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兰大演讲,狂飙兰州话,搞笑卖萌兰州方言版英语~
精彩内容:
○水均益
从迈进新华社的大门开始记者生涯来的14年里,绝大多数时间,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编辑。我并没有指望过有一天会成为很有名的人物,或者是“名记者”、“名主持”。直到我进了《东方时空》——
初次上镜
1993年4月的一天,我所在的新华社国际部中东非洲编辑组的一位同事说,中央电视台准备搞一个新的新闻性栏目,想和我们合作,定期做一些国际题材的报道。
对我来说,做了这么多年记者,但从未接触过电视。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开始准备一个关于中东和平谈判的节目。这是我初次上镜,我们请来两位专家,准备在演播室里对他们二位进行访谈。
第二天上午10点,在一种稀里糊涂、基本上没什么自信的状态下,我来到了演播室。走到门口,有人告诉我说,你进去吧。就像小时候被推进照相馆照相那样,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我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担心外面“切换导演台”旁边的人会不会笑话呀?我身边的两位专家会不会笑话我呀?
灯光一亮,外面一声令下:开始。我对着正前方开始了我的开场白。一句话之后,我的脑子里猛然间一片空白。我已然忘了我应该说什么,我在说什么。不到一半我又忘词了。外面的人(估计是导播)说,没关系,没关系,再来一遍。重来!灯光一亮,我又开始了。但是,还是只说到一半,又忘了。那一个上午,仅仅为了一段开场白我一共录了七八遍,有一遍刚说了一个“观众朋友”,就“你、你、你”了半天,也没把“好”说出来。最后,总算连滚带爬地通过了。
录完开场白,我转过身,看坐在我身边的那两位专家,他们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原来两位专家也因为我刚才的那一番折腾而紧张得一塌糊涂。无论如何,在第二天的《东方时空》里,我第一次上电视了!
夜半越墙
1993年7月23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一艘货轮“银河号”从天津新港出发,驶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然而,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方怀疑“银河号”装有违禁的化学品,且是运往 “恐怖主义国家”伊朗的,要求对“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消息传出,世界舆论哗然。
经过商量,我们准备就“银河号”事件制作一期《焦点时刻》,在第二天的《东方时空》播出。 凌晨3点,我拨通了在沙特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的电话。采访很顺利。挂线之前,我想起了一件事,向他要一张他个人的照片在节目中使用。
根据沙祖康给我的地址,我准备亲自去取照片。然而,这时,已是凌晨3点多,半小时后,我到了沙祖康家的大院门口。但他的夫人还并不知道这一切。
下了车,我发现外交部宿舍壁垒森严,大铁门上着锁,叫了好几声,无人应答。我围着铁门转了几圈,门太高不好爬。顺着墙根往前走走,我忽然发现有一段墙大概有两米高,墙下有几块大石头。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在我30岁的时候,我使出了几岁时捉迷藏练就的本领,一翻身,跳进了外交部的宿舍大院。摸黑,我准确地找到了沙祖康位于二层的宿舍门口。
当我敲了足有几十下门后,才从门里传来了沙夫人一声颤微微的问话:“谁啊?”我用最快的速度说明了一切,并且从门缝下面将我当时身上带着的所有能说明我是个好人的物品一一塞了进去,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食堂的饭卡。沙夫人将门开了个小缝,看了看我,又看看我手里的那些证件,最后,她终于相信了出现在她面前的不是歹徒。
当天清晨,在《东方时空·焦点时刻》播出的《“银河号”未查出违禁化学品》的报道中,沙祖康的照片终于顺利出现在他接受我采访的那一段画面上。
“我是中央电视台台长”
1993年9月初的一天,在首都老机场,中国政府申办奥运代表团携几十名国内各界知名人士、体坛明星、演艺界人物,浩浩荡荡赶赴洛桑。诞生才4个月的《焦点时刻》此刻兵分两路,与众多媒介在机场展开了一场“新闻大战”的角逐。
到了停机坪,我们发现,和我们一样冲锋陷阵的其他新闻单位的记者不下五六十人。我在心里暗自叫苦:等一会李铁映等领导同志送行时恐怕免不了一场恶战。所有的记者被隔离线圈在另一侧的固定区域,每隔两步就有一名身强力壮的警卫人员,随时将不安分分子挡回隔离区域内。情节严重的则会被“红牌”罚出场外,甚至吊销其采访资格。在当时,要采访一位国家级领导人既有很大的难度,还要冒一定的风险。“没准他会专门走向记者区,说两句吧。”摄像安慰我。我心里在说:你一定是外国电视新闻看多了。
一想到这儿,一个绝妙的主意突然在我脑子里产生了:白宫草坪外,每天总有一大批记者在那守株待兔。总统出现时,时而会有某个记者在画面外高呼:早上好,总统先生。总统心情好的时候,也许会回过头来,冲记者们说上两句。这两句有时候就成了当日的白宫新闻。我为何不来个如法炮制?
这时,铁映同志正在频频向舷梯上的人们招手,离我们大概有十几米。“铁映同志,您好!”我大叫一声。铁映同志果然本能地回过头来。“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铁映同志点点头,冲我笑笑。我毫不犹豫,一步就跨过拦着我们的隔离绳,摄像也跨了过来,扛着机器跟着我跑。我手里拿着话筒,一边快速向铁映同志靠拢,一边继续我的问题。在铁映同志笑容可掬地回答我的问题时,警卫们也默许了我们的行动。
这次采访完成得很漂亮。然而,回到电视台,把录像带放进机器里一看,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原来,由于当时紧张,我在说“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时,出现口误,说成了“我是中央电视台台长”!我至今也不明白,我为什么偏偏在“台长”和“记者”两个字上出现口误了呢?我压根儿也没打算篡台长的权啊!
《知音集结号》摘编自《前沿故事》(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知音头条编辑/王宜君
《知音》和今日头条共同打造的 知音头条app,您可以通过百度手机助手、360、应用宝、搜狗、安智等应用市场搜索“知音头条”下载(安卓版), 是手机上最好看的知音微杂志。
相关图片:
↑图:水均益的第一任妻子 水均益的前妻简历图水均
↑图:水均益的前妻简历图,水均益为什么和前妻离婚
↑图:均益与前妻离婚原因,水均益的前妻简历图_图片
↑图:水均益简历照片背景水均益前妻个人资料照片水
↑图:杨迪与水均益
↑图:水均益个人资料及简历照片水均益妻子杨迪个人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