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霖(1872年-1942年),字润琴,号石筼。直隶肃宁(今河北肃宁)付佐乡北石宝村人。中国科举制度中最后一位状元。
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贴多部;大字法贴亦有出版。
刘春霖患有心脏病,经受日伪打击后,病情逐渐加重,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4年1月18日逝世于北京(又一说逝世于1942年)。
其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下为其小楷书法《心经》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但他状元及第实属偶然,其中还有一段趣事。
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内心颇喜。但目光一投向落款时,一股阴云陡然开起。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为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悦,后来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见“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更使慈禧火上浇油。想起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人是她的克星,是无法容忍的,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吹散层层迷雾,带来清新文艺风,关注微信公众号:阵风(artgust)
相关图片:
↑图:刘春霖书法作品_图片_互动百科
↑图:网上拍卖预展《刘春霖 小楷》-上海博古斋2011年
↑图:清末状元刘春霖书法 - 古玩拍卖交易门户网站
↑图:刘春霖+朱汝珍+书法+四屏
↑图:网上拍卖预展《刘春霖 小楷四屏》-2010年初夏大
↑图:刘春霖(小楷书法)+-+书画鉴赏与交流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