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第7部分:密码馆、吴印咸艺术馆揭幕
精彩内容:
红缨林立(摄影) 15×19厘米 1939年 吴印咸中国美术馆藏
延安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摄影) 24.5×20.5厘米 1943年 吴印咸 中国美术馆藏
白求恩大夫(摄影) 46×41厘米 1939年 吴印咸中国美术馆藏
鲁明
项目名称:吴印咸作品捐赠收藏项目
实施单位:中国美术馆
捐赠数量:219件
吴印咸是20世纪同龄人,他有三项桂冠当之无愧,这就是电影家、摄影家和教育家。摄影界公认他为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成就、他的名字已走向世界,在法国举办过“吴印咸之夜”,在美国国际摄影中心,授他功勋证书。
吴印咸于1932年在上海进入电影界,1935年晋升为摄影师,独立拍片。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由田汉编剧,许幸之导演的影片《风云儿女》。之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又连续拍了三部影片即《都市风光》、《生死同心》和《马路天使》。由此,奠定了他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电影摄影师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和1964年,他又分别拍摄了《红旗谱》和《白求恩大夫》。以上6部影片,构成了吴印咸摄影艺术一个重要方面。
谈起吴印咸,电影界的老人们便会联想起袁牧之。他们二人被称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双子星座。1938年6月,他们毅然奔赴延安,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个电影制片、放映机构——延安电影团。延安电影团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延安与八路军》。吴印咸在拍完延安和黄帝陵镜头后,与该片导演袁牧之等人一起,扛着摄影机跑遍晋西北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拍摄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根据地军民斗争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拍摄了白求恩战地抢救伤员的电影镜头。同时拍摄了那幅著名照片《白求恩大夫》。多少年来,人们赞美这幅照片,称它为历史的珍品,艺术的结晶。此后,吴印咸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主持拍摄了《南泥湾》。这是诞生在延安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纪录片。这部影片充分显示了吴印咸的摄影功力。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生活、工作照片,以及党中央许多负责人、八路军高级将领盛年时期的肖像,大多出自吴印咸之手。其中毛泽东许多大会讲话照片拍得极为生动,大多是用慢速度拍的。吴印咸生前亲自编选,由陕西人美、黑龙江人民等出版社出版的《吴印咸摄影作品集》共收照片300余幅。可以说幅幅精品,其中延安时期照片约占1/3。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电影最高学府北京电影学院宣告成立。吴印咸的主要精力转向教学活动,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规大学的摄影专业对吴印咸来说是陌生的。但由于他肯于向孙明经等老教师,以及学院曾聘请过的苏联专家虚心求教,终于使他较快摸清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办好摄影专业心中有了底数。
摄影系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自此,在吴印咸主持下,不知开了多少会,讨论教学方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问题。在吴印咸的全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放在教学的首位。作为摄影专业的老师,自然言必称摄影艺术。他这样说:“我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尤其是在用光、构图、摄影基调等环节上,要求极为严格。”与此同时,他又十分注意对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不过,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身教多于言教。
始终坚持美育和生活密切结合,从而使吴印咸的教学内容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6部电影摄影作品是这样,他的300余幅照相作品从摄于1923年的《晓市》到摄于1984年的《节日之夜》无不是这样。我认为,这是吴印咸从照片到电影摄影创作的最大特色,也是他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影响了摄影系的所有老师和一期又一期的几百位同学。
吴印咸为摄影专业教材建设也是呕心沥血。首先他以身作则,一生留下了约15部摄影基础理论和技术著作。此外,在他或严厉督促、或亲切关怀、或直接间接影响下,郑国恩、沈嵩生、刘国典、韦彰、孔祥竺、张益福、马松年、王伟国等人执笔的摄影专业教材纷纷出版,这一系列摄影专业教材的建设,正是吴印咸教学思想在电影学院发扬光大并进入最佳状态的集中体现。它既是继承,又是开创。
回顾吴印咸一生的摄影艺术和教学活动,就会感到邓拓于60多年前说的话,“愈发闪烁光芒。”
(原文选自著名电影艺术家鲁明撰写的《吴印咸的摄影艺术和教学思想》,有删节)
相关图片:
↑图:摄影用光【吴印咸著】_网上买书_收藏品交易
↑图:摄影用光(吴印咸著)附文革后期摄影图片73幅_
↑图:著名摄影家--吴印咸著《摄影用光》-价格:200元
↑图:摄影用光(吴印咸著)-价格:30元-se16496142-其
↑图:著名摄影家--吴印咸著《摄影用光》-价格:200元
↑图:吴印咸著《摄影用光》1979初版、1985初版同
↑图:吴印咸著《摄影用光》1979初版、1985初版同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