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彭博财经]彭博财经网_让马云垂涎的“彭博终端”是什么东西?

 1428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12-21 9:37:08

彭博富豪榜:王健林第一马云第二  李嘉诚退居亚洲第三 财经早班车 150505


精彩内容:

●在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领域,彭博终端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虽然它看起来界面比较粗糙老旧,但是就是离不开,拥有彭博终端甚至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马云进军财经传媒领域,入股收购多家财经媒体,然而真正让马云垂涎的却是Bloomberg Terminal——彭博终端。那什么是彭博终端?彭博终端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这就要从彭博社说起

彭博社:财经媒体集团巨头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英语:Bloomberg L.P.)是迈克尔·布隆伯格于1981年创立的业务遍及全球的财经类媒体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彭博大厦。全球有超过200个办事处。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主要为一个经济资讯的平台,提供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使用其来交换资讯,它也提供权威性的经济评论及观点。

对公众:彭博新闻社提供资讯管道给一般大众获得经济资讯,如其提供之各地电视台,比如在台湾有彭博电视,香港有Now宽带电视,大陆则因为总所周知的原因被封杀。主播会提供经济方面的新知及投资讯息,也会有各地金融产业与经济概况剖析。彭博电视于全世界共有六个频道,分别在美国本土、印度、土耳其(以土耳其语播出)、欧洲(支部设于英国)、亚太地区(支部设于香港)和其余地区(国际版)播出

对公司团体:彭博新闻社提供经济资讯给公司群及组织,包括各地产经资讯。

彭博社所依赖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其实并不是媒体营收,而是彭博终端。彭博终端目前在全球有30万台,其所带来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85%。依靠彭博终端,彭博社在短短20年的时间就打败了有150年历史的路透集团,虽然2008年路透和汤姆森合并重夺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宝座。

彭博终端的崛起

彭博终端的崛起是与布隆伯格的眼光分不开的。

1966年,从哈佛大学取得MBA后,迈克尔·布隆伯格加入了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用了6年得时间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主要负责股票交易、销售和系统开发业务。1981年,由于所罗门公司被飞波公司(Phibro)收购,作为公司的合伙人之一的布隆伯格被辞退,获得1000万美元的遣散费。

他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个开始源于他之前工作中所发现的一个令金融界苦恼的问题:资讯服务的普遍缺乏。他凭借自己金融市场的背景以及对计算机的经验,将两者结合起来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业务,设想通过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市场的实时数据、财务计算以及市场预测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直接到达华尔街公司的办公桌上,同时将目标客户定位在每一个在金融证券投资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

迈克·卢本斯·布隆伯格于1981年创立彭博通讯社(Bloomberg L. P.)这一经济性媒体集团。彭博通讯社是服务于全球的信息和新闻媒体机构,总部设在纽约,全球共有l00多家办事处、分社或分支机构。彭博新闻是以1990年开始的财经新闻发展起来的,现在已在全球设立87个分社,拥有1500名编辑和记者。现今的彭博通讯社也提供了许多方式来了解其资讯,包括电视频道,广播,网络和刊物。彭博电台是通过整合世界范围的700多家电台的信息向听众播出即时的商业、国内和国际新闻。彭博 24小时播出的主电台是设在纽约的彭博WBBR1130。在国际金融界,彭博资讯的旗舰产品 “彭博专业服务”,将新闻、数据、分析工具、多媒体报告和 “直通式”处理系统前所未有地整合在单一的平台上,通过彭博终端(彭博机)为客户提供服务。彭博资讯终端不仅是有价值的信息渠道,也成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独立性、权威性、丰富性是彭博资讯的成功之道。彭博通过建立了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组合,迅速的建立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客户群体:发行人、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机构投资者。它连接着世界上顶级的金融专业人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实时金融信息网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4月,它以179271台终端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了路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对世界信息业霸主路透集团构成了绝对威胁,这也导致了2007年的路透社与汤姆逊公司的合并。

在中国,无论从国内几家公司公开资料还是媒体报道来看,彭博都是他们公司发展的标杆,或者可以说他们想成为彭博那样的公司。然而无论从彭博的诞生的时机,还是发展过程中那些重要的机遇来说,彭博选择的”终端+新闻”模式似乎难以模仿、复制。

彭博通讯社经历了一个“暴发户”式的发展过程。而当我们沿着彭博通讯社的发展历程去追寻这一过程时,却发现一切好似都是注定的。

百年一遇的“18年的大牛市”

1980年,里根政府执掌美国经济,前2年将主要精力放在控制通货膨胀,到1981年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9%,而1980年的通过膨胀率为15%,里根政府的强势支持美元政策使得美元持续了四年的连续升值,直至1985年的广场协议。较高的利率和强势的美元吸引了境外的投资者的进入了美国市场,也减轻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里根政府大幅降低资本利得税以及1982年债券融资的“415”规则推行,使得1982年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出新高并一举突破2000点,到1999年突破10000点,达到11497.1点,不到20年的时间,增幅高达1214%,同期标普500指数从1981年的122.55增加到1999的1469.25点,增幅达到近1100%,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984年的247.1点,上涨到了1999年的4069点,涨幅更为惊人,增长近16.5倍。

机构用户的迅速增加

1982年开始到20世纪初,美国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是空前的。1982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只有340个,2001年美国共同基金数目达到8307个,20年间膨胀了近25倍,这一数目超过了当时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上市股票数,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两个市场的股票数量总和相当。共同基金账户的迅速发展,增加了行业对整个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而彭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客户,终端的销售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1985年开始彭博的终端销售渐入佳境,英格兰银行、梵蒂冈教廷、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美国各大联邦储备银行也陆续订购彭博终端。

1985年8月,英格兰银行和梵蒂冈教廷以每月每台1000美元的费用向彭博租赁终端。

1986年春天,布隆伯格将公司的名字由原来的IMS改为彭博资讯(Bloomberg L.P.),将他的客户从“买方”:养老基金、中央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扩展到金融行业的“卖方”:证券承销商和证券交易商。

1987年1月,彭博开设伦敦办事处,拥有三个客户:美林伦敦公司、英格兰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1987年6月,成立东京办事处。

1987年5月,彭博说服《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取代了高高在上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成为惟一为其提供美国国债价格的信息来源,从此,《华尔街日报》每天免费刊登的彭博债券价格信息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而《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并没有过多注意这一未来的强大的竞争对手,舍弃旗下的与彭博提供类似数据信息服务的子公司德励财经(Telerate)。

1987年12月15日,收购Sinkers Inc。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成为后来的彭博普林斯顿。

1988年1月,第5000台终端彭博终端安装;6月,推出BLOOMBERG Trading System;10月,推出“Sabre-izing”,可以显示很多家公司提供的价格信息。

1988年,随着终端业务的发展趋于稳健,彭博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信息,彭博开始接触《华尔街日报》资深金融记者马修·温克勒。而温克勒在采访美林公司在伦敦的一个交易员时了解到终端并且惊奇的发现,华尔街日报使用的是彭博而不是使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当时美国政府债券每日价格的唯一提供商,尽管彭博当时已经与德励财经(Telerate)展开直接竞争。

1988年6月,彭博在其终端上增加了证券交易;10月,添加了另外一项服务:允许彭博终端使用者随时获得各种公司提供的价格信息。

1989年3月,开始向“embargoed”卖方公司出售终端;6月,推出Contributor systems (Research and Commentary)。

其他各国爆发的危机

1982年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1992年英镑在欧洲货币体系的瓦解,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事件,频繁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在强化美元和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这一切都导致美国整个资本市场对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的急剧提升。

尽管迈克尔·布隆伯格声明他的多媒体企业只是为了增加彭博金融数据终端的销售,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清晰的看出布隆伯格把目光不仅仅是迎头赶上路透社和道琼斯而是跟他们旗鼓相当,或者是甚至超越它们成为全球多媒体巨头。

彭博终端是什么?

用流行的话说,彭博终端是华尔街的facebook,不用彭博终端,你就脱离了金融圈子,聊天功能是彭博终端最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不论是股票、期货、外汇、期权或其他衍生品,交易员都用这个聊天、发价格、发小道消息,traders没有时间抄起电话一个个给客户打电话询问要不要买卖。没有彭博终端就相当于被排除到信息圈之外。

彭博终端是一套让专业人士访问“彭博专业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用户能够通过该终端查阅和分析实时的金融市场数据以及进行金融交易。

彭博终端基于客户—服务器架构建立,服务器是一个多处理器的Unix平台,终端用户使用的客户端是一个Windows程序。彭博终端通过彭博专有的非相关数据库系统保持着高水平运行状态。终端使用的GUI(图形用户界面)也是彭博专有的。客户也可以使用额外服务Bloomberg Anywhere,这项服务允许客户利用通用硬件/系统,通过网页、手机APP各种方式接入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服务,以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客户端。彭博终端的服务器端目前是用C++语言实现的,并且拥有自己的C++ STL标准库的实现。

彭博终端还通过彭博的专有安全网络提供新闻和简讯。大多数大型金融机构使用彭博提供的服务,每台彭博终端每个月的租金是2090美元(2014年12月1日起单台月租费用)。此外,用户通过彭博终端访问来自交易所的实时报价时多需要缴纳额外的费用,这笔费用是支付给提供报价的交易所的。一些新闻机构也通过彭博终端提供付费新闻。

离不开的彭博终端

当HBO电视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的制片人需要一台设备,让剧中一个记者用它去调查一宗敌意收购时,只有一个候选对象符合他的要求。

那个“记者”说:“他们终于给我搞了一台彭博终端(Bloomberg terminal)。”这台可以“即时访问全球所有财务信息”的设备让她如此入迷,以至于对作为该集现实生活背景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一无所知。

彭博终端乍一看可能没有电视明星的气质。笨重的键盘,闪烁的屏幕及其黑色背景,以及屏幕上刺眼的彩色文字,构成了它的基本用户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推出至今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一台彭博终端每年需花费2.4万美元,远远超过提供同类服务的其他产品。

然而没有一款产品能像彭博终端这样,深深地成为金融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0年,贝莱德(BlackRock)一名基金经理的贴心未婚妻为婚礼订了一款彭博终端形状的蛋糕。

就连高雅文化也认可彭博终端的地位。上周史密森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开始展出债券市场传奇人物比尔 格罗斯(Bill Gross)用过的彭博机键盘,作为其“美国企业”展览的一部分。

对于银行家、交易员和基金经理来说,此类关于彭博终端如何无所不在的事例完全不足为奇,他们中许多人承认自己对它近乎上瘾。M&G Investments在伦敦的基金经理马特 罗素(Matt Russell)说:“要是没有彭博终端,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挺悲哀的,真的。”

今年早些时候,当彭博终端遭遇持续数小时的全球大停摆、导致金融体系部分瘫痪时,金融界人士对它的依赖表露无遗。天达(Investec)的爱尔兰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 奥沙利文(Philip O’Sullivan)当时发了条推文:“彭博终端死机让我终于体会到了Facebook崩溃时青少年是什么感觉。”

“彭博终端瘾”有许多方面和成因。彭博终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在华尔街地位的强大象征。过去当一名投资银行家被提拔到董事总经理职位时,按惯例会得到一套个人彭博终端作为一种待遇,尽管实际的数据处理是由下属完成的。但迈克尔 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帝国采取了精心盘算的步骤,确保人们继续迷恋彭博终端。

彭博有一项永恒的战略,那就是把所有想得到的数据,所有可能的服务都集合到终端上。彭博不但运营着一个庞大的新闻通讯社,为订户提供实时讯息,还一直允许其他新闻服务(包括英国《金融时报》)加入到彭博的资讯流中,甚至为此付费。

这样一来,用户就永远都不用离开彭博终端的数字怀抱。M&G Investments的罗素说:“无论你掌握了多少种用法,你总是觉得自己对彭博终端功能的了解仅是皮毛。”

为了吸引用户,彭博终端围绕核心数据和新闻服务,建立了一个只有内行才看得懂的生态系统,提供小众市场的额外内容,让彭博终端越来越紧密地融入金融世界。

彭博终端有些较为流行的功能,但用户只有键入相应指令才能访问这些功能。比如DINE和FLY指令可让金融家们快速检索本地餐厅和航班,其中DINE得到了志趣相投、对价格不敏感的同僚及对手的审核与评论。但POSH指令也许让人最深刻地洞察金融界。

这个功能是彭博终端用户专享的高端分类信息网站,银行家和对冲基金经理可在这个网站上买卖跑车、共管公寓或者瑞士格施塔德(Gstaad)的度假别墅。最近某日,POSH上登出的广告包括纽约切尔西(Chelsea)区一套275万美元的共管公寓,西班牙马洛卡岛(Mallorca)的一套公寓,还有一块2万美元的限量款劳力士(Rolex)手表。

然而,可以说彭博抢占先机的即时消息和聊天室功能,而非数据或新闻,才是其霸主地位的最大驱动力之一。

比起交易所交易,债券市场交易大多在基金管理公司、经纪商和银行间低调进行,因此尤其依赖彭博的即时消息功能Instant Bloomberg(IB)。但“I’ll IB you”(我会IB你)已成了整个金融界的通用语。

对彭博来说,其聊天服务占据主导地位是一条重大的“经济护城河”。牛津经济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加布里埃尔 斯特恩(Gabriel Sterne)表示,该咨询公司曾计划使用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功能相似但更便宜的EIKON服务,但最终还是被迫成为彭博终端的订户。

“大部分功能是一样的,(EIKON上的)宏观数据其实好得多。但每个人都喜欢IB,尤其是在买方(机构投资者),”斯特恩说,“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畅通而快速地接触我们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我们很难不接受彭博。”

即使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失业,彭博依然精明地让上瘾用户继续使用其服务。彭博往往会向他们提供3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免费使用期。穆拉德 乔杜里(Moorad Choudhry)去年离开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今年夏天加盟Habib Bank AG Zurich,在加入新东家之前,他心怀感激地接受了彭博的免费服务。他说:“它真是一件神奇的工具。”

话虽如此,对金融行业以外的人来说,彭博终端似乎令人费解,其霸主地位简直匪夷所思。彭博终端的一些特性,比如其基本外观和老旧且一成不变的用户界面,对圈外人来说完全不可理解。

金融人士和银行家们羞怯地将此归因于该行业的守旧倾向:没人喜欢自己依赖的系统大幅改变,他们更青睐渐进式的微调。不过,虽然彭博终端非常强大,功能也很多样,但与更新更时髦的竞争对手相比,不可否认彭博终端看起来十分陈旧。

此外,竞争的数据提供商,如汤森路透和道琼斯(Dow Jones),正试图蚕食彭博终端在即时消息领域的优势。就连银行也不乐意为一些人所戏称的美化版聊天室支付大笔费用,并对彭博的霸主地位感到不安。

2013年曝出彭博新闻社记者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监视彭博用户使用终端后,这一点变得尤为明显。高盛(Goldman Sachs)已牵头华尔街开发出一款新的聊天工具Symphony。该行和其他银行以及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希望这款工具能够削弱彭博的掌控。

然而最重要的是,在金融业仍在尽可能削减成本之际,彭博终端的费用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它们是第一家,用户粘性也很高,但彭博的对手们正在构建令人印象深刻的替代方案,而彭博的月费相当高,”芝加哥经纪商RJ O'Brien的销售员约翰 布雷迪(John Brady)表示。

然而,是否有对手能够打破彭博终端的霸主地位,还有待观察。Raymond James固定收益产品主管凯文 吉迪斯(Kevin Giddis)表示,“我们一直希望涌现一家优秀的竞争者,为此等待了多年,但就是等不到。”(本文综合整理自维基百科、FT中文网、知乎等)

数汇金融|用数字解读金融|领先的金融B2B资讯、社交平台

敬请关注2016年5月5-6号将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举办的第三届金融B2B博览会

FINANCEXPO|尽显金融 科技之美|金融B2B领域最大的资源对接和知识分享平台


相关图片:

美国彭博财经电视_互动百科

↑图:美国彭博财经电视_互动百科

美国彭博财经电视节目_图片_互动百科

↑图:美国彭博财经电视节目_图片_互动百科

美国彭博财经电视 - 搜搜百科

↑图:美国彭博财经电视 - 搜搜百科

彭博分析师:非农之前 彭博美元指数确认看跌背

↑图:彭博分析师:非农之前 彭博美元指数确认看跌背

彭博分析师:美元/加元日内或上测|加元|汇

↑图:彭博分析师:美元/加元日内或上测|加元|汇

彭博分析师:欧元/英镑关注三周通道下轨

↑图:彭博分析师:欧元/英镑关注三周通道下轨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