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袁慧敏
精彩内容:
《万福》。
《宁静的忙碌》。
《想当年》。
眉山网记者 袁慧敏
“家乡越来越美,反映家乡美景的照片也越来越多。”49岁的沈红生于眉山,长于眉山,见证了眉山几十年的发展。她说,家乡无论如何变化,自己心底的人文情怀始终不变。
沈红的父母是老师,她从小生活在学校。“每年都会看他们拍毕业照。”沈红说,听着不停响动的快门声,她的心跳跟着不停加快。长大后,沈红仍保留着摄影的兴趣,每年她都会为家人拍上一组照片。“以前觉得照相就是人站进去,相机‘咔嚓’一声就完了。”刚接触摄影时,沈红对于构图并不了解,在一次与朋友交流中,她认识到照片就是一张“嘴”,可以讲故事。此后,沈红寓情于景,将“人情”作为创作方向。
“我们一直在关注眉山网。那天看到比赛,很激动。”沈红说,她一直希望有平台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今年8月看到了以“大美眉山摄起来”为主题的图片征集活动,她立即报了名。此后,开始紧锣密鼓筹备。
沈红考虑了拍摄多种题材参赛。最初,她想通过“工、农、商、学、兵”五个方面来全方位展示眉山发展,可走访拍摄效果不理想。之后,她转为拍摄反映人文情怀的照片。“最初去拍了几张环卫工的照片。”8月底,她骑着自行车,带着相机走进城区大小街巷,用镜头寻找烈日下劳作的环卫工,但拍摄的照片她都不满意。如何通过画面展现人文气息,成为困扰她的难题。
偶然一次翻看老照片,沈红发现,前些年公婆金婚的时候,他们在青神县的中岩寺拍了不少照片,正好符合参赛主题。谈起为什么去中岩寺,沈红说,中岩寺承载着两位老人的记忆,想趁他们还能走动时,陪他们去看看。于是,利用周末,他们驾车前往。由于公公腿脚不便,爬上中岩寺的楼梯时,需要有人搀扶。婆婆主动伸出手搀扶他,他们慢慢地走上台阶,聊着天,随后相视一笑。沈红被这一幕触动,赶紧用相机记录下。她说,老一辈的人更重情义,这值得后辈学习。
“家庭和谐,社会就和谐了。”在沈红看来,家庭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家家户户都和谐了,社会才会更和谐。为了反映主题,沈红将作品命名为《万福》。“看了这张照片受到触动,最美的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市民周家吉说,在千载诗书文化的熏陶下,眉山人民越来越和谐,社会越来越美好。
沈红说,今后自己还会继续观察身边的真善美,创作体现眉山人文情怀的照片,让正能量萦绕眉山。
相关图片:
↑图:【西泠印社】徐之麾,袁慧敏
↑图:袁慧敏-会计师-+中华名人录
↑图:袁慧敏印艺展
↑图:时钟美女袁慧敏的时钟真人秀
↑图: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袁慧敏_山东财经大学在
↑图:热闹的“十月半”深甽庙会--宁海新闻网
↑图:【西泠印社】徐之麾,袁慧敏
↑图: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医院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