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忘记密码?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找律所 找案例律师文集 法律新闻法律知识法律文书

法律新闻主页 >> 图片大全 >> 正文

图片大全

[胡力吐蒙古族乡]洮南市胡力吐乡_红泉村的华丽变身 ---平山湖蒙古族乡红泉村精准扶贫工作

 513人浏览  0人评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1-6 15:56:36

广东卫视跨年狂欢演唱会 2011 歌曲《涛声依旧》胡力 门丽 50


精彩内容:

红泉村的华丽变身

---平山湖蒙古族乡红泉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一条条硬化道路开阔平坦,一座座牧民住宅整齐划一,一幅幅民族文化墙独具特色,一个个笑脸灿烂如花……踏入红泉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和谐村庄,处处都能感受到精准扶贫给这个东大山脚下的村庄带来的新变化。

红泉村是平山湖蒙古族乡唯一少数民族牧业村,也是省列重点精准扶贫村,总面积562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不足20万亩,现有人口91户216人,其中贫困人口6户18人,贫困面8.3%,畜牧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

当“精准扶贫”的惠风刮来之后,建档立卡让红泉村紧抓精准扶贫这一好政策,按照“夯基础、壮产业、提素质、靓环境、强保障、精扶贫”的工作思路,采取产业调整增收、对接帮扶脱贫等措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因素,全面激发潜在发展能力,广泛获取各级支持力量,多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掀起精准扶贫项目建设的热潮,使红泉村华丽变身,面貌焕然一新。

异地育肥鼓起牧民腰包“钱袋子”

穷则思变。近年来,由于干旱缺水、草原荒漠化严重、转场成本高、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因素日益凸显,牧民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如何帮助牧民摆脱靠天养畜的局面迫在眉睫。村委班子积极与帮扶单位探讨,聘请专家论证,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以异地育肥基地建设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打造以“饲草种植+畜牧养殖+过腹增值”为新增长点的现代循环畜牧产业链。通过争项目、引资金,先后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土地整理、防洪坝修建、畜牧业转型等项目6项,投资达600多万元,对异地育肥基地二期土地客土覆土306亩,硬化基地生活区地坪3350平方米、绿化场区15亩,新打灌溉机井3眼,架设1.8公里输电线路,安装变压器3台,修筑防洪堤坝3公里,修建高标准羊舍10栋10000平方米。目前,异地育肥基地已修建高标准羊舍18栋、牧民新居12间,种植优质牧草800多亩,引导20多户牧民入驻育肥基地发展舍饲养殖,使5000多只小尾寒羊、绒山羊有了“新家”,实现了畜牧养殖短期“夏季上山放牧,冬季下山繁育”和常年舍饲育肥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

牧民入驻育肥基地后,如何使牧民尽快适应舍饲养殖模式?如何使没有经验的牧民效益最大化?问题又摆在了村委班子的面前。面对这样的困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村支书巴图巴图尔勇于担当,牵头成立了永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经济互助、技术互助、信用互助“三互”功能,为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急需资金800多万元;开展养殖技术培训4场次,涌现出了一批像卢娜、巴图巴特尔这样的技能精湛的“土专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牧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统购统销羊只达3000多只,引进小尾寒羊、辽宁绒山羊等优质种羊520只,实现了牧民效益最大化。

“除了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哪里有党哪里就有光明。今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沐浴下,红泉村牧民的羊儿再也不是流浪儿了,现在有了自己的新家了,有了永裕合作社这个可以依靠的组织,我们不用担心缺草料、缺技术、卖不动这些问题了,专心等着数票子就行了。”村主任任锦是一位老牧民,这是他入驻异地育肥基地取得效益后的真情表述。

旅游开发拓宽牧民致富“新渠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红泉村紧抓大峡谷景区深入开发的有力契机,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牧区景观、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牧业围绕旅游提升、牧区结合旅游做靓、文化联姻旅游做大、商贸融合旅游延伸、消费服务旅游增收”的产业融合模式,引导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整合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释放旅游经济发展红利,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支持旅游、旅游促进带动一二三产业的扶贫格局。在旅游开发扶贫过程中,积极与景区管理单位协商沟通,因地制宜,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村委会参与的运作方式,以股权分红的形式介入景区管理,实现惠民兴业。当地牧民依托大峡谷景区已开设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牧家乐3家、青年旅馆2家、商业服务岗亭15个,3名贫困牧民参与景区卫生保洁、治安管理等工作。通过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道路,拓宽了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渠道,促进了宜居宜游新牧区建设的步伐。

卫生整治扶起牧民精神“新面貌”

“如今的红泉村牧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比卫生、人人争先进、处处现和谐,尤其是爱喝酒的醉汉少了,踏踏实实干事的多了”。村支书巴图巴图尔看着靓丽的村貌如实的说。

“扶贫”是重点,“扶貌”、“扶志”是根本。以前红泉村“脏乱差”现象司空见惯,牧民“手拿酒瓶、腿迈八字”随处可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委坚持“扶贫”与“扶貌”、“扶志”相结合,通过建立精神文化阵地、绘画文化墙、开展“洁净庭院”创评活动和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环境卫生整治、蒙古族文化传承等内容,弘扬社会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村两委与市区帮扶单位密切配合、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以“清理乱三堆、改造门面、美化街面、提高素质”为提升牧民精神面貌的突破口,在全村掀起了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潮。先后整合资金135万元,修建村委会活动室180平方米,帮助7户农户改造了危房,其中精准扶贫户11户,集中改造牧民庭院门面及后院64户,拆除街面旧房5户500平方米、粉刷街道护栏1300米,绘制文化墙400多平方米,铺设面包砖2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贫困户家庭面貌得到有效改变。

如今的红泉村处处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街面干净卫生、庭院整洁有序、家家文化气氛浓厚、人人精神抖擞......。过去“脏、乱、差”的状况已成为历史,爱好卫生、保护环境、和谐友爱已在广大牧民中尉然成风。精准扶贫这场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役已在红泉村全面展开,一个个帮扶措施的落实、一波波富民产业的建设,一浪高过一浪,异地育肥富民产业、旅游开发扶贫、村容村貌改善取得了令人格外欣喜的成效。精准扶贫这把希望之火真真点燃了红泉人明天的小康梦。(王鸿盛)


相关图片:

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_辖区导航_洮南在线

↑图: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_辖区导航_洮南在线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1212

热门文章

优惠券

推荐律师

推荐文章

更多>>法律宽频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广告招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 草明新闻 | TOP热卖 | 企业推荐 | 推荐电商
CopyRight 2006-2011 www.114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71-63691829 邮箱:law(艾特)88148.com
律法网 www.1148.cn「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21007202号-2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