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评剧《凤还巢》洞房中
精彩内容:
周恩来眼中的最美女人:邓颖超的玻璃板下也压着她的照片
周总理说:“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的戏”。邓颖超去世后,她的玻璃板下还压着新凤霞的剧照。周恩来喜欢听新凤霞的戏,在总理的眼中,新凤霞是个值得尊敬的漂亮女人。周恩来与新凤霞的爱人吴祖光也有着极深的友谊。
除此之外,一代画师齐白石也赞赏新凤霞,就因为她戏唱得好,长得好。为此,还收她为干女儿,教她绘画。
新凤霞和评剧
新凤霞是20世纪50年代初崛起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被戏曲界誉为“评剧第三个里程碑的代表人物”。
她出身于贫寒家庭。童年学戏,是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即在《点秋香》、《杜十娘》等剧中饰主角。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评剧团副团长。
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她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其流利的花腔一一“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优秀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推动评剧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新凤霞为代表的“新派唱法”。
新派艺术的唱法魅力有着如下特点:
自如的气息
新凤霞的演唱很讲究气息的运用,她擅用“丹田”,气息深,能唱出高、低、强、弱以及抑扬顿挫、闪转腾挪的各种变化。
通畅的共鸣
新凤霞演唱的共鸣位置比较高,她擅于调动呼吸、发声和共鸣,能做到三者畅通无阻。她说:“我的声音有华彩高腔,小时候的高音好唱假声,后来练中、低音大、小嗓结合。”
悦耳的声音
新凤霞的音质可以概括为纯净、甜美、清亮、圆润、醇厚、灵巧、细腻。
浓郁的韵味和真挚的感情
新凤霞演唱的韵味浓郁、清新,既表现了评剧的风格,又具有时代特点。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曾经指出:“唱最忌有声而无韵味儿”。
吐字与情感的结合
新凤霞演唱的吐字与情感紧密结合是她的又一特点。新凤霞在回顾自己小时候学戏时说:“表达悲伤时,人物应当哭,我真的哭了却唱不出腔调来,唱好腔调又哭不出来了,这样的弯路走过不少”。
新凤霞和吴祖光
人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个女人支持,这个成功的女人背后,是著名学者、导演、戏剧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吴祖光。
1949年新凤霞刚刚来到北京,当时新凤霞的领导李伯钊、王亚平同志都关心新凤霞的终身大事,为她选择对象。
作家老舍和新凤霞是忘年交,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关心。
新凤霞有两首成名曲,作词人是吴祖光。新凤霞当时就认为他是最有学问的人。老舍先生提出他是单身,新凤霞一听就被吸引了。
新凤霞和吴光祖成为伴侣。
吴祖光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大书房。他们是先结婚后恋爱,他教她认字、读书她则帮他洗衣、连早晨的牙膏都为他齐好。
恩爱的日子没过够,动荡的局势便将他们卷入波澜。吴祖光在运动中被打成右派,他去北大荒之后,她就搬进了集体宿舍。文化部一位领导对她说:“只要她同丈夫离婚,就可继续她正值巅峰的演艺事业”。
她说:“王宝钏等薛平贵等了十八载。吴祖光是好人,我等他。”
于是,她成了评剧院内定的右派。她白天挨批斗,晚上唱戏,从舞台下来,就去刷马桶。她除工作外一个人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她心里委屈,对吴祖光无比思念。书信成了他她们唯一的安慰。
三年后,吴祖光从北大荒回来了。不久,“文革”,又扰乱他们的生活吴祖光再次被揪斗,她又一起受到迁连。被批斗,她患了脑血栓半身瘫痪了,再也不能登台唱戏了。
当所有风云散尽,迎接他们的是衰老的容颜,和她残疾的身体。在吴祖光的眼中,依然她是美丽的女人,他更加倍疼爱她。面对不能再上舞台的事实,她很长时间不能适应,不知哭了多少次。
吴祖光鼓励她学绘画,并在他认为较满意的作品上提字。在他的帮助下,新凤霞终于重拾生活的乐趣。每看到他的提字她都像孩子似的高兴。
在丈夫给她的大书房里,二十多年来,她用一只健康的手完成了几千幅花鸟画。写了400万字的散文。她把幼年学戏的点点滴滴,看父亲做“万年牢”糖葫芦的记忆都留在了文字里,质朴无华,真挚饱满。这对原本大字不识的她来说,是多么难啊!
1998年4月12日不幸的噩耗!众人瞩目的评剧皇后新凤霞与世长辞享年71岁。
吴祖光,习惯了与他相伴的日子,也习惯了在各自书房里快乐的忙碌。她的突然离去,让他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此后,他一直住在她的书房里,他幻想着有一天他会回来。到死也未离开她的书房。
五年后,2003年4月9日,著名作家、导演。与新凤霞同月他追随她而去,享年86岁。他们终于永远也不会分开了。
新凤霞和赵丽蓉
上世纪60年代,赵丽蓉出演的评剧作品先后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毛主席看了评剧《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这几部片子后,认为“讲明理,通神韵”,决定接见新凤霞等主要演员,新凤霞执意让赵丽蓉一同去。
当时人民大会堂里已有多家中央媒体记者等在那里准备报道毛主席接见艺术家的新闻,这对艺人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政治荣誉,也是不可多得的出大名的机会。
赵丽蓉却推脱说:“你去就代表我们大家伙啦!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我艺术功底不够还要多磨练,再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毛主席接见新凤霞时,笑着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只得把赵丽蓉所言“磨练”的话如实告诉主席。
主席欣慰地点着头:“没想到,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呐,好!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大多数观众对赵丽蓉的最初认识是通过评剧《花为媒》,扮演媒婆的赵丽蓉和扮演张五可的新凤霞演唱的“报花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评剧舞台上的经典唱段之一。
虽然赵丽蓉是评剧演员,她老人家给广大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
赵老先后一共参加了6届春节晚会,演出了包括:《英雄母亲的一天》《爱谁谁》《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老将出马》等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关图片:
↑图:平戏新凤霞素材/新凤霞评剧大全老戏/新凤霞名
↑图:新凤霞评剧大全老戏_新凤霞_新凤霞评剧大全
↑图:平戏新凤霞素材/新凤霞评剧大全老戏/新凤霞名
↑图:平戏新凤霞素材/新凤霞评剧大全老戏/新凤霞名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