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精彩内容: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6岁,师徒俩都是弘毅之人。弘毅,胸怀阔广,性格刚毅。广义地说,我们从事法律工作的,都是读书人,可称之为“士。”狭义地说,我们更是学“礼”之人,“礼”乃律条之渊薮。而“仁”与“礼,”交叉互溶,旨意相通。
曾子师从孔子的时候,孔子已是耳顺之年,学识渐趋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曾子虽然年轻,却是孔子弟子里德高望重的,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曾子给读书人提出了要求,而且是必须做到的要求。这个要求出现在“泰伯”篇里。他说,读书人要以“仁”为己任,一生追求,重大深远。而且这是需要“弘毅”精神的。
对于“仁,”曾子有自己的见解。梳理《论语》里曾子的言语,可以看出来。曾子是《论语》里首先发声的孔子弟子。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时常检讨自己的行为,为人家谋划事情、与朋友结交来往是否忠贞诚信,此乃立身之本。顺便提到了学习,老师教授的学问是否温习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对曾子说,我平生的处世之道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意味深长。曾子准确摄取,醍醐灌顶。那就是用忠诚宽恕贯穿漫漫人生。
“泰伯”篇里,除了“弘毅”那句,另外还有四句话,是《论语》里曾子言语比较集中的。前两句是有病的时候,比较重。一次召集弟子说:“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之免夫,小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我终生谨慎,临终心安,以后不会有什么能伤害我了,不只是我的身体,关键是我的名声。
另一次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只要容颜婉信、言辞高雅,就不会暴躁傲慢,就会近于诚信,就会远离鄙陋。当然,曾子不赞同越俎代庖之事。“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礼器使用排列、仪式繁简,那是主管祭祀部门的责任。
之后的一句体现了曾子谦虚忍耐、心植大局,且含有道家思想。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他的一个昔日朋友是这么做的,学问越大,越觉得空虚,是一种学海无涯的境界。而且在受到冒犯的时候,大度沉稳,不存芥蒂。
最后是曾子的高远追求。“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可以托付大事;可以独当一面、管理一方;遇到原则问题,不暧昧,不动摇。这可以算是君子了吗?是的,这就是君子。君子之仁,高度概括。
“仁”的实现,特别对于读书人,需要艰苦学习,需要磨练实践。总而言之,需要弘毅精神。因为,任重道远。
相关图片:
↑图:『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图: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中学论语曾子_人不可
↑图:【手机记者】记著名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梅庆吉
↑图:叛逃者林毅夫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图:梁浩:人才就长成这个样子!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