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品天下国画名家王家训专访
精彩内容:
出品| 猎掌门
大咖| 伍星星作者 | 王艺多小猎导读“优才学院”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多方向全栈工程师培养的在线教育网站,而它的创始人伍星老师也正是一位技术大咖。伍星老师曾拒绝了很多公司高薪聘请出任CTO的邀约,拿着微薄的薪水,带领团队一路走到今天。但就是这样一位技术大牛,在大学之前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那么他又是如何从菜鸟成为技术大咖的呢?
伍星
『优才学院』
创始人
伍星,资深互联网技术人。原新浪网资深后端工程师,原开心网创始团队成员,高级架构师。现为优才学院创始人。
前言:穷人孩子早当家
我是湖南娄底人,2000年考入了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专业。当时国外进入互联网泡沫,国内互联网刚刚开花。那时候一台电脑很贵,高中时我们班只有两个家境相对优越的同学家里有电脑。
在大学之前,我唯一一次用过电脑是在高考之后,我们到县城里的网吧上网估分。当时我根本不懂什么电脑、互联网、域名啥的,都是同学带着我,跟他们一起弄。
估分之后我第一志愿填的其实是人大的工商管理,认为以后或许可以考公务员走仕途。因为自己上学时候也比较喜欢当班干部,而且家里人也支持,认为自己可以出人头地。
然后填第二志愿。当时就想,计算机和互联网非常方便,这是前所未有的,直觉认为以后这个东西肯定会有用。所以第二志愿填的计算机,没想到就被录取了。
当时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我姐为此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她也通过自学自考,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去南方打工供我读书。但打工需要技能,所以她选择了参加计算机培训。在得知我大学要学计算机之后,她也带我去报了个计算机技术培训班。一来她可以学技术出去打工,二来我也可以为大学打基础。
那时候培训班的水平和现在根本不能相比,完全就是现在打字复印级别的,不过它也会教一些编程知识,比如Foxpro,QBasic。结果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就凭借着这一点最皮毛的电脑编程知识,我居然在班里当上了计算机课代表。
所以我就想,虽然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原来也没接触过计算机,但知识水平也不一定就比大城市的人差。
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所以我就想在业余时间做兼职。大学生兼职一般都愿意当家教,比较轻松而且相对性价比会高一些。但我普通话不好,湖南味特别重,n和l不分,h和f也发音混乱,又不善言辞,就放弃了当家教的念头。
后来看到学校有勤工俭学项目,是给学校做网站,而且这又是自己的本专业,自己又自信这方面有些基础,所以就自荐去做勤工俭学,很顺利的就被录用了。结果学校老师给我的工资相对较高,一个月600,这在当时真的不少。
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一边做一边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慢慢的,我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开始能接校外兼职项目的程度,这也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问题。算是我技术成长之路的第一步吧。
必跳坑之一:想成长就要多学习
我认为,要想成为技术大牛,“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我在大学期间的勤工俭学,其实更多的意义就是在学习,积累实战技术经验。
大学图书馆里的书,你看不看它都在那里。平时上课一天最多4-6小时,那剩下的大把时间,不学习也就过去了。所以需要抓紧每分每秒,把空闲时间利用起来。
勤工俭学一方面让我的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另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第三方面在毕业之后找工作,人家会认可我在学校的经历。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做的,再怎么问我,我都能答的出来。简历上的经历,如果是虚假的话,有经验的面试官几个问题就搞定了。
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就主要是看他工作八小时之外在干什么。这句话其实是说,我们要把业余时间利用好,让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结合起来做同一件事。而且这些事是你主动去做的,那你的成就肯定要比一般人更好。
像我们做开发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世界变化得这么快,前一周Swift开源了、PHP7也出来了。但如果作为开发人员,不利用业余时间了解这些东西,就不太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学习是加快自己进步的好方法。当然,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工作本身的积累就是学习,业余时间多看书也是一种学习。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爱看书。我曾经去大学讲座时候做过调查,一年读10本书以上的,50人里有1个人。其实现在大学生时间充裕的很,为什么不多拿来读书呢?一周或者两周看一本书,其实并不难。但当你工作了,读书的时间就更少了,我们可能只能利用上下班的时间读书。
但书肯定要读,读多了就会发现,有些东西其实是相通的,这样能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速度,有一个完整安静的时间,一天8小时阅读一本书根本不是难事。
我个人读过的书,很多时候首先看作者和经典,比如技术方面的像《代码大全》,当年的侯捷系列书,比如《深入浅出MFC》、后来搞互联网了,Steve Souders 和郭欣的“高性能网站”三本书都值得推荐。
再后来创业,也加上了其他的书籍。比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三本书《异类》、《转瞬之间》、《引爆点》,还有稻盛和夫的系列书籍,能让你创业走得很正,还有《创新者的窘境》系列、最近的谷歌系列、《创业维艰》等。都建议看看。
归根结底还是建议可以多读一些自己领域的牛人的书。从零起步的入门书其实都差不多,在此我不做推荐,读什么都可以,入门主要是实践经验。
必跳坑之二:脏活累活还得多干
要想成为技术大牛,除了学习,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还必须有工作量的积累。即使我现在当老板,说这句话看上去显得我对员工会比较苛刻,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我的成长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是可以借鉴的经验。
首先就是“换工作”。现在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都发展太快,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本身更是如此。所以身在这个浮躁的行业,大家普遍的做法就是频繁跳槽,比如一年一跳,半年一跳,甚至更短。
但我并不建议这种做法。第一,雇主会认为你忠诚度低,即使雇佣你,也不会对你委以重任;第二,你每换一个地方,就要重新从零开始,这对你的个人积累其实是没有好处的。
任何一家公司能从零做起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肯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且无论小公司还是大公司,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不管你在哪里工作,只要自己的工作有价值,可以学习到新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我认为都是值得踏下心来认真干的。
你们【猎掌门】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叫《如何一年获得别人三年工作经验》,点开一看,里边写着两个字,“加班”。虽然大家哈哈一笑,但从我个人角度,我确实认为,加班是一条想成为技术大牛所必须走的路。
不过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我所说的加班并不是狭义上的加班,说工作没做完,加班做。我说的加班其实也是学习的范畴,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你的工作,进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
比如当年我在一个做GIS的软件公司做了两年,后来去了新浪。到新浪之后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因为软件公司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用的是.Net做开发;新浪的操作系统是Linux,用VIM软件做开发很多。虽说VIM在技术上就只是一个终端上编码的编辑器,而我花了一个周末,从头到尾把它全部学一遍,熟练应用。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在新浪的整个试用期,我都是每天下班坐末班车回家,其实也是蛮辛苦的。但这三个月下来,自己进步真的非常快。它让我迅速上手了工作,融入了团队,领导和同事对我印象也都非常好。
如果你在试用期巩固了大家对你的印象,之后即使犯一些错误,大家也会认为你是无心之失。但是如果你试用期做得不好,后面又犯错误了,人家就会认为你能力不行。
包括现在我对员工要求也是一样,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成长起来。现在我们团队里编程和设计两块挑大梁的,都是我在前两年招的应届生。稍微自夸一下,优才有讲师、助教离职去百度、新浪微博的,我带出来的员工有的去了硅谷,还有的在新浪微博出任架构组负责人,当然也有一些在创业公司做CTO。
他们为什么能行?这里除了有我们技术上的指导,更多的还是我刚才说的这种理念影响了他们。你对工作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等。当你对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知,那后面就是自己该怎么做的问题了。
说一些个人具体的经历。2006年我刚进新浪,管两台服务器。两年之后跟着我的老板程炳皓出来创业做开心网之前,那时候在新浪我已经能管理几百台服务器了。从两台到几百台服务器的演变,其实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在开心网创业,从几百用户,一直到过亿的用户,整个过程我都是亲身参与设计架构、亲手部署这些服务器,包括也编写代码。也经历过大流量的事件,但是一直做的比较稳定。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一方面来自公司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可能有人说自己没机会管理这么多服务器,没机会处理这么大的流量。但我想说,我也是从管理两台服务器开始积累的。你要先在工作中承担任务,把基本工作做漂亮,机会自然就会给你。
比如在开心网,开始时候我们团队一共就4个技术。有一些像“切库”(服务器扩容)这种脏活累活,开会的时候讨论谁来做,那我就主动说我来做。因为技术人员都知道,服务器扩容必须要保证可靠性,尽量不影响对外服务。
那所以我们就提前做好准备,包括服务器部署,确认数据,写好脚本。到第二天凌晨5点开始切库,基本上流量是比较平缓的,即使有少量用户,他们也很难察觉到,做完之后就保证了白天的运行。
这么一生二,二生四,最后到几千台服务器。凌晨5、6点扩容,连续一年都是这种看起来的脏活累活,而且我白天还有其他工作,开发、带员工等等。但我可以很自豪的说,这几年的服务器运行,一次都没有因为扩容出现过故障。所以这种积累,对人的帮助还是蛮大的。你真的可以在这种积累中快速成长。
必跳坑之三:哪有什么技术转管理
看到有一些比我小好多的技术人员说,自己将来岁数大了,要从技术转管理。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观点。一方面,管理者本身数量就很少,市场怎么可能容得下所有程序员都变成管理者?
另一方面,技术这一行做管理者,其实技术是你安身立命之本。你只有技术牛,才能管理别人。比如业内知名的鸟哥,现在也是技术副总裁级别,但是他也还在写代码。那他为什么能做技术副总裁,能做首席架构师?就是因为技术能力出色是他的前提。
我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程序员吃青春饭”的问题。有这种问题的人,他更多是机械性重复一个工作,像搬砖一样,但又不懂得去思考,如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让自己进步。这些人可能确实会提出这种问题。
在工作中总结和思考,真的非常重要。
比如你22岁大学毕业开始做PHP写功能,25岁28岁还在写功能,到了30岁,就不行了,你肯定写不过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你虽然有我刚刚说的工作量积累,但这种没有总结的积累也是没什么意义的,没有真正提升。
所以你应该是这样:做PHP,开始前两年学习基础,熟练业务和开发逻辑,到第三年开始要思考,代码怎么写的比较漂亮优美,代码如何优化;到了4、5年的时候,你就要往架构的方向 发展,相关的Linux、MySQL等等如何构建,如何扩容、如何优化,如何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甚至从后端延伸到前端、移动端。把这些东西了解了,你就发现其实你的职责已经发生变化了,你就已经变成了资深工程师,变成全栈工程师和架构师了。
这个过程你可能还需要了解一些除PHP以外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当你回头看这些,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时,你就形成了自己的综合的知识体系,也就产生了自己的成长。
所以当你自身有对技术的热爱,再加上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思考总结时,你的能力和过去相比肯定会完全不一样。就像我们现在自学新东西,给你我同样一个谁都没接触过的技术,我一两天肯定能学的差不多。因为这和我常年的积累和思考密不可分。
你看现在高级程序员多稀缺,大家都应该朝这个方向走。在这里我也做一个广告,我们优才学院在培养高级程序员这块是做得比较不错的。所以像工作两三年,迷茫找 不到方向的;工作五六年,觉得自己还在搬砖的这些人,都可以来找我们。我们真的可以帮他突破自己的职业瓶颈,达到新的高度。
采访感悟
想有得,就要有舍。这是笔者此次采访的最大体会。或许并不是每个技术小白都能最终成为CTO,但能成为CTO的人,他们的过程一定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艰辛。
伍星老师坦言,他的精力大多都花在了工作上,确实疏忽了家庭和很多东西。但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伍星老师现在也正在尽力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尤其有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宝宝之后。
很多人或许无法相信,总在强调“加班”的伍星老师,对自己的员工真的非常好。创业之初,他自己连续很长时间不领工资。直到现在,他的工资也一直是4位数。
曾经有很多人高薪聘请伍老师出任公司CTO,都被他一一谢绝了;身边的一些朋友会为他惋惜,凭他的本事,这几年真的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面对着创业的艰难,伍星老师有时会笑称,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错了。
但既然选择了创业这一步,再痛苦,也要坚持下去。干一行爱一行,这也是伍星老师从小就抱有的态度。
优才的英文是“ucai”,看上去像是拼音,但实际是“University of China At Internet”的首字母。这是伍星老师的目标,也是企业的愿景。伍星老师之所以放弃那些眼前的利益,正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在线教育的未来,而且他认为,创办优才学院,对全社会的意义更大。
相关图片:
↑图:王艺千 清音1 +国画人物画水墨写意少女笛子山
↑图:王艺千国画精品欣赏 - 周口文化论坛 - 龙都社区
↑图:王艺千国画精品欣赏 - 周口文化论坛 - 龙都社区
↑图:王艺画精品鸡长安王艺_花鸟国画原作_肇庆经
↑图:王艺千国画精品欣赏 - 周口文化论坛 - 龙都社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