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妃平 - 永远到底有多远
精彩内容:
毛泽东是在延安学会跳交际舞的,史沫特莱是他的第一个舞伴。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中南海,毛泽东一直把跳舞当做一种运动休闲的方式。在进入中南海之后,毛泽东工作繁忙,去跳舞经常是被“请”、“拉”去的,每次总不超过半小时。“请”即他的身边工作人员以劝他作体力活动的名义去跳舞,没办法时则由他的女儿李敏、李讷把他拉到舞场活动活动。
在毛泽东的舞伴中,有三位来自空军的女战士,她们分别是陈惠敏、刘素媛以及孟锦云。她们都是空政文工团的战士,因为跳舞而走进了中南海,孟锦云后来还成为了毛泽东的护士。
陈惠敏也叫陈露文,是毛主席舞伴中唯一的干部子女。出自空军,她父亲陈玉生1994年去世,96岁。去世前住南京,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父受到尊重,是因为早年自组游击队抗日,为国民党收编后,接应新四军建立苏北根据地,立下大功,任新四军(三野)第三纵队司令,副司令为叶飞、张爱萍。
文革中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三陈惠敏,右二张玉凤
陈露文仅有的小学教育就在南京军区子弟小学(卫岗小学)入读,和刘伯承之女、许世友之女同窗。1962年,陈惠敏十四岁时便成为空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那时她1米68的个头,不但十分漂亮,而且身材出众。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根本吃不饱饭。据陈惠敏回忆,去中南海跳舞,对她们这班女孩有一个实际的好处,就是可以吃一顿丰富的晚餐,富强面和美味的炒菜,外面是吃不到的。
前香港新华社社长许家屯(左二),曾是陈惠敏(左一)父亲下属
她们的舞场,由空政、公安文工团负责,专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首长服务。舞场百余人,乐队伴奏,女孩子一排坐在一侧等候邀请上场。
90年代,陈惠敏移居美国,这是1997年她在香港时的旧照。
毛泽东的舞伴空政文工团展示刘素媛
刘素媛,也是毛泽东的空军舞伴之一,她是辽宁省沈阳市西郊大青村人,先入沈阳军区空军文工团,后随团并入空政文工团总团,任歌剧团演员,在一些歌剧中出演过无名角色。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观看《江姐》,前排左一为刘素媛
她1958年入中南海伴舞,时年18岁,从此与毛泽东结下特殊关系,在以后尤其是文革中的一些事件中为毛泽东传过话,办过事,起了一定的作用,以至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回忆文章中写到这些事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她。
刘素媛陪同刘亚楼观看歌剧《江姐》
1964年9月空政歌剧团排练的歌剧《江姐》公演,文工团领导让刘素媛去邀请毛泽东来观看。1964年9月空政歌剧团排练的歌剧《江姐》公演,文工团领导让刘素媛去邀请毛泽东来观看。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观看歌剧《江姐》,前排左二为刘素媛
看过演出次日,毛泽东即在大书房单独召见了刘素媛,指示修改剧本,要“让双枪老太婆”把特务头子沈养斋“抓住”。
1964年10月22日,空政文工团开始在南京演出歌剧《江姐》。当时正在南京主持军事会议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看演出时特地让刘素媛坐在自己身边。第二天,刘亚楼又专门听刘素媛传达了毛泽东有关歌剧《江姐》的几次谈话内容。
孟锦云是毛泽东最后的一个舞伴,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她是湖北人,1948年出生,12岁就考入了空政文工团,成为了舞蹈演员。1963年4月,还不满15岁孟锦云被选上到中南海“出任务”陪中央首长跳舞,在此结识了毛泽东,成为毛泽东的“专职”舞伴,从此与毛泽东结下了结下特别的情谊。
相关图片:
↑图:【正版发烧唱片】柏菲唱片 陈妃平 天使舞伴 1
↑图:全新感受的旷世名曲 陈妃平《天使舞伴》
↑图:陈妃平 -《天使舞伴》_verycd电驴下载
↑图:天使舞伴全碟试听下载,陈妃平专辑天使舞伴歌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