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2) 欧洲航天局发布空间站拍摄壮丽的太空及地球影像
精彩内容:
阅读提示:前段时间和战友们聊天,都谈到了当前所处形势,大家都不约而同谈到了同一个话题,我们用比别人多一年的时间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到底值不值?其实这个问题也让我思考良久,可终究还是没找到答案,无法作答,谨用这篇文章勾起我们的军校青春记忆,与兄弟们共勉吧!
命令终究下来了,授中尉军衔,从一道杆变成了一杆两星,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一毛二”。为了两颗小小的星,用了整整五年青春,值不值?我们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不是它很难,而是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咎由自取也了,自作自受也罢,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又怎么能有理由去抱怨?对与错也只有我们走完这条路才能给出一个最终的判决。已然,目前肩上的这两颗小星成为了我们绿色青春的象征,成为了五年努力付出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也实现我们少年时那个最沸腾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军官。
时光轮盘转到2010年。那年,我们被称为班里“学霸”,父母心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栋梁。高考的独木桥上,我们充分发扬了《亮剑》中李云龙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精神,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最终赢家。那时,我们才十七、八岁,血气方盛之时,但凡是个男儿,“一身戎装,金戈铁马”成为了最流行的梦想(当然不乏个别女同志也参与到了这个行列中)。于是乎,高中毕业报考军校,顺理成章,成为别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军校生,包吃、包穿、包住,还有“零花钱”花(我们称之为津贴),然而一切真是想象中的那么优越吗?其中的苦楚也只有“过来人”才明白。
说说“兵之初”吧,因为每次看到新兵都会想起当年的自己。此刻回忆新训生活,觉得那都不是事,那为什么又会是那个时候自己的大事呢?因为我们当初只是从学海中遨游出来的文弱书生罢了,一点苦都未吃过,一点委屈都没受过,但当兵就有当兵的生存法则,俗话说的好:“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烈日下汗流浃背那叫“小试牛刀”,搞不好还得挨上几脚(那时候科学带兵还真值得商榷),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可有时偏偏对的也是错的,错那就更是错的离谱了,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去反驳,有的只是服从,仅此而已。午睡,那叫做“白日梦”,地上小憩一下便是最大的奢望。当然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天晚上,我们班里八个人都围在一起哭着说要退学的场景,确实说起来有点不真实,可这是事实。平心而论,这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当初来部队可不是来挨整挨训的,我们也有一腔抱负,驰骋信息化战场,指挥千军万马,那是怎样的一个威风凛凛,当然我们最后还是留下了,干部班长的“忽悠”虽说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一群纯爷们,就得对得起“爷们”这两个字,这点苦还不够塞牙缝,后来我们再没有埋怨过,一路走来,懂得了责任、使命和担当,也明白了一道杠的重量。
军校生活,枯燥单调那可不是一般,最近上演的《青春集结号》,我给的评价就是纯粹“扯淡”,有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电视叫理想,我们还得活在现实。学习、吃饭、睡觉、训练,也就是教室、食堂、宿舍、训练场,四点一线的生活罢了,关键有时连觉都睡的不安稳,记得又一次冬天的晚上12点,我们全院紧急集合,然后领导一顿训斥就到了两点钟,这还算好,只是有几个感冒了,如果碰到一晚上拉个十来次紧急集合的队干部,那只有哭的份了。当然说军校枯燥可不是我的一面之词,因为这是绝大多数军校生认可的,但我不反对还是有少数,毕竟真理有时也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虽说枯燥,但我也是蛮拼的,很坚持原则:学员学员学字当头。学习训练也保持着特立独行,还多次拿过专业第一名,在其他方面我也诠释了什么叫做“90后”的叛逆,4年来,我和广大仁兄一样,拼过,混过,扎实过,耍过小聪明,逃过课,溜过号,不假外出等等该犯的都犯过,我们还很不要脸的美其名曰:不给军校留下遗憾,不给青春留空白。
平凡而“充实”的过完了四年,殊不知迎来了最刻苦铭心的一年。这一年叫什么岗前淬火,叫什么洪炉铸剑,也叫五公里中的“最后一公里”。可这“最后一公里”真是要命的节奏,步履维艰,当然这只有“4+1”合训分流学员才有的特殊待遇。刚到陆院,卸下背囊,惨不忍睹的炼狱训练开幕了,每天37、8度那叫耐热抗暑训练,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更甚的是为防中暑,我们还得随身携带陆院特制“小红牛”(红牛,别做梦了,那叫藿香正气水)。那时的我们对武装也没什么概念,可后来发现接下来的训练再也离不开武装,武装越障400米渡海登岛,武装五公里越障,战斗三公里、二十公里,猎人训练……只要训练就离不开武装,没有武装就不叫训练,“合理的训练叫训练,不合理的训练叫磨练。”可我们不是磨练,而是淬炼。日子很苦逼,经历很难忘,在这里,我们明白什么叫当兵,什么是“兵味”,在这里,我们学了十八般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学会了开展基层八项经常性工作,学会了基本的“排兵布阵”,学会了指挥技能……当然最重要的是它是部队和院校的“缓冲带”,从校门走到营门,我们不再害怕,不再胆怯,而且都很期待,因为学长普遍反映部队比陆院轻松多了,事实也如此,至少休息时间是非常充沛的。当然很多“4+1”学员说起“+1”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让我们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部队工作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如鱼得水,而且还拿着干部的工资有着学习的机会;可恨的是很多单位不认可,也就意味着我们个人发展要比别人慢半拍,吃了更多的苦却没有得到部队发的“合格证”。当然这一年的经历却是无法复制,切切实实烙在我们内心深处,仿用保尔?柯察金说的一句话:军旅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即使脱下军装,他也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曾是一名真正的军人。
然后的然后,五年军校落下帷幕,我们毕业了,作为“4+1”合训分流指挥学员,奔赴到祖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洒落在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进了基层,下了连队,当了排长,比别人多用了一年的时间换了中尉军衔,相信此刻的大家也有个疑问,到底值不值?我想说的是,这个答案我没法回答,但我要告诉大家,既然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更要蓄势待发,乘势而上,当一个能打仗、善打仗、打胜仗的指挥军官,这样才不会辜负我们的“+1”。
五年,只为两颗小小的星,值与不值?请用时间来检验!
相关图片:
↑图:壮丽的青春的阅读答案文章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
↑图:【最新】壮丽的青春阅读答案 青春阅读答案 奇
↑图:海滨小城阅读包括答案头像_壮丽的青春 海滨小
↑图:海滨小城阅读包括答案头像_壮丽的青春 海滨小
↑图:海滨小城阅读包括答案头像_壮丽的青春 海滨小
↑图:【最新】壮丽的青春阅读答案 青春阅读答案 奇
↑图:海滨小城阅读包括答案头像_壮丽的青春 海滨小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