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选亚姐孙亚莉自杀身亡 曾扮演女星陈宝莲
精彩内容:
对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亲们应该不陌生了,这次分享的是她从一个学校校长的角度讲述的当下一些家长的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希望家长不做什么?又建议家长做些什么?
作者:窦桂梅,清华附小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
1 把周末时光还给孩子
第一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位老师在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在画画儿,而是在写作业。
这位老师问他:“你怎么不画画呢?作业等到你回家再写不行吗?”这个六年级的学生说:“我回家2天,我妈妈给我报了3个班。一个是奥数,一个是作文,还有一个是单簧管。”
老师又问:“那你不是还有半天时间吗?”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得由我妈妈决定。”
这样的周末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周一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孩子们是带着满脸的疲惫与倦怠开始他们新一周的校园生活的。
难道这都是学校给的压力吗?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周末时光呢?我们应该把孩子的周末占得满满当当么?
2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我要说的第二个故事与戏剧有关。清华附小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年一次的戏剧展演,全校参加,各班家长自行决定是否参与。
有这样一位忙碌的爸爸,好不容易来到了学校,可是排练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提前退场了。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大石头。
事后,他给班主任发了短信,大意是凭什么让孩子扮演一块石头?老师回复:“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他仍然和班主任沟通:“虽然是自己选择的,但难道我的孩子就只适合做一块连句台词都没有的石头?老师您能不能给他多点台词,让他扮演主角,或者扮演配角?”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孩子还告诉老师爸爸说的这些话,“儿子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怎么偏偏选择一个大石头?老师既然说自愿选择,你怎么不选点好的?你爸爸当年可是班长!你一个男孩选一个大石头,还喜欢剪纸,这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
老师听完后心情非常复杂。难道选择一块安静的石头,在一旁默默观看别人演出,分享别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难道剪纸就不可以是一个男孩的爱好吗?为什么家长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孩子呢。
3 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
第三个故事起源于一首诗。诗是这样写到的:
每次,听到你下班回家的脚步,
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
爸爸,我们这个家是一块拼图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感动,我想起三年级一个学生类似的日记——
我的爸爸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半个月都看不到他的一个影子。好不容易他不用上班了,可是也总是三更半夜才回到家中。妈妈安慰我说他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
终于等到我生日那天,他告诉我今天一定陪我过生日,我听后特别开心,想着终于可以和爸爸一起过一个生日了,我一定和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我有多想他。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就给妈妈发短信说今天他们要开会,可能要晚回来一会儿。我等啊等啊,可是爸爸还是没回来。后来我实在太困了,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前两天的音乐课上,老师领我们唱《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
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虽然我爸爸不是明星,但是我特别想向电视台申请一下,让我爸爸也参加《爸爸去哪里》这个节目。这样,我的爸爸就可以不用工作,不受任何干扰地和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让我享受和爸爸生活的幸福时光。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想想,忙碌的家长们,他们都在忙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
>>>>等你有时间的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你了,那时候的陪伴哪还有现在珍贵呢?
4 给予老师一些关怀与体谅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和年轻教师有关。我们学校有一位比较年轻的一年级老师,她们班的孩子刚上学,家长们都相当谨慎,由此产生的问题、需求特别多。
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她把所有孩子的情况都跟各自的家长讲述一遍。
因为老师白天不能打电话,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与家长们沟通,打一个电话就要一小时左右。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的话,这位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时的电话。
所以在一次家长会上,这个班的副班主任说话了:“这个老师才23岁,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你们23岁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做什么?大家能不能给予班主任一些关怀与体谅?”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吗?难道教育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难道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到老师身上吗?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引起所有人的反思。
5 别因为爱让孩子失去了自我
下面我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也许有点极端,但确实发生过。
这个孩子每天早上是不来上学的,因为孩子需要睡到自然醒。自然醒的概念是什么呢?家长给出的答案是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可是学校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八点正式上课。
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得和家长谈。但家长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的早读不参加,觉一定要睡,但如果功课落下就是老师的错误。孩子夹在老师和父母之间,延续着和全班同学不一样的时间表,持续了一个多学期。
在这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学校的趣味运动会上,上场前家长拿着水瓶,让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为怕耽误班里的比赛成绩,并不想这样做。在家长再三地要求下,孩子无助地哭了。他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听家长的话喝水。
家长在坚持的同时,是否也该考虑看看孩子的感受?家长认为的“为孩子好”,孩子愿意接受么?他的想法呢?
点击这里,就知道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却不能让孩子快乐……
「
后记
」
这五个小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五个故事虽然不能全面,但是至少部分可以反映出当下教育的一些问题与困惑。
大多数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知道要配合学校,或者说和学校一起来做。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放任不管还是盲目跟从?我相信,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微信订阅】
没看过瘾?还有烦恼?更多教育资讯、亲子活动请关注四川教育手机报微信”四川教育手机报“或”scjiaoyu“。本报可深情可卖萌,别错过!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一起走得更好、更稳!
相关图片:
↑图:工作站隆重挂牌 课题组扬帆起航 - 延安小语于
↑图:延安职业技术学院_图片
↑图:兰爱平:陕西延安中学校长
↑图:延安大学校长崔智林出席中央医院旧址唐都医院
↑图:图片 保真-50年代精品老照片-延安大学校长-李
↑图:图片 保真-50年代精品老照片-延安大学校长-李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