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哆来咪
精彩内容:
在我小时候看外国电影是一件大事。那时候外国电影很少,就连南斯拉夫这些国家的电影都很珍贵,更不用提美国电影了。
《音乐之声》是什么时候在中国上映的我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时街头巷尾大家争着学唱《哆来咪》,《雪绒花》也常常在电台里播放。那时就觉得“怎么歌都那么好听,电影那么好看”。当然现在终于知道了,《音乐之声》不光在中国流行,它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全世界都有它的影迷。
电影确有其人其事,就发生在萨尔茨堡。几年前看了冯·特拉普家族在美国的采访,之后又是电影中的演员重访故地的纪录片。更加深了我对萨尔茨堡的好奇心。于是在慕尼黑的日程表添上了 SALZBURG 萨尔茨堡。
与“天鹅堡”一样,我买的是DB的优惠票,也是29欧/两人/双程。29欧不贵,好歹也是“出国”啊,跳上火车结结绒线聊聊天,德国跑到奥地利啦!
中途停车的时候看到奇葩一幕,欧洲这一路下来奇葩见过不少,这是“最美”的一朵。
欧洲人过生日有穿奇装的习惯,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被损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猛男。比如上一辑《飘入凡间的加迪斯》还有还有············
车到萨尔茨堡别忘了在车站的旅客问讯处那一张萨尔茨堡的免费地图。
出火车站不远便是 St. Andrew's Church 圣安德鲁教堂。
首先要参观的是著名的米拉贝尔花园 (Mirabell Gardens)。米拉贝尔最初被称为"阿尔特瑙",1606年萨尔茨堡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决定为自己的情人莎乐美建造一座宫殿。主教死后教会觉得这简直丢人现眼,于是改名“米拉贝尔”- 意思是“美艳不可方物的女人”。还没有跨进花园就看见这个造型像避孕套的西式小亭。这算什么意思么。
米拉贝尔宫(Schloss Mirabell)是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主要名胜之一,巴洛克风格,模仿意大利和法国宫殿。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一:米拉贝尔宫殿和花园。玛利亚和孩子们边欢唱《哆,莱,咪》边快乐的拾阶而上,来到玫瑰山丘。
他们把台阶当音阶在上面跳来跳去。
这匹马也出现在电影里。我没在电影里,那时我还没出生。
这不是拍电影。好像是对新人在拍婚纱,他们的服装和德国巴伐利亚民族服差不多。也难怪,奥地利是德语区,和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接壤。
美女们都穿着传统服装,觉得奥地利人很自豪自己的民族文化。
远处是萨尔茨堡的僧侣山,山顶上的萨尔茨堡要塞十分醒目。
花园里有圣乐合唱团在歌唱。
萨尔茨堡是一座具有浓郁巴洛克风格的城市,米拉贝尔宫是其中的典型。几何对称的花园内,设有四组神话主题的雕塑:阿涅阿斯、赫茨克勒斯、帕丽斯和普鲁同,为意大利雕塑家Ottavio Mosto的作品。
Holy Trinity Church 圣三一教堂
Makartsteg 集市桥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知道是不是有特殊活动,总之那天看到许多人都穿着民族服装,无论放在哪儿都稀奇。上传照片4枚。
这个不是民族服装,可能也是个生日仔。
粮食胡同(盖特莱德小街) (Getreidegasse):位于萨尔茨堡老城,是萨尔茨堡最著名的历史街区,并已成为一条繁忙的购物街。3米宽的街道两旁是高而窄的店铺,大多悬挂着熟铁行会标记。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在粮食胡同9号,直到17岁到维也纳之前他一直都住在此处。
好像是儿童博物馆
洗马池 - 在维修呢。
Collegiate Church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二:萨尔茨堡艺术节大厅 (Salzburg Festival Hall):冯·特拉普男爵一家在 "石崖骑术学校"和萨尔茨堡艺术节大厅演唱《雪绒花》。光看外表挺朴素的,据说内部气派不凡,属于世界级的演出场所。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三:官邸广场和官邸喷泉 (Residence Square):玛利亚从修女山修道院去特拉普别墅的路上,穿过官邸广场,唱着《我充满信心》。
官邸广场比较好找,就在萨尔斯堡主教座堂北面。因为广场景物比较丰富,当天又有集市,所以比较热闹,照片拍了好多,上传5张。
这个喷泉好玩,马的鼻子在“流鼻水”,身后还有一条蛇。
官邸广场东面连着另一个广场 - 莫扎特广场。广场上有莫扎特铜像。
Mozartsted - 莫扎特桥就在左面的房子后面,不过没有去看。中午时分太阳火辣,人都晒得有些“软绵绵”了。
圣彼得教堂的尖塔在哪里都十分醒目。
赫伯特·冯·卡拉扬广场 - 在萨尔茨堡主教堂座的南面。这个塑像引人注目。广场上还有露天食铺啤酒屋,有乐队在演唱奥地利歌。你对奥地利歌曲熟吗?反正我是一点都不了解。
不对不对,今年奥地利人终于让全世界人民大开眼界啦。他们派出的“胡子美人”孔希塔(空袭他)在欧洲歌唱大赛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以一曲《凤凰涅盘》获得冠军。维也纳因此获得了明年大赛主办权。原本想把它作为维也纳游记的背景音乐,听了几遍歌曲之后觉得它实在像《007》主题曲,只好放弃。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四:St. Peter Monastery 圣彼得修道院。它的墓地 - 圣彼德墓地 (St. Peter Cemetery):电影中冯·特拉普一家躲在墓碑后面的场景电影迷一定记忆犹新。
萨尔茨堡的僧侣山从古城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山顶的萨尔茨堡要塞从进城那一刻起就决定要去参观了。爬山500多米可能比较吃力,好在僧侣山电梯 (Moenchsberg Lift)可以直达要塞。更神奇的是它使用古老的流水做动力。 看到没有童鞋们,流水推动轮轴,带动缆车上下坡。1515年修建的运货缆车,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缆车了。11.3欧元双程缆车加门票,还是值得滴。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五:僧侣山电梯 (Moenchsberg Lift):玛利亚和孩子们在此唱了一段《哆,莱,咪》,背景是萨尔茨堡迷人的景色。
萨尔茨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位于僧侣山/城堡山上,长250米,宽150米,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这座城堡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
走进城堡给人的感觉像个小镇。除了外观,你也可以进入内部参观。如图所示 - 这里有一个小贴士,进城堡后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来张望一下。因为内部参观每15-20分钟放一次,每次人数有限制,大约2-30个。所以排队人多,等待时间长。那天好热,汗流浃背,排队是件辛苦的事。所以你先看看,如果人少的话先参观了内部再说。
还有,婴儿车不能上去,中世纪城堡没有考虑现代宝宝的需求。
我起先不知道,所以先上城头看风景去了。树荫下还是挺美的。萨尔茨堡古城俯瞰照数枚。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六: 家喻户晓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在木偶馆拍摄的,免费。要塞内部所有场馆都没有额外收费。11.3欧元全包括了。
这座城堡唯一一次被围困是在1525年,一批矿工、农民和市民试图驱逐总主教,但未能夺取城堡。“三十年战争”期间,城堡得到加固。拿破仑战争期间,这座城堡不战而降。
20世纪初,此处用作监狱,一战期间关押过意大利战俘,1930年代德奥合并前关押过纳粹分子。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七:修女山修道院 (Nonnberg Abbey):实习生玛丽亚在这里唱着《玛丽亚》,电影原型人物玛丽亚·冯·特拉普就是该修道院的修女。红顶尖塔在萨尔茨堡绿色尖塔的“丛林”里显得异常出众。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八:温特山 (Untersberg):开幕和影片结尾出走美国的场景。激动人心的主题曲《Sound of Music》就是在温特山山脚下的草地上拍摄的。本文选用了它的弦乐版作为背景音乐。
远处临湖的大屋是乐宫 (Leopoldskron Palace):电影中的特拉普别墅一部份。玛利亚和男爵在阳台上偏偏起舞。
一下7张为城堡内景照。
参观城堡内部有免费的中文语音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博物馆,向你展示当年城堡生活的部分场景。
参观完博物馆萨尔茨堡要塞就结束了,前后大约2个小时。
萨尔茨堡主教堂座是一座辉煌的巴洛克建筑,不过在二次大战中被炸毁,莫扎特故居也受到同样遭遇。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都是战后重建的。对巴洛克建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
萨尔斯堡的传统不但保留在市民的穿着上,似乎点点滴滴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真令人高兴。
圣彼得修道院和背后的萨尔斯堡要塞 - 想把它做封面咯。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九:乐宫 (Leopoldskron Palace):电影中的特拉普别墅一部份(电影中特拉普家是在福罗恩堡 Frohnburg Palace拍摄的)。乐宫是洛可可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奥地利历史文化古迹,位于萨尔茨堡市的南部。这座宫殿在 Leopoldskroner Weiher 湖畔。电影中玛丽亚和冯·特拉普男爵在阳台上偏偏起舞。
想要参观这一景点,步行有点远,可以在洗马池旁坐22路巴士。
很多旅游团队都声称这便是冯·特拉普的别墅。严格的讲只是露台和湖面部分。孩子们掉到水中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我有试着跑到后面想进去,不过大门紧闭。我向一个过路人询问,回答是“私人住宅”。但有资料显示“ 1959 年萨尔茨堡全球研讨会购买了这座大屋,建筑得到了广泛的整修。乐宫里面真的非常豪华。
后门- 其实前门是湖啦。
Leopoldskroner Weiher。乐湖和远处的雪山。
湖边休闲垂钓的当地人。
如果你还想看更多有关《音乐之声》的场景,必需返回22路巴士原先那个车站继续前进。在 Hofhaymar Allee 站下车。往东走可以看到 Schloss Freisaal (下图)。 Schloss Freisaal 往南是 Hellbrunner Allee 。
(我画了张地图放在了留言回复栏里,如果嫌德语地名麻烦就看文章最后的回复栏,更直观一些。)
Hellbrunner Allee是一条优雅的“乡间路”。说是乡间路是因为这条路不通汽车,只有马车和自行车。路上一坨坨马粪与这个文化名城似乎不太和谐,只是古老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幢幢豪宅就躲藏在茂密的树林后。这条路大约3公里,一直通向海尔布伦宫 - 又一个集中了大量景点的公园。也许路程偏远,很多驴友都没有踏足。
Gwandhaus。是一个酒店,旁边有家咖啡馆很受欢迎。坐在草坪上还可以看到温特山 (Untersberg)。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十:福罗恩堡(Frohnburg Palace):这座淡黄色的豪宅在Hellbrunner Allee 的中段,大屋前的庭院和花园,在影片中都是冯·特拉普别墅的一部分。
Hellbrunner Allee 的尽头便是海尔布伦宫 - 是早期的巴洛克式别墅。它建于 1613 -1619年 。海尔布伦宫只是作为大主教在夏天使用,夜晚通常回到萨尔茨堡睡觉,因此那里是没有卧室。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十一:海尔布伦宫 (Hellbrunn Palace):这个电影中玻璃露台以前在乐宫,后来移到海尔布伦宫。冯·特拉普男爵和玛丽亚合唱《万事皆好》。海尔布伦宫以及花园:免费。
海尔布伦宫旁边有一个不不规则形态的水池,让人联想起法国的凡尔赛。
水池里还有一种硕大的鱼,一米多长,有谁知道是什么鱼?
电影《音乐之声》拍摄景点之十二:它就叫“音乐之声亭”- Sound of Music Pavilion。电影中男爵的大女儿和小邮差(男友)在这里唱着“今年十六,明年十七”“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十分浪漫的一幕,本来是要拿来做背景音乐的。
很多市民在海尔布伦宫花园里休息。离开这里后我们就要坐火车返回德国。
圣三一教堂
圣安德鲁教堂 - 清晨来的时候都看到过。
萨尔茨堡火车站
坐在站台等火车。车站大屏幕明明显示“是”这个站台,可是站台电子牌却显示火车不开往慕尼黑。真是奇怪了。
幸亏我那位听得懂德语广播:“前三节车厢不开放,要坐后三节。”只剩下最后2分钟了,赶紧往后车厢跑。
问题是听不懂怎么办?这不是耽误事吗。肯定有人听不懂德语,大家要小心。
乘坐22路前往海尔布伦宫,有些驴友可能不清楚在哪里下车,下车后又怎么走,毕竟德语地名太拗口。所以我画了一张小地图,可以让大家看起来更直观一些。如果你手里的地图够大,就在地图上用笔划一下,寻找起来更方便。(海尔布伦宫在萨尔茨堡老城南部约3.3公里)
相关图片:
↑图:哆来咪(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图:古越版 音乐之声 (下)_曲谱分享
↑图:哆来咪钢琴谱
↑图:哆来咪 音乐之声_钢琴演奏乐…_钢琴乐谱_歌谱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