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 评书 电视栏目《明朝那些事儿》流程片
精彩内容:
一本不那么正经的正史书
“当年明月”
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潘国志/文
有人说,“‘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也有人说,“粉丝再多,书卖得再好,‘当年明月’也不如严耕望先生的五分之一。”
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让“当年明月”红透了半边天,也让他颇为自得的“好看的历史”站上了风口浪尖。然而,几年之后,人们骤然发现,这个曾经造就了“历史科普神话”的准八〇后,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也许,“当年明月”之后,再无明月。
5岁生日礼物,挑中《上下五千年》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
据他自述,5岁时过生日,他和父亲一起逛书店,看中了一套《上下五千年》。这套书标价5元6角,他的父亲当时一个月工资才30元,兴许是想让这钱花得物有所值,于是父亲问他是不是很喜欢历史。但他回忆,“那时根本不知道历史是什么。”
后来,这本《上下五千年》就一直陪在他身边,到上中学前,他已经将这本书读了12遍。
上中学后,石悦开始接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最后发现明史的人物最有意思,于是转而开始研究《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和《纲目三编》。
据传,高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石悦还在课堂上捧着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读得津津有味,不慎被老师撞到。老师当场没收了书本,还大声斥责石悦看闲书。但石悦并未从此振奋起来,相反意志消沉,竟完全放弃了高考,旷课两个月,窝在家中看电视。
不得已之下,父母甚至将他的史书全部锁了起来。但即便如此,石悦还是“考上了一所不是很理想的大学”。
因为对历史情有独钟,石悦花了大量精力阅读。而这些,也为日后创作《明朝那些事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明月门”中石悦离开天涯转投新浪博客
2006年,天涯社区爆发了“明月门”事件。事件的起因,源于石悦以“当年明月”为笔名发表的《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说,倒是可以看作一本通俗版的明朝通史。书中依据的史料是若干正史,不同演绎,但纯白话写作,通俗易懂。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少人问津之后,帖子很快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也带来了大量的点击率。到5月中旬,帖子点击率就已经先后超过10万和20万,直奔百万。
很多喜欢“当年明月”的读者自发组成了“粉丝团”,以“明矾”自称。
不过,就在当年5月19日,帖子点击率行将突破百万之时,各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各种捣乱的行动也逐步升级。有人称,“当年明月”的帖子点击率作假,并找出了“当年明月”帖子的四个所谓的硬伤,攻击“当年明月”的帖子行文松散、论点陈旧。虽然“当年明月”和粉丝们的回复逐渐平息了质疑,但捣乱的行动却并未得到遏制。
后来,这些人干脆以极其恶劣的言辞诽谤污辱“当年明月”及“明矾”,甚至动用网络技术恶意影响“当年明月”作品上传。
加之版主对此不作为,最终导致“明矾”发起了持续三个月的大规模“倒版运动”,致使三名版主被免职。
“明月门”后,“当年明月”被迫出走天涯社区,到新浪博客中扎根。
一本不那么正经的正史书
在《明朝那些事儿》出炉之前,人们通常所见的历史记录方式只有三种,史记、教科书或者戏说。
《明朝那些事儿》则不同,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科和影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到了融合点,以史料为基础,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还时不时穿插一些幽默甚至无厘头的语言,用网友的评论来说就是“好看的历史”。
“当年明月”将这种写法称为“趣味史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人物形象经过刻画,也显得较为丰满、有趣。如朱元璋、郑和、唐寅、王守仁、董其昌等历史人物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坦陈《明朝那些事儿》流传很久的可能性不大
在“明矾”的眼中,“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说是将历史记录方式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可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认为,《明朝那些事儿》终究只是一本历史科普读物。
“事实上,它们在历史普及方面的作用比100个历史学家的全部著作加起来都大。然而,作为一门科学,历史学如要向上发展,靠这种通俗读物是不行的,终究要依赖于少数负责任、有追求、有情怀的研究者去做那些看似距离普通人生活很远的研究工作。这和《十万个为什么》不是钱学森、华罗庚、谈家桢写出来的是一个道理。”有知乎网友如此评价。
也有人拿作品数量说事,“就像有些歌手只靠一首歌唱到老一样,‘当年明月’的作品也只有《明朝那些事儿》,这和正统的作家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对于这些评论,石悦显然并不以为意。曾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河北隆化挂职副县长的他,以一句“并不想一直红下去”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对于自己的作品,石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我的史学偶像钱穆相比,还是差距很大,他是着重于历史本质的东西,虽然我的书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跟他还是相差很远。我的书我希望它能流传很久,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的书卖得很好,但是我一直认为钱穆的书虽然可能一年卖不到100本,但是100年以后,他的书还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还是会被翻出来重新出版。”
既然石悦自己都这么说了,也许坊间的褒扬或者贬低,都该消停了。
相关图片:
↑图:溪子视听:有声评书:孙一明朝那些事儿 1-5部 M
↑图:明朝那些事儿1 朱元璋卷 16CD演播孙一 道听途
↑图:原装正版 道听途说系列:孙一播讲历史小说明朝
↑图:孙一 评书 【明朝那些事儿】1-7部合集 MP3格
↑图:评书 孙一1-7部 原68CD转10CD
↑图:明朝那些事第七部孙一 - 明朝那些事第5部 - 明
↑图:明朝那些事第七部孙一 - 明朝那些事第5部 - 明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