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 2013 林兆华 吴念真《不做传统的奴隶》
精彩内容:
文:某小刀
在中国戏剧界,只有一个人能在名字前冠以“大导”头衔,他就是林兆华,今年79岁的林兆华。
对中国小剧场话剧来说,是1982年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成为了“中国小剧场”诞生的标志。
对孟京辉、赖声川这样如今拥有无数拥趸的话剧导演来说,林兆华,是一位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前辈。
对于中国的影帝影后们来说,林兆华是一位足以让他们放弃千万片酬去追随的大导。
濮存昕(华表奖、金鸡奖双料影帝)。
他跟林兆华合作时间最长,合作剧目包括《茶馆》、《哈姆雷特》、《窝头会馆》、《白鹿原》、《说客》、《李白》、《大将军寇流兰》等等。
濮存昕说林兆华像孙悟空:“他像一孙猴子,金箍棒拿着,但他就烦那紧箍咒,看着妖魔鬼怪,看着不公道,看着假丑恶,他老想举棒子。他想成佛,但真不知道自己怎么成佛,他就是一猴子。”
徐帆(亚洲电影大奖、华表奖双料影后)。
她在人艺共排了12台话剧,其中9台都是林兆华的戏,《阮玲玉》、《窝头会馆》、《李白》、《哈姆雷特》等等。
徐帆说第一次见到林兆华,是上大学第一次上排练场看他排《田野田野》。“我很怕他,永远很严肃”。第一次合作排戏是《阮玲玉》,我很紧张。他对我说,不要绷得那么紧,要知道自己的状态。可我不知道我是什么状态呀。他说,你去观察提线木偶,有时你在演人物,沉浸其中,就像木偶在演戏,有时你又要像提线的人。”
何冰(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
他进入北京人艺21年,跟林兆华合作了19部戏。《鸟人》、《狗儿爷涅盘》、《李白》等等。
何冰说,林兆华排戏“什么都不给演员”,但却让他从技术和艺术上都受益匪浅,那是因为“林导审美制高点的建立,他充分利用舞台的假定性,建立内心的真实。只有他告诉我:何冰,演戏是假的。当你知道这事儿是假的,真的就出来了。情感是真的,人物关系是真的,表演的真诚是真的。”
大导其人如何?
林兆华1936年生于天津,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8年在北京人艺做戏剧导演至今。79岁的他,所导的戏有80多部,超过了他的年龄,真正的著作等身。
大导年轻时作为演员进入人艺,当年也是帅到吐血你们知道吗。
不仅多产,大导的戏在中国戏剧编年史是无法绕过的刻度。
80年代,他有《绝对信号》《车站》。90年代,他有《三姊妹·等待戈多》。00年代,他有《白鹿原》《窝头会馆》。10年代,他有《刺客》《大将军寇流兰》。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带来话题和讨论。
可他,从不认领“大师”这个头衔。
因为:大师,就到顶了,就该往下摔了。
林兆华当过北京人艺副院长,他不要车不要房,只要他的“狗窝”。那儿有一张硬板床,一台过时音响,书稿剧目杂放。人送外号“业余院长”。
做了80多部戏,跟北京人艺主导的“现实主义”、“焦菊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唱反调唱了几十年,当年跟曹禺当面顶过牛的林兆华,到现在依然有一颗“绝不玩旧”的赤子之心。
是的,斯坦尼就是你们都在星爷的《喜剧之王》看过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那本书的作者。
林兆华说:“斯坦尼体系已经成了陈腐的斯坦尼,我不做传统的奴隶。”
曾经有一位纪录片导演,跟了林兆华一天,结果很懊恼:“都说人生如戏,他的人生怎么只有戏?”
曾经有一部戏《窝头会馆》,杨立新、濮存昕、宋丹丹、徐帆主演。
票房成功,上了千万。
可林兆华并不开心。因为他很明白:人们都是冲腕儿来的。
“排戏就像烟火,放完就完了。”林兆华说。“这个意思,就是你别重复它。”
他从不追求先锋,“没有什么先锋,我只是在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我只在乎我想要表现的是什么,其他的我不会考虑。”
杨澜访谈,问他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说:不怕失败,脸皮厚。
这些年来,他歌剧舞剧儿童剧都玩了一遍,他曾经把金鱼白马摇滚乐队搬上舞台,也曾经“大逆不道”地让人艺经典《茶馆》的背景歪歪斜斜,他曾经被所谓的戏剧评论家批评“形式大于内容”。
追求一戏一格,就是林兆华。
当年他的《绝对信号》诞生时被北京人艺评为“怪味豆”,而过了33年,林兆华的锋利依旧,没有改变。
就是2015新作《银锭桥》。
林兆华排过一部《茶馆》,而《银锭桥》是个饭馆。
编剧是一个改行的记者崔释匀,写这部戏的目的,是怀念一个心爱的饭馆的倒闭。“于五的饭馆关了,我和朋友们再也吃不着这么地道的老北京家常菜了。如果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这些凡人琐事转眼就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
主演又是影帝+影后阵容,倪大红+史可。
倪大红,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金马奖最佳男主提名。
他是“半部中国电影史”,合作过的导演谢晋、张艺谋、高群书、陈国富、张一白、张之亮,演遍了大小影视剧。
他在《银锭桥》饰演:于五。
史可,罗马尼亚电影节影后。《摇滚青年》的一代性感女神,如今是话剧舞台的实力女王,曾出演赖声川作品《如梦之梦》。
她在《银锭桥》饰演:五嫂。
《银锭桥》的故事,发生在饭馆里,然而却不是“深夜食堂”一类的温情故事,倒显得有几分悬疑:
在北京银锭桥旁,一个普普通通辛勤开着饭馆的小人物于五,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份祖业卷入了一场荒诞的骗局中。。。
本刀还没看,对这回大导又会玩什么花样,充满了期待。大导自己说:“这一回,不想排太像戏的戏”。。。媒体说:“大导这回走‘生活流’”。
对大导的戏,我认为一种反应是最好的,就是:去看。
作为一名戏剧记者,看过很多戏。
但我记得若干年前,看过大导的戏叫《厕所》,当时陶虹等一众演员们面对观众,一字排开,蹲下上厕所的画面,到今天,历历在目。
微信号:sz_wyfx
相关图片:
↑图:图片来自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林兆华《建筑大师》
↑图:林兆华戏剧工作室话剧 樱桃园 _中国网
↑图:林兆华及其戏剧工作室简介-戏剧创作;戏剧演出
↑图: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与德国剧院就《哈没雷特》展
↑图:大剧院: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经典话剧《樱桃园》
↑图:林兆华戏剧工作室 话剧《北京的腔调》10月28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