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演出03-舞蹈《雄伟的井冈山》
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井冈山报——在吉安,新闻最快,服务最全,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王马胸中是丘壑,小车决遣有余乐,似言新广青原台,不减滕王旧阁”。这是被陆游称之为”。“天下诗僧第一”的吉州如壁和尚所写的游青原台诗,如壁和尚把青原台与滕王阁相提并论,可见青原台在当时何等雄伟瑰丽。青原台又称“钟楼”,民间习惯叫“钟鼓楼”,是古城吉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近日,记者走进了钟鼓楼,“听听”它的故事。
古青原台
这是一座有记忆的古楼
对于钟鼓楼,不少市民更乐意叫它“青原台”。记者在钟鼓楼前看到,“古青原台”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见,楼有三层之高,檐牙飞翘,花窗含秀。据相关资料显示,“古青原台”四字是当时民国时期吉安县政府一名叫欧阳青的吏员所书。青原台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现存为清代建筑。在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年),建钟楼是一种时尚,地方官吏便拆除原楼,改建三层圆形楼阁,第一次在三楼悬挂大铜钟,早晚报时,名称也改为“钟楼”。
80多岁的刘秋根原来就住在钟鼓楼附近,搬走以后,仍经常到钟鼓楼旁的白鹭洲公园锻炼。他记得先前看过一本书,上面有一个关于钟鼓楼的小故事。在乾隆三十二年,钟鼓楼附近有一个学堂,当时怕钟声影响学生听课,当时的知府就将钟楼东移数十步,在现在这个位置上重建了一座两层楼阁。“后来又重修,才恢复三层方形楼阁格局,门上方仍悬‘古青原台’匾额。”刘秋根说。在刘秋根的记忆中,钟鼓楼始终是这样。刘秋根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很少有高楼,这一座钟鼓楼算是很高的建筑。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钟鼓楼,当时就觉得四周美景尽收眼底,“那时候我看到赣江,周边的楼房都觉得好小,心情很激动。”在2014年,古青原台也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修缮。当时古青原台修缮主要包括屋面翻修和梁架调整等内容,梁架调整主要是对腐朽的或者不合理的梁架进行扶正或更换。“虽然现在都是高楼大厦,我依然觉得钟鼓楼很高大,钟鼓楼就是我们吉安的象征。”
古青原台(资料图)
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古楼
钟鼓楼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建筑占地404.8平方米,通高18.9米,台基高2.15米,边长18.90米。它建在正方形台基中间,砌花岗岩栏杆围护,前后设15级八字形阶梯登台,梯壁嵌《古青原台》简介碑。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建在钟鼓楼不远的道署坪,是一个高9尺、围8尺,四周块石垒砌,中间堆土夯实的土台。每年春秋两季,在台上焚香烛,摆供品,官绅、市民三叩九拜,祭祀青原山山神,祈保合邑平安。绍兴年间(1131—1162年),吉州知军郑作肃、尚书刘才邵崇尚儒雅,志趣相投,他们每次登台祭祀之余,总要做诗唱和,赞美庐陵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后来,有乡绅提议建楼阁,郑作肃批准了乡绅的请求,在台上加建三层楼阁,储藏祭祀用品,知军、尚书唱和的好诗句也刻在壁间、柱上,供邑人赏析。从此,古青原台除用于祭祀外,又成了文人墨客登临吟诵的好去处。
文明从细节做起 吉安因你而美丽
相关图片:
↑图:雄伟的井冈山 - 兔妈妈/红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图:雄伟的井冈山 八一军旗红-中关村在线摄影论坛
↑图:雄伟的井冈山 - 兔妈妈/红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图:雄伟的井冈山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日志 - 网易
↑图:【thl888999】【雄伟的井冈山 八一军旗红】-自
↑图:雄伟的井冈山 - 兔妈妈/红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图:雄伟的井冈山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日志 - 网易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