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加鸡腿啦:猜猜虫虫的儿子是谁?【虫虫三国杀】
精彩内容:
杨不易/文
“儿子强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如我,留钱做什么……”被称为“华人裸捐第一人”的慈善家余彭年,于今年5月2日逝世,这句名言再次被人们提起。
作为一个慈善家,余彭年的言行令人感动,值得尊敬。而在子女教育方面独特的财富观和遗产观,也一直为人所称道。但我身边的朋友,却在调侃:“这样教育孩子当然很牛,但是,你首先得够有钱……”思想和财富的距离感,都不是一点点。
余彭年这样的教育观,在传统的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很有市场的。早在汉代,中国就出了个“裸捐第一人”——疏广。话说太子太傅疏广,退休还乡时,皇上加赐黄金20斤,皇太子赠金50斤。这疏广回到家乡后,“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有儿孙不高兴了,说你老这样把钱花完了,将来我们怎么办。疏广就说:“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这意思,跟余彭年差不多——我可没老糊涂!钱这玩意儿,不能留给子孙,富二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疏广的观念为后世所推崇,成为很多人的家教圣经,在国人越来越富裕的今天,更是如此。可是,难道教育好子女,真的只有“裸捐”这一途吗?再说了,我等普通百姓,想为儿孙挣套房子都难哩,哪有余粮来裸捐啊?
人生而一世,终会留下遗产。商人留下大量钱财,读书人留下大量书籍,就算是木匠,也会留下一堆锯子和斧头……诸如此类。人既有繁衍,就希望将这些遗产传之后代。如果说,把钱财留给后人是害了他们,那书籍呢?难道没有可能让孩子沉迷于书本而脱离社会吗?事实上,同为遗产,钱财与书籍、锯斧,并无二致。那些以为钱财将祸害子孙的看法,不过是迂腐的读书人编出来的臆想,骨子里看轻商人罢了。
商人并不是奸人,反而能给社会带来财富,为世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流通的平台,善莫大焉。把钱财看成祸害,对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教育。既然钱财能拿来做慈善,显然不是什么坏东西。散给他人,和传与后代,效果并无两样。所以,是否祸害子孙,不在于是否将遗产传给他们,而在于如何教他们用好这些遗产。传承钱财的同时可以教他们赚更多的钱,更好地将钱财用于正道,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新时代的巨富,马云不愿意“裸捐”。他说:“你说我100%的(财产)都捐了, 不给孩子留一点,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你不要相信他会考虑社会。”一个不对家人负责任的人,很难想象能对社会负责任。
而另一个中国巨富王健林,虽然也曾主张“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如父留之何用”,但他在对儿子王思聪的具体教育方式上则令人玩味。早在王思聪小学一年级时,王健林便将他送到了国外接受教育。王思聪回国之后,更是拿出钱来让他去学做生意,一砸就是5亿人民币。而王思聪显然接受了良好的理财教育和生意经,认为“有才华就应该去写书,有钱就应该让钱发挥作用。”但他所谓的发挥钱的优势,并不是花天酒地,而是砸钱来完成一件事情。他清楚地知道,有钱是一种优势。钱,也不是坏东西。
如果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希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那么,父母要做的,不是拆下飞机的发动机,而是教会他们驾驶飞机的方式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辈人留下的遗产便是那台发动机。
“裸捐“是值得尊敬的,但并不值得所有的父母,特别是普通百姓去效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积下的财富并不多,可能只是马力很小的发动机,而你还打算拆掉它,告诉孩子说钱财是会害人的。这并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你不必刻意为孩子挣下多大的家业,但也要相信,只要教育得当,即便是背着钱柜,你的孩子也能闯天涯。
杨不易,前情感故事访谈专栏记者,出版有情感小说集《伪单身时期》、两性随笔集《火枪与玫瑰》。新浪微博@杨不易,个人微信公众号:yangbuyig。
相关图片:
↑图:余彭年:我有2个儿子,他们不会反对
↑图:余彭年儿子是谁 余彭年儿子彭亚凡|余彭年子女
↑图:大慈善家余彭年九十大寿 盛赞择众广告ceo石亮
↑图:余彭年儿子是谁 余彭年儿子照片 余彭年儿子个
↑图:余彭年:儿子强与我+留钱做甚么
↑图:余彭年儿子_余彭年儿子是谁_余彭年儿子老婆
↑图:慈善家余彭年辞世 曾说儿子强如我留钱作什么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