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毛泽东是我一生唯一的一个偶像
精彩内容:
在收藏界,马未都算是一指大师,一来是收藏大家,二来应该是捡漏大家。
提起古玩界的大玩家,我们自然想起了马未都。马未都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在古玩界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它是国内第一家成立私力博物馆。2008年的百家讲坛的《马未都说收藏》更是让他被人广为熟知。也成为了中国古玩界的第一号好代言人。这时的马未都已经有上亿的身价。
关于马未都的发迹史,海岩与王刚曾在中央10套爆料,但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朋友,他们所爆料的只是马未都光鲜的一面,说的大多都是在古玩界已经公开的秘密。近日有消息说国内一线编剧(代表作品《西游记》《鹿鼎记》)、资深古玩收藏爱好者高大勇不顾交情在他的长篇处女座《大完家》里大曝马未都的发迹史。
话说在80年代初期,马未都去给一家老板掌眼,马未都在面对一屋子古玩只说了一句话:“挺好,留着自己玩。对方老板一听就怒了,叫人把马未都吊起来:“我花了一百多万就是为了来听你一句话的?” 马未都很无辜地说他没有收钱,他只是来看下有没有他想要的东西,原来钱给中间介绍的人收去了,可对方还是把他吊了两天,后因为朋友的周旋才放了他。《大完家》对这件事情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马未都自己也曾也在《马未都说马未都》里爆料,他有一次看上一个老人家的祖传古董,可是去了老人家里几次,老人死活不愿意卖。于是,他给了老人的邻居一笔钱和一个电话号码,让那邻居等那老人死后打电话联系他。过了几年,终于盼到那老人死了——他早就摸清了老人有几个儿子,老人死后,那几个兄弟必然会分家产,而古董只有一个,给谁那都不合适。只好卖了兄弟分钱。果然,在老人死后的第二天,马未都顺利地买到了他想要的古董。
但那时候的马未都远还算不是“大玩家”。用天下收藏主持人王刚的话来说,在古玩界,只懂得玩眼力的专家并不能算大玩家,大玩家里的“玩”不仅是玩眼力玩计谋还有玩姿态。用这个标准,那时的马未都只能算是有点眼力有点小聪明而已。
有消息称马未都的第一桶金也并非来自古玩。马未都的第一捅钱都是来自哪的呢?熟悉马未都的人,大概都知道,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那时候的编剧的收入虽然不菲,但顶多只能算是个万元户。按高大勇在《大玩家》里的说法,马未都的第一笔大数目的钱来自于女人,马未都长得不帅,但能说会道,有点文化,和王朔同属于幽默才子型。当王朔等都忙着泡女明星的时候,马未都却让富婆给傍上了,这就是马未都的高明之处,他想跟哪个女人好非得吸引着那女人主动跟他好。十年过去了,富婆熬成了黄脸婆,终究未能成为马未都的老婆。但却成就了马未都。马未都用她的钱创办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也积攒了价值过亿的古玩宝贝,并且还清了富婆借给他的钱。因为这事马未都的老婆还闹过离婚。
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古玩收藏者的话来说,年轻时的马未都就是《大玩家》里的夏海生,他利用计谋和一富豪的女人孙丽飞保持着非正常关系逐渐霸占了他们近亿元的家产。而后来的马未都就成了黄维德,他将中国五千年的阴谋权术深藏于心,他适时的一句话就能让佟馆长跳河自杀,再通过威胁、利诱、里应外合,釜底抽薪,偷梁换柱等各种手段逐渐控制了业内口碑与信誉最好的拍卖行。而在表面上看,他仍然是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极富亲和力,受人尊敬的权威专家。而现在的马未都只是没有出事前的黄光裕,他比黄光裕高明、毕竟他不是纯粹的商人,但是他要比黄光裕有文化,懂得进退,知道取舍。正应了那句话,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确实,在收藏领域,捡漏一事充满诱惑,令人神往,收藏大家马未都捡漏之种种,向来为人津津乐道。捡漏是收藏文玩杂项路上对自己多年付出与学习的最好肯定,也是对藏友们人品的最好恩惠。是的,不论南红、翡翠、和田玉、书法、国画、瓷器抑或是沉香老木...凡此种种,盘玩、收藏、传承...每一阶段,时日都不会短,期间不仅考验经济、智慧、眼光,却也夹杂不少“狗屎运”的成分,多少有点天工作美的味道在里头。
再回到马未都的收藏之旅。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在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钧瓷挂屏。当时他刚成家,是用准备买彩电的钱买了这件宝贝。马未都说:“这件东西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它既是瓷器,又是家具。”后来,马未都的家被小偷光顾了一回,等他回家一看,四扇钧瓷挂屏都还在,心里就踏实了。可见在当时,人们对于收藏毫无概念,马未都捷足先登涉足这个行业。
新婚的彩电都不要了就拿去买“宝贝”,还不知马老的夫人当时是作何感想的..想来,收藏这件事,是要花费不小代价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过了这一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1997年,马未都创办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我的馆藏内容丰富,品种多、面积大,在私人博物馆中我是最认真去做的,是不是第一,观众自有公论。”
为收藏文物,马未都可是一掷万金,他希望自己的博物馆:不但带给主人精神愉悦,而且承担着普及文物知识、丰富百姓生活、追寻失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马老认为,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坐标,对文物的认知程度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民族发展的水平。
这些,无一不展现出马未都的野心。
从“破烂王”到大收藏家,马未都非常谦虚,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生存优势是:没有家学、没有渊源,因而也就没有框框,这是他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诀。“买了还想买是收藏家,买了就想卖是投资者,收藏家与投资者实际上也就这点差距。”
马未都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的趋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社会动力;第二重是趋名,希望心情愉悦,表现为精神上有所寄托;第三重是灵魂上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有些人就将收藏艺术品当做一种修行,马未都希望自己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至少要像丰子恺所说的处在坐二望三的“二楼半”。
与王国维的三境界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们完全可以将马老的话这样理解,收藏如同人生,需经历漫长而不同的阶段,急不来,解决了温饱再想精神层面上的,再然后是灵魂上的奥义...只肯解囊3、5万想纳入传世籽料古玉,一下子迈入馆藏级、大师级,这个确实太难。
而对于收藏之势,马未都似乎非常看好:“收藏是一个话题,社会上天天会有,用以吸引百姓的眼球,挑动百姓的内心,但凡稍有心动就会解囊。”
马未都是一位很接地气的大收藏家,并非传统的“皇家国院”出身,从地摊上10元一个的清三代瓷碗,到价值连城的古玉古画,他碰瓷几多,捡漏几多,豁得出去,也舍得银子,勤快跑腿逛园子逛地摊,修得一双火眼金睛,最重要的是:他有野心,还不小,知道自己要什么,额外,他正好还懂得从现代收藏利益至上的洪流之中抽身清醒——收藏,到了一定的时候或者说阶段,就要注重灵魂上的修行。
分享是最无私的行为浅谈收藏帮您提供艺术品全方位服务
资讯微信13590363093
相关图片:
↑图:导演庄宇新
↑图:塘栖雅集 编剧论坛 庄宇新
↑图:庄宇新十年凝成 爱情的牙齿
↑图:隋朝来客 6日上映 庄宇新不惧与大片较量
↑图:庄宇新颜丙燕聊天视频实录:颜丙燕获影后新浪庆功 庄宇新回
↑图:图文 塘栖雅集会员 庄宇新
↑图:导演庄宇新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