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
精彩内容:
信阳新区·百花园全貌 钟家智 摄
□信阳观察记者 胡巨成 时秀敏
连日来,信阳9岁男孩张东升烧伤无钱医治,信阳“全国道德模范”黄久生、魏青刚等联手救助的新闻见诸各大媒界,在冬日的信阳传递着一种别样的感动和温暖。
这样的感动,在信阳频频迭出;这样的温暖,在老区屡见不鲜。
11月17日清晨,信阳市浉河公园青年湖,一位女子不慎落水。正在公园晨练的多位市民上演爱心接力。施救者中,有年轻人,中年人,还有年近七旬的老人。成功施救、落水者被紧急送医后,他们默默离开。
从全国道德领域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到普普通通的市民,共同装点着信阳的城市文明。信阳,这座大别山下的革命红城,正以铿锵的步伐,向全国文明城市进发……
1
顶层创建,统筹打造宜居城
今年2月28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信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成功获得参加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通行证。
顺利实现从“河南省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跨越,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战告捷。面对新的大考,信阳全市上下重整旗鼓再出发,一场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奋力突破的攻坚之战在全城打响。
时光退回到2007年。为全力打造豫南文明之窗,信阳市以文明创建为引领,强力实施集合创建,启动了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六城联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八年,六城,信阳人一气呵成,连摘桂冠,带来一场信阳的城市大变革,文明大提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铸文明魂、育文明人、掀文明潮、创文明城,深入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为信阳在‘四个河南’建设中更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4月24日,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信开启了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纪元。
以创建为责,以创建为荣,以创建为乐。信阳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部署会和分析推进会,进行专题研究,全力推进,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各种资源,保障创建工作“一盘棋”,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从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正、负组长的高规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到10位厅级领导任组长的10个专项创建工作组,再到市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单位、社区督促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信阳市的“一把手”们,始终奋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一线,为每一项文明城市要素的巩固提升而努力。
从市创建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到10个专项创建工作组定期召开推进会,再到市创建办的专项工作周例会和月通报制度;从市财政设立创建工作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大力实施创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及时修订督导考评办法,到完善通报、约谈和党政纪处分等问责制度,再到创新实施了决策、激励、推进、宣教、监督五大新的创建机制……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创建指标定量化,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的创建组织体系日臻完善。
“抓文明城市创建就是抓科学发展、抓城市建设、抓民生改善、抓素质提升,要牢固树立创建为民的理念,以创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五大文明’建设。”信阳市市长乔新江高屋建瓴,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明了方向。
创建文明城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信阳坚持把创建作为一个不断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科学规划,强力实施,全面对标达标,努力提质增效。他们认真制订和实施了2015至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他们把创建任务逐一分解到6个中心城区(管理区)、36个牵头单位及100多个相关责任单位,把创建责任细化到社区的每个网格,明确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年、每季度、每个月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落常;他们探索建立了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属地管理、民意调查、新闻曝光、督导奖惩、以奖代补七大工作机制和督导、协作、问责三个创建办法,实行日常督导、月末通报、季度排名和末位单位表态发言制度,解决了创建效率不高、督导不力、推诿扯皮等问题。开通市民热线,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城市管理督导团和新闻媒体、市民群众等全方位监督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揭丑”,形成了“既发现问题、更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信阳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大投入,新建和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使得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心。
浉河新八景,魅力新信阳。绵延141.5公里长、穿城而过的浉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被打造成“河水清、两岸绿、水上运动娱乐,两岸游览观光”的带状公园。10座造型别致的桥梁飞架南北,两岸变通途;浉河沿岸,绿树成行,浓荫蔽天,徜徉其间,宛若在绿色的长廊穿行,美不胜收;130亿元的大手笔描绘出现代化的羊山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让人心潮澎湃,大有当年浦东、郑东的风范,美丽大气的百花园四季争艳,塔吊林立的信阳工业城工地热火朝天;昔日众多破旧、狭窄的小胡同,如今变成一条条笔直、宽阔的主干道,一路一景,一街一品;昔日房屋矮小、阴暗潮湿的老市民区,如今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居住新区……
通过强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依法取缔非法营运摩的和三轮车2000多辆,并对公交、出租站点、交通设施进行了全面规范。持续规范机械化清扫保洁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开展无障碍设施维修,规范路名牌安装设置,加大主次干道路灯管理,推进内河综合治理,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是信阳的一大优势。一年拥有321天优良天数是信阳人的自豪所在,他们骄傲地“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则是信阳人的睿智选择和幸福指向。
“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清洁乡村工程”三大工程深入推进,向大气污染宣战,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拉开帷幕,确保市民享受到政府的优质服务、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甘醇的水、走上畅通的路,有一个不断优化的宜居环境。
信阳,这幅浓墨重彩的风光画卷,这个通过文明提升彰显城市灵魂的豫南小城,已连续七届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五届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天的老区人扬眉吐气、自信满满!
2
铸魂创建,接力提振精气神
在信阳全市上下戮力同创全国文明城市之际,又一个捷报从北京传来: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揭晓,许光当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胡阳海、黄春刚荣膺见义勇为类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连续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信阳共有3人荣膺全国道德模范,5人(次)荣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数量居河南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
与此同时,8人上榜“中国好人榜”,7人上榜“河南好人榜”,3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60人分别被评为“信阳市道德模范”、“最美信阳人”、“信阳好人”,近6000人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全市道德模范群体群星璀璨!
多年来,信阳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号召全市人民不断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全市上下加大对层出不穷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评选表彰、培树宣传力度,开展了“道德模范”、“爱心大使”、“慈善人物”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以道德楷模塑造城市之魂,以身边好人引领城市文明,以个体典型的文明推动着城市文明的创建。
信阳把开设道德讲堂、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打造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地和宣传阵地。从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到普通办事处,再到一个个社区,道德讲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目前,全市共建设道德讲堂300多所,每年都要举行数十场“道德模范在身边”巡讲活动,让道德模范的光辉走进寻常百姓家。
11月4日,信阳市行政中心,为期三天的2015年“道德模范在身边”巡讲报告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义务赡养70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的第四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黄久生;对党忠诚、甘做公仆、无私奉献的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许光;义无反顾勇斗歹徒的第五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胡阳海、黄春刚……宣讲团成员用质朴的语言、动人的事迹、真挚的情感,撞击着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灵,不少听众为之动容落泪,充满敬意的掌声更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行走在信阳市的主城区,不经意间,总会见到连绵数百米甚至数公里的文化墙。或是醒目的标语,或是生动的真、善、美故事,用绚丽的色彩诠释着崇高道德规范和文明生活方式。
文化墙打开的是信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一扇扇窗户。在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文明创建知识为主题的公益宣传中,全市综合利用户外广告牌、广告栏、大屏幕、流动字幕、手机信息、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媒体,时时处处影响着每个市民。穿行城市中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也都穿着文明宣传的涂装,提醒市民言谈举止的细节文明。
个人文明催生城市文明,全市“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六个文明建设,是文明创建的灵魂。
不知不觉间,人们外出就餐时开始在意少点菜,并自觉将剩菜打包。全市大大小小的饭馆里都完整的张贴着文明餐桌公约,提醒着就餐者粮食收获的辛苦和节俭用餐的可贵。饭馆的服务员兼职了点餐引导员,他们为客人参考着经济实惠的饭菜,客气地提醒他们避免浪费的尺度。文明餐桌的节俭风气也吹入到寻常百姓家,家庭主妇开始以够吃的标准筹划家里的菜谱,浪费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旅游区,到处张贴的文明规则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提醒着游人言行举止得体合宜,使旅游中的一些陋习不见了足迹。国庆假期间,信阳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长双双突破20%。
店铺经营诚信当先,经营者比的是商品品质、服务质量。中秋节前后,记者调查发现,月饼的经销者更乐意向顾客推荐物美价廉的月饼。在天价月饼甚嚣尘上之后,今年信阳市中秋月饼流行“百元级”。
“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国家和民族的百年大计,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直以来,信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阳光放松吧,是浉河中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名字。
“起一个活泼一点的名字,学生们来到这里也会放松很多!”浉河中学校长王世安说,“我们给孩子健康定义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心态要阳光。”
咨询中心内,宣泄室、音乐吧、图书吧、沙盘游戏等一应俱全。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会在这里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融入学生群体。
全市许多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室,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得到自然的、顺乎性情的心理矫正。
平桥区率先在辖区农村中小学重点建设了乡村少年宫,孩子们在学校就可以参加城市少年宫才有的各类文艺活动,接受各种特长训练。
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文明餐桌、爱心城市、诚信信阳……以品牌载体为依托的接力创建,让广大市民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他们洋溢内外的友善与文明,成为信阳创建工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彰显着信阳对文明创建的深度追求,提振着信阳昂扬奋发的精气神!
3
全民创建,合力奏响文明曲
11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浉河区老城街道原军分区东院居民小区,83岁的离休干部曹书和正站在一个板凳上,为一处绿地周边2米高的扁柏剪去弱枝、蘖枝、叠枝、病枝等。其剪枝、理叉的技艺之娴熟,一点都不亚于园艺工人。
“咱也是社区的一员。趁着还能动,帮助大伙儿,只当是锻炼身体了!”这位被小区居民称为“活雷锋”的老人,面对大家的赞誉,爽朗一笑。
在信阳,这样的“活雷锋”真不少。漫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像曹老一样在房前屋后忙着美化家园的市民。他们既是和谐社区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信阳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理念,早已像阳光一样,融入到他们的心中,照射在文明创建的进程中,共同内化成一曲美妙的文明乐章!
把“你和我”变成“我们”的过程,就是让阳光普照的过程。信阳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强化政府服务,建立纵向到底的服务机制,让服务进家入户;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参与,建立横向到边的参与机制,广泛凝聚各方合力,从身边的小事、从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从房前屋后的实事做起,美丽家园自己建设,美好环境共同维护。
为夯实社区基层基础,信阳从全市摸排了36个示范社区和100个改造提升重点社区,新建和完善社区文化科普活动中心、市民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了各类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文明城市宣传社区全覆盖。
阳光就是这样洒进了千家万户,曾经漠不关心的每一件属于别人的“小事”,都成为了“我们”的大事。文明城市的创建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和有力。
京深社区开展的“党员认楼栋,文明我先行”的志愿活动;五星社区举办的“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信阳人”的讲堂;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主动担当起社区文明卫生劝导员,以实践行动引领城市文明;社区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医务人员为居民分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阳光同样让“我们”成为一个个大写的“我”。
“让我来”“这是我应该做的”“有需要随时找我”“我是志愿者”……一个个志愿者、一批批志愿者组织,在奉献爱心的路上竞放异彩,成为在精神领域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最为显著的“信阳品牌”,让信阳文明之花更鲜艳。
每年高考期间,信阳满城尽飘“绿丝带”。数百辆贴有“爱心送考”标志、挂着象征平安顺利绿丝带的出租车和私家车,穿梭在市区大街小巷,服务考生,传递温情;每年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和全国公路自行车赛等各大赛事的现场,负责礼宾接待、文明引导、礼仪展示、沟通联系的,也是来自基层单位的志愿者,他们良好的素质、周到的服务为信阳赢得了赞许和荣誉;每个节假日的旅游景点,总能见到“黄马甲”匆忙骑行的身影,他们“爬一座山,清一条路”,用骑行诠释健康、环保和时尚,在体会运动快乐的同时,担任着环保志愿者的角色;每个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路口,总活跃着“红袖章”奔忙的身影,疏导交通,劝导城市公共领域中形形色色的不文明行为,助推创建工作。
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从机关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市民参与、全民践行,正成为信阳创建活动的动力之源。车站、公园、广场、街头……志愿者引领着创建的潮头,树立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截至目前,信阳市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中心城区注册志愿者达到7.6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的比例超过10%,高标准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20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170个,1.4万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2.9万名。
这是来自2015年10月份的感动:国庆长假第一天,信阳师范学院11号宿舍楼楼管刘阿姨看到多位离家较远的大一新生没有回家与家人团聚,就多准备了些饭菜,在楼下小黑板写了段温馨提示,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尝尝“妈妈的味道”;
10月13日,为了能让150多名环卫工吃上可口热乎的免费早餐,位于平桥区幸福北路的爱心粥屋正式开张。从此,每天的凌晨3时,15名志愿者就会雷打不动地赶到这里;
10月24日,市民李工和老伴儿到百花会展中心逛会展,迟迟等不到车时,一位路过的私家车主主动上前,将本不顺路的两位老人送回家中。
如滴水,汇聚成江河,如粒沙,集聚成宝塔。每一份文明都是一分力量,无数文明凝聚成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
85岁的李定洲老人是信阳的“名人”。他出名是因为他喜欢写信。几年间,他带着个心脏起搏器,走遍市区的大街小巷,总里程超过了4000公里。看到损坏的市政设施、乱丢的垃圾和张贴的小广告,他都要写信告诉城市的管理部门,累计写给信阳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信达130多封,15万字。
今年春节,在上海居住的信阳女子朱瑞回乡过年,遭遇了打出租难的问题,她给信阳市长写了一封近3000字的长信,为家乡交通发展建言献策。她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信阳人,只要家乡需要我们,我们都愿意献出自己的一点力。我真心希望我的家乡更美好,家乡的人民更幸福。”
朱瑞的话代表了信阳人的心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信阳涌现出太多这样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主人翁。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子,他们敢当义务监督员,积极为信阳建设“挑刺”,为信阳发展建言。
信阳人反映社情民意当然不独有写信的法子。市政府借助12345市长热线、民生短信手机平台和投诉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做到了群众有所需、创建有所应、件件有落实。
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信阳市民声手机短信”可谓是小平台关乎大民生。信阳面向全市开通了241个民声手机短信号码,建立了民声手机短信平台,对群众发送的民声手机短信,由责任单位回复、受理、办理并反馈,短信平台对每一条短信的办理过程实施全程记录,跟踪监控。群众还可以登录信阳市民声手机短信门户网站,随时查询自己反映问题的办理进度及结果,并给予评价。市民声手机短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高度重视督察督办工作,把抓好日常督办和集中督察活动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一大批民声手机短信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创城不仅仅是为争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以其为载体,凝聚民心,满足民需,汇聚民力,推动信阳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市委书记郭瑞民如是说。
诚如斯言。作为连续七届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信阳总会给人惊喜。流连于浉河畔,徜徉于百花园,感受着这个城市蕴含的“文明”品质,游子们恋恋不舍,游客们也会发出“人到信阳不想走”的感叹。这里,每一片土地都充满着创业的生机,每一寸阳光都流淌着宜居的惬意,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文明的气息……
相关图片:
↑图:魏青刚青岛救人感动中国--烟台新闻--水母网
↑图:装修工的魏青刚没
↑图: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魏青刚
↑图:我骄傲,我是河南人--大河网
↑图:平民英雄魏青刚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图: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图:感动中国魏青刚个人资料/近况 魏青刚图片/先进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