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时代大型扇子舞
精彩内容:
▼点下方视频,即可收听
赶牲灵
注:此曲为延安市文化局出品的陕北民歌微电影《赶牲灵》之插曲;制片:孙文芳,导演:王利鸽。
▎张天恩与《赶牲灵》
在所有的赶牲灵曲子中,张天恩创作的《赶牲灵》名头最高,唱得最响,直至被誉为中国民歌十大精品之首。
和李治文、柴根一样,张天恩既是赶牲灵汉子,又是民歌手,合二而一的身份,成就了他,成就了这支歌曲。
张天恩的家住在黄河岸边,是秦晋的中间站,也是赶牲灵的最繁盛之地。他出身的村子张家焉,就处于清末驿站大道上,是吴堡县第一大村,过路客商熙来攘往,骡马大店也开得很多。大店里,有挑货郎担的,有背筐篓的,更多的是一队队的骆驼、骡子、毛驴。每天早晚,出发的驼队和进店的骡队,红脑缨穗子在阳光下放射光彩,铜铃在月光里叮咚响亮。都给了幼年的张天恩以极大的刺激。少年的他没有学而优则仕的梦想,也没有务农发家做财主的向往,一心只想做个气派响亮的赶牲灵汉子。
十几岁上,他就成了小脚户,学会了绑“架窝子”,学会了吆喝骆驼跪下绑货卸货,学会了吆鞭子指挥“走头头骡子”昂首带路,尤其,学会了一路上跟在师傅后面亦步亦趋地唱曲子。
他天生一块唱曲子的料,没几年,一副金嗓子就唱红了赶牲灵的路途、客栈,也唱响了秦晋两省的沿路村庄。凡是大的驿站和村庄,没有几个不认识张天恩的,逢了大集,人们会挡住天恩,让他唱几首曲子再离开,为了能多留些时辰,人们会主动地给他的牲灵套上草料袋子,让牲灵吃草料,然后听张天恩唱曲子。张天恩的名声越来越大,一路上的很多骡马店,只要张天恩来住,一分钱不收。他的曲子不光唱给赶牲灵的人,还唱给不赶牲灵的人,而且是即兴演唱,随口编词。
张天恩爱红火,见有热闹处就往跟前凑。一次山西柳林县剧场里正演晋剧,张天恩爱看戏,想买票,票已卖完,他扫兴不过,又不想就此回转,就想凑个红火,在剧院门前唱起了信天游。一唱不要紧,围观者一下子聚了几百人,连剧院里的看戏者也跑出来听曲子。晋剧班主无奈何,只好请他到舞台上唱,一唱,又唱了个满堂彩。
和李治文、柴根不同的是,张天恩的赶牲灵和革命结了缘。
1935年,绥宋马路修通,正好路过张家焉,张天恩便变卖家产自己买了牲灵,敢为人先,为红军秘密运送货物。1939年,王震带三五九旅来到绥德警备区,春节秧歌队会演,张天恩拔了头彩,因此和王震司令员有了机缘。王司令员亲自送了他一头骡子,要他好好为边区服务,张天恩将这头骡子奉为宝贝疙瘩,给它配最好的鞍,给它头上系了“红脑缨”,逢人便夸耀,是王胡子司令员送的这匹大骡子。并将这匹骡子定为“头骡”。
革命让张天恩开了窍,他一边赶牲灵,一边宣传革命。1935年,和他的表哥霍国柱利用赶牲灵的机会鼓励国民党士兵哗变,被国民党抓去关在吴堡宋家川监狱,牲口丢了,货物丢了。直到刘志丹东征才将他俩解救出来。
出来后,依然不改革命本性,继续赶牲灵宣传革命。1945年,当了绥德边区政府的运输队长。也就是那时,他认识了《赶牲灵》歌曲中的人物原型王元方和杜锦玉。
王元方是山东单县人,向往延安,上海同济尚未毕业,就远道寻求“明朗的天”来到延安,1938年,进鲁迅艺术学院改学艺术,不久,分配至八路军120师的战斗剧社工作。做编剧,做导演,也拉二胡,也吹笛子,是个全才。曾为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第一次谱曲。也喜欢收集陕北民歌,因此和张天恩成了好朋友,一个唱,一个记。杜锦玉是米脂人,正念米脂中学,向往革命,参加战斗剧社。这是真正的“米脂婆姨”,漂亮姣好,能唱能舞,扮演的《兄妹开荒》,创造了陕北历史上万人空巷的纪录,扮演《白毛女》中的喜儿,发生过战士拉动枪栓要枪毙黄世仁的事件。王和杜是一对恋人,一个编导,一个唱跳,俩人天生一对,郎才女貌。斯时,张天恩正带着运输队往绥德警备区运送物资。一天早晨,王元方来了,要随帮搭他们一起回绥德开会。元方人好,一件件帮张天恩往牲口身上抬物资。抬绑停当,就要起身了。头戴三颗红脑缨的走头头骡子跨出了蹄,蹲在店门口的花腰腰哈巴被这热闹的景象激活了张开大口叫出了声,驼队十几头骡子脖颈的铃铛都摇动了,只有街对面的杜锦玉一声不吭拈着衣襟望着就要起身的王元方目不转睛地盯着,脸上的表情是明显的不舍、依恋、相挽、惆怅……张天恩都看到了。他脑子也急速地运转,喉咙口似乎有什么东西往上涌,一首惊天动地的歌曲就这样在这个特定的时光酝酿成熟了。
这就是至今被人们传唱得最多的最经典的《赶牲灵》。
张天恩一生创作了近百首陕北民歌,文化部命名他为“民间艺术天才”,中国民间音乐家协会主席马骥亲自为他题词“民歌大师张天恩”、“民间艺术家张天恩”。1952年被柯仲平请到西北艺术学院教民歌,1953年又被请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2007年,吴堡县将张天恩和他的《赶牲灵》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文/龙云)
▎演唱者 伍和惠
伍和惠,真名王永辉,陕西户县人,西安美院艺术教育学院音乐部副教授,中国音协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钢琴协会理事,陕西省职业院校“键盘乐器演奏”技能大赛评委,陕西省陕北民歌研究会会员。
出生于秦腔世家,父亲王文建是户县剧团作曲及首席板胡,母亲山彦芳是著名须生演员。伍和惠自幼显露出很高的音乐天赋,三岁时由县长抱着登台在剧院大型晚会中演唱秦腔,八岁时录制歌曲磁带,十五岁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钢琴、声乐,十八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主修声乐,声乐师从薛红萍教授,钢琴师从林珊琳教授。课余组建流行乐队担任主唱,二十二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钢琴教师研修班---大师班进修。钢琴教学研究之余,勤于钻研歌曲、戏曲演唱至今。近年来主持、参与多项陕西省科研课题课题项目,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05年发行《怀念老歌》专辑,2007年获陕北民歌网络大赛第二名,2009年出版发行《秦之韵·伍和惠传统秦腔唱段精选》专辑,2010年在西安美院美术馆成功举办了《秦之韵——伍和惠个人独唱音乐会》,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多次荣获钢琴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并为多部影视作品演唱插曲。
伍和惠的演唱路子很宽,涉猎歌剧、各地民歌、流行歌到秦腔、眉户、碗碗腔、昆曲、越剧、京剧 等各种不同的声乐领域,均有不凡的成绩。由于出身秦腔世家并经刻苦研习“二肖派”(秦腔表演大师肖若兰及肖玉玲大师流派)唱腔,加之良好的乐感及广博深厚的音乐修养,故在唱腔上典 雅灵秀、别具一格,听后绕梁三日。伍和惠的秦腔演唱注重行腔的音乐美,华丽委婉,优美动听,善于运用装饰音,嗓音纯正,吐字轻巧,注重陕西关中方言咬字,抑扬恰当适宜,韵味淳郁,为以豪放为基调的秦腔唱腔增添了一道柔美、绮丽的色彩。形成了自己一种典雅灵秀、细腻古典的演唱风格。
关注陕北民歌微信公众号(sbmg66)
相关图片:
↑图:扇子舞:赶牲灵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图:赶牲灵(陕西民歌)简谱_赶牲灵(陕西民歌)歌谱_
↑图:赶牲灵+葫芦丝谱+简谱
↑图:《赶牲灵》: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_黄河石
↑图:视频歌曲: 赶牲灵MV 云飞演唱 【陕北风情欣赏
↑图:视频歌曲: 赶牲灵MV 云飞演唱 【陕北风情欣赏
↑图:《赶牲灵》: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_黄河石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