是我),确实比之前轻松了不止一点点啊!妈妈再也不用误解我穿胶条时的动作,像极了战败的小剖腹的架势了!
部分弯好的管
这里有个小意外,弯好管拔胶条时拽断了,症状如上,如同结石,哪位高人有什么办法取它出来?
渣配置勉强贴上:
主板:GA-Z77-D3H
CPU: i7 3770K
内存:Kingston DDR3 1600 4G*4
GPU: Inno3D GTX780Ti
硬盘:WD10EZEX 1T
Samsung 840series 128G
电源:Cooler Maste VS750
冷排:40mm厚360+240,25mm厚120
冷排风扇:Scythe GT1850*5+Enerma UCTB14B*1
风扇调速器:STW-5043
泵箱:B&Y-PUMP-M水泵+圆柱水箱L130*65mm
CPU水冷头:XSPC RayStorm
GPU水冷头:XSPC Full Cover GTX Titan / 780 / 780Ti +背板
内存水冷头:IceMan Cooler 四通道内存水冷头+马甲
MOS水冷头:定制全铜
水管接头:Barrow TYKN K14 V3*20粒
水管:Barrow 10*14mm
水阀:B&Y带三通全铜放水阀
附一张改装前旧照:
相关图片:
↑图:引风机软连接 - 中国管件网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