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大学生许涛]北京化工大学生许涛_募捐救父大学生许涛:如约还款,不忘同理心

 436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1-6 11:15:20

许涛老师 大学生 素质训练


精彩内容:

许涛,男,1987年生,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在校就读的许涛通过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的父亲,并郑重承诺3至5年内还款。至2013年3月,许涛共收到千余名网友的善款57万元。

3年后,许涛如约加息还款。这一践行承诺的举动感动网友,纷纷为其点赞。

舆情要点

被遗忘的承诺者

5月12日,一篇名为《被遗忘的承诺者》长微博被热转,作者@曾鹏宇回忆了许涛从募捐到还款的过程。文中称,周末接到许涛电话,过了几年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件事,一度以为是诈骗电话。许涛在电话里说,“不知道您还是否记得,我在几年前曾经在微博上求助,因为我爸爸得了白血病,那时我还在读大学。后来您曾经捐了我一笔钱,我现在想和您确认下账号,把钱还给您”。

许涛说,当时他在微博上求助,很多人帮助了他,父亲也因此渡过了当时的难关,又撑了两年,但是因为病情太重,最终还是在2014年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已大学毕业,现在在北京工作。“现在情况好些了,所以我想把当初借的钱,都还给大家。”惟一让他有些遗憾的是,很多人当初捐款时没留联系方式,已经联系不上了,“我还在想办法找他们”。通完电话后,曾鹏宇收到了银行短信,除了捐款外,还多出来10%。许涛的汇款留言写着:两年每年5%的利息,谢谢您。

践行承诺感动网友

曾鹏宇翻出了3年前的求助微博,还发现在当时引起很大关注,多家媒体都有报道,很多人施以援手。求助微博中写道:“……虽乳臭未干,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善款。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到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

“原来这孩子当初就是说的是借,原来这个年轻人只是在完成他当初的承诺。”曾鹏宇在文末写到。

许涛践行承诺的举动感动了网友。仅2天时间,@曾鹏宇的该条微博转发超过16万。在2014年11月10日停止更新的@北京化工大学许涛微博下,有共计4万多次的转发评论和点赞。停止更新前,他的微博大多是在转发别人的求助。

不希望受到关注

接受新浪采访时,许涛用很长时间讲了子贡赎人的故事。即鲁国颁布一道告示,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为奴隶,只要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是没要求任何回报。孔子说子贡做错了,这样一来,救了奴隶领取赏金会被人嘲笑,不领取赏金自己就要蒙受损失,长此下去,谁愿意再去救人呢?

许涛以此说明自己还款是正常的行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但是并不想太受关注,会尽自己所能陆续还钱,好心人们也可以拿着这些钱再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他担心,还钱的事被关注后,没有能力还钱的人,别人还捐不捐助?

他因此谢绝了多数媒体的采访,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他的母亲和同学,这个感动众人的小伙其实很不容易。大学时为了父亲的病奔波,耽误了考研,现在租住着隔断房,省吃俭用努力还钱。母亲表示“人家的钱也是辛苦换来的”,并替许涛感谢大家的关心,希望大家能给他们留一些空间。

媒体评论摘要

许涛的承诺,其实并没有多少外在约束。当年在网络上为其募捐者,恐怕并没有把归还的承诺当真,更不会在意那远远跑不过股市行情的利息,不过是本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原则行善。何况,聚沙成塔,每个人的数额也不会太多。即便是有舆论监督,也难以翻出几年前的事情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让承诺生效的,只有内心的道德律令了。这可说是另一种“慎独慎微”,它之所以能成就君子之德,正是因为折射的是心灵的本真。——人民网

许涛通过“如约还款”树立了不一样的“募捐者”形象,此举不仅温暖了帮助过他的好心网友,也温暖了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公益慈善。当然,也带给我们一些温暖的启示。

比如,募捐者应该通过诚恳的募捐承诺去赢得公众信任。尽管很多募捐者也会作出承诺,但是否像许涛这样诚恳,是否有勇气有能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再比如,能否把募捐承诺升级为“募捐合同”,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其实,募捐者与捐助人之间本来也是一种合同关系。如果募捐者通过一种正式的合同去募捐,把自己的承诺全部写进合同,供大家监督,相信有助于赢得更多人信任,从而获得更多捐款。——《中国青年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值得尊敬。但如果当下还没有“涌泉”,那把报答的期限定长一点,我想同样是善。

其实,爱心是不求回报的,我想当年捐款者的初衷,并不会太在意多年后向许涛收回这份爱心“投资”,可能更在意他能否将这份爱心延续和传递下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所以,许涛,如果你愿意,先安心工作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影响和帮助周围更多的人,我想当年的捐赠者会更加欣慰,更何况,很多捐赠者本就不求回报。 ——《重庆晨报》

在许涛的身上,我们难得地看到了“精致地为别人着想”的思考方式。他想到如果有钱人借钱不求还钱,会影响到钱少的人不敢轻易帮助别人;他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他不要穷人的帮助;他希望把人们的注意力移到那些还需要帮助者的身上……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对他人的精致考虑。

文明的精髓是做任何事情都考虑别人的需求与感受。人为自己考虑是本能,为自己考虑的同时还能考虑别人就是文明。许涛的感人行为,就是在背信弃义、唯我独尊时常出没的特殊社会环境中凸显出来的。 ——荆楚网

@曾鹏宇:中国古代有一种人,叫做“士”。士,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无恒产而有恒心。不论处怎样境地,有风骨、有信义、有气节、有始终。精神贵族,是为士。

@张颐武:可参考,这真是好事情,让我们对社会有更多的信任。捐款的不必期望回报,但受益的一定有感恩之心。帮人看淡些,受惠看重些。这是很好的境界。这样我们对社会的未来就有了更多信心。

@槐序是几月来着:一样水养百样人,有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捐款甚至在一边享受着一边鄙夷着,以怨报德,可这个年轻人却是无比认真地对待曾经捐款给他的每一个人,重诺重信,以德报德。

@绿袖子蜗牛:我觉得他想多了,没有人在捐款的时候是期望被归还的,否则就去买理财产品了。他的偿还行为仍是可敬的自我选择,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恪守承诺的正面例子。

舆情点评

当募捐和善举屡遭怀疑,老人倒地扶不扶成为选择题的时候,其实是人与人的基本信任出了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圈子逐步从熟人社会扩大到陌生人社会,信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信任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猜忌、调查,让人际和工作关系更加自然顺畅,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近年来,完善征信系统的呼声愈发强烈,从银行借贷、旅游文明、法院执行不一而足,行车记录仪等取证设备热销。这是人们权利和法制意识增强,以及制度进步的体现。但这些迫切呼声的另一面,反映出的是人际信任感缺失,无论是购买取证设备,还是有关诚信的负面事件,都是缺乏信任付出的成本。再完善的制度,都不能代替自觉的信任和操守,那是出于本能的良善,是默认不熟悉环境良善的一种社会安全感。

许涛还款,引发了“善”的讨论,提醒我们在社会规则里如何做到理性制度与感性本能的相辅相成。当然,感动更多的不是还钱这一理应担当、无需溢美的行为,而是他事后的顾虑与解释,是一个经历过不幸的人,对更多不幸者的境况,所进行的清醒思考,是同理心。


相关图片:

北京大学生许涛万条微博募三十万创互联网救父

↑图:北京大学生许涛万条微博募三十万创互联网救父

大学生网络救父记_社会_新民网

↑图:大学生网络救父记_社会_新民网

大学生许涛募捐救父 加息10%诚信品质感动网

↑图:大学生许涛募捐救父 加息10%诚信品质感动网

大学生募捐救父守承诺还钱 现状窘迫引关注_伊

↑图:大学生募捐救父守承诺还钱 现状窘迫引关注_伊

北京化工大学许涛的微博 搜狐微博-来搜狐微博

↑图:北京化工大学许涛的微博 搜狐微博-来搜狐微博

大学生微博募捐三年还款 盘点诚信的还债人

↑图:大学生微博募捐三年还款 盘点诚信的还债人

大学生许涛募捐救父 被遗忘的承诺者微博爆红

↑图:大学生许涛募捐救父 被遗忘的承诺者微博爆红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