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杭航猜成语]杭航是什么成语_猜成语的制胜攻略

 1307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12-17 10:31:35

最近总是能看到这样的猜成语游戏:

不知你的战绩如何O(∩_∩)O~~(答案附后)

成语文化博大精深,并非简单的几个表情就能展现全部内涵。

想要破解成语的密码,

还要从成语背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说起。

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娃娃

某知识性电视节目曾出了这么一道题:“请问,‘豆蔻年华’专门指多大年纪的少男少女?”提供的答案是: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这个题目和答案对不对呢?我们得从成语“豆蔻年华”说起。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任职时,写给一位歌女的诗。诗中形容这位十三四岁的少女,举止轻盈,娉婷婀娜,娇小秀美,宛若农历二月初的豆蔻,含苞待放。这一千古妙喻本来是专指一人的,卷上珠帘,遍扬州的女子都没有人能够与这位歌女相比,后来的诗文中泛称十三四岁的女子,却都是借光得到的美誉了。

豆蔻是南方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末夏初开淡黄色花,秋季所结的果实是扁球形,种子很像石榴子,有浓郁的香气。古典诗文中用来比喻少女,多因为她的娇小和馨香。依据此说,开头的问题和答案中提到“少男”是有误的。而且若用于女子,也专指未成年的妙龄少女,虽不必拘泥于十三四岁,但也不能超得太多。

中国古代文化实在精致,不同年龄的女孩有不同称呼:12岁称金钗之年,13、14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之年。

三长两短为何委婉称死亡?

“三长两短”这个成语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春秋末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铸过“三长两短”五把名剑,全都锋利无比,后专诸用短剑刺杀了吴王僚,“三场两短”就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至于婉称“死亡”,下面两种是最常见的说法。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注疏《礼记·檀弓》时说,古代的棺材不用钉子封盖,而是在入殓盖棺后用皮绳捆绑起来埋葬,“纵束者,二行也。横束者,三行也”。纵着捆两道,横着捆三道,名副其实是“三长两短”。

不过民间有更加简单的解释,说“三长两短”暗指棺材。棺材是由六块板组成的,棺盖和棺底两片代表天、地,左右两片代表日、月,前后两短片称为彩头、彩尾。那为什么不称棺材为“四长两短”呢?因为人死入棺后才会盖上棺盖,若未入棺,亲友还可祝祷亡者起死回生。打开棺盖时,正好是三块长板、两块短板。所以用“三长两短”来概括棺材,是一种尊重和避讳。说防止“三长两短”,就是怕会死亡进棺材。“三长两短”也就成了“死亡”的代称了。

柳暗花明真的不是陆游首创

“柳暗花明”带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宋代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早在唐代,“柳暗花明”体就开始走红了。比如唐代王维《早朝》诗之二:“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柳暗花明”本来形容春天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但自从放翁先生用了之后,后人就经常用“柳暗花明”来比喻人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或由逆境转为顺境。

“柳暗花明”虽不是陆游首创,却是陆游第一个从中品出人生的滋味。史载,中年的陆游屡遭罢官,悲愤难抑。有一天,赋闲中的陆游前往山野之中散心。一路走去,但见山路盘旋、人烟稀少。正当陆游以为路断人绝的时候,突然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传来,他快步转过山角,眼前立马呈现出一个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的小村庄。“疑无路”蕴含着绝望,“又一村”则昭示着希望。陆游就在这悲喜交接之中获得了人生感悟。

“柳暗花明”之所以能够由中性转为褒义,关键在于先“暗”后“明”、由“暗”到“明”的语序,这不仅顺应了大众的心理需求,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其审美意义和心理感觉正如同“苦尽甘来”“拨云见日”。如果将“柳暗花明”颠倒成“柳明花暗”或“花明柳暗”,尽管描写的春景依旧,它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还会一样么?

卧薪尝胆史上勾践真的“卧薪”了吗?

“卧薪尝胆”是一种励志复国的精神,现在经常用于形容处于绝境时,奋发图强。原典为吴越历史故事:越王勾践在一次战争中被吴国打败,向吴屈辱求和。在吴王的威逼下,勾践到吴国宫廷中服苦役三年。被释放回国后,勾践为了雪耻,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怕自己忘却了耻辱,睡觉便躺在硬柴上,饮食要尝一下苦胆,提醒自己不忘国破之耻,以激励自己的勇气和精神。人们后来就将他的故事概括为成语“卧薪尝胆”。

历史上越王有没有“卧薪尝胆”呢?翻看史书,《左传》和《国语》中并没有说到勾践“卧薪尝胆”,只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越王勾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描述,但也没有说到“卧薪”。到了东汉,赵晔作《吴越春秋》,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还是没有“卧薪”。《吴越春秋》中写的“目卧,则攻之以蓼”,不是“卧薪”。因为“蓼”是一种野菜。勾践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就用蓼薪来刺激。

将“卧薪”和“尝胆”连缀起来使用,最早是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那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文中有“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苏轼文章影响很大,所以后人著述中就屡次提到勾践“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至清初吴乘权编《纲鉴易知录》记:“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写:“(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这样,“卧薪尝胆”的故事才愈传愈广。

临危授命还是“临危受命”?

“临危授命”指在面临危难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论语·宪问》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当国家处于危急关头,正义面临各种挑战之际,一个勇于担负责任、愿意舍生取义的人往往可以成就千古美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赞的是文天祥誓死效忠南宋朝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写的是谭嗣同舍生求变革。这些都是临危授命的佳话。

“临危受命”是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伏后履纯明之姿,怀忠亮之质,临危受命,壮夫未能加焉。”通常,人们了解“临危受命”,多源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据载,蜀主刘备死后,其子刘阿斗继承皇位。但是阿斗昏庸无能,只知享乐,不理朝政。丞相诸葛亮积极联吴伐魏,多次进行北伐。有一次,在出征前夕,诸葛亮专门给阿斗写了《出师表》,其中回忆了自己跟随先帝刘备的历史,通过在“败军之际”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表达了自己的一腔赤胆忠心,以及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同时希望阿斗能够广开言路、亲贤远佞、赏罚分明,以此兴复汉室。

显然,“临危授命”中的“授”为给予、献出,“命”为生命。“临危受命”中的“受”是接受、服从,“命”是命令、任务。看起来,二者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味道。

以上内容摘自《成语密码》(第1季)

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我们大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本小书专业、轻松且妙趣横生地解析成语中蕴藏的文化密码,新鲜有趣长知识!

“奇思妙想”“看图猜成语”等小栏目,让你体验解密成语的意外之喜。

双色设计,独具匠心;布纹书签,雅致且美。

为什么已婚女子称“太太”

为什么才高称“八斗”

为什么行医称“悬壶济世”

是什么手艺巧夺天工

是谁的肝肠寸寸断

看似平常的成语,却蕴藏着迷人的文化密码。

第2季即将推出:

开篇猜成语答案:

1.喜上眉梢 2.妖魔鬼怪 3.余音绕梁 4.盲人摸象 5.鸡飞蛋打 6.心照不宣 7.人走茶凉 8.刀光剑影 9.七嘴八舌 10.悲喜交加 11.雷声震耳 12.舍己救人 13.眉目传情 14.猪朋狗友 15.一阵见血 16.愁眉苦脸 17.指腹为婚 18.一拍即合 19.花好月圆 20.骑虎难下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相关图片:

杭航_杭航打一成语是什么_杭航猜成语 - 图片专

↑图:杭航_杭航打一成语是什么_杭航猜成语 - 图片专

杭航_杭航打一成语是什么_杭航猜成语 - 图片专

↑图:杭航_杭航打一成语是什么_杭航猜成语 - 图片专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