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刀,对于每个到过西藏的人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种盛行于远古时期的雪域兵器,今日俨然已成为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雪域高原众多特色藏刀文化中,“后藏刀乡”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孜龙村的“孜龙藏刀”,无疑是这其中魅力无穷的亮丽奇葩。据可靠记载,“孜龙藏刀”曾是西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著名武器。
孜龙藏刀
“孜龙藏刀”出自丹增、普啦、次仁旺拉、次旦旺加、尼玛旺拉、次旦扎西等六代匠师之手,经过了“拉孜噶不索藏刀”、“拉孜多尺藏刀”到“拉孜孜龙藏刀” 3个阶段。如今的“孜龙藏刀”由名匠师次旦旺加领衔锻造,并在1988年获得由西藏自治区优质产品荣誉称号。同时次旦旺加也于2009年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认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项官方殊荣恐怕在西藏藏刀刀匠领域,也是硕果仅存。而今天我们要拜访的也正是这位有着“雪域刀王”之称的次旦旺加老人。
在拉孜县的孜隆乡,仅有一户制刀的作坊,却名震整个藏区。不过小村虽然声名远扬,但是要想在地广人稀的西藏找到这么一个小村庄对于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也是挺难的。几经辗转,在一处山坳里面,我们最终找到了!
西藏秋色
青稞
西藏秋色
平整的公路
山坳里的小村
这是一个有着田园般风景的小村落,民风淳朴。因为不懂藏语,所以向人打听时都是边说边打手势,最后终于找到了老艺人的家。
这是一间典型的藏式小屋,老人热情的把我们让进了屋子,用不是很纯熟的汉语和我们聊了起来!据老人给我们介绍,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搬迁新居,起居条件一次比一次好,“他以前住的房子质量已经很不错了,自从孜龙藏刀声名鹊起,来到他家的外国游客很多,西方人普遍个头高,看到我的刀子他们很高兴,但是当他们兴奋地进出房间时脑袋撞在低矮门楣上的情景让我很是过意不去,后来就建成了现在这座以高阔、宽大、敞亮为特点的新居。
藏式小屋
藏式小屋
坐了一会儿后,老人把我们带到了房间的后屋,这里实际就是他们的制刀车间。老人并不因为制作“孜龙藏刀”是其独门绝技的缘故而遮掩,反倒是向我们做了详尽的讲解。
老人在做讲解
孜龙刀的介绍
他介绍说:“‘孜龙藏刀’最大的特点是钢刃特别好,刀口锋利、刀身美观大方、质地坚固耐用,具有集穿刺、砍劈、击防与一体之功用,做好一把孜龙藏刀起码有二十多道工序,因此在刀剑界对“孜龙藏刀”赞誉甚高。如今老人已将制作“孜龙藏刀”的手艺已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老人已不再制作。
制造车间
制作现场打铁技术绝技我们外行人不可能明白个透彻,不过“孜龙藏刀”的钢口天下第一确是事实。凭直觉判断我们觉得对“孜龙藏刀”只能用“艺高人胆大”来形容再好不过。因为整个刀身的那种高洁、素雅、脱俗、凝练、紧凑、一气呵成,没有高度的自信和高超的技艺是不可能达到的。
制造车间
听过他的介绍后,我们将来意向他表明,希望买一把“孜龙藏刀”带回家乡给朋友作为纪念,并且希望最好是他随身携带并用过的刀时,老人说给我们讲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年轻力壮的时候,我次旦旺加曾是孜龙公社的生产队长、政治队长、民兵连长、指导员,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爱潇洒爱扮酷,经常腰配一把金爪银翅的孜龙刀出席各种活动,很是威风。加上我性格活泼、爱交朋友,我每次出门,朋友们看到我的藏刀,总是这个要去一把,那个抢走一个,我不好意思提钱的事,又不好拒绝朋友们的爱美之心,后来家里人说你干脆不要再戴藏刀了,你是戴一个少一个,整个一个‘败家货’。我理解这就是盛名之累,慢慢的,我就不再佩戴藏刀出门了,呵呵。”不过我们也不枉此行,老人将自家墙上由他和他的二个儿子共同打造的一把藏刀给了我们。
“雪域刀王”次旦旺加
可以说,古老的孜龙藏刀既是藏族人民的生活用具,又可用于防身和民族装饰,如今又是非常走俏的名优旅游特色产品。每年次旦旺加老人仅出售孜龙藏刀一项的纯收入达到几十万元人民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他能跟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平起平坐、侃侃而谈,以前是我敬仰他们,现在是他们实打实的佩服老汉我的精气神和精湛的技艺。”
特别声明:在拉孜县次旦旺加老人家购买“孜龙藏刀”因为是私人作坊,所以不会开具正规的发票,鉴于西藏对于刀具的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建议到拉萨等地区游记回家,具体邮寄尺寸要求,请在出发前先行查阅、咨询当地邮局的要求,以免遇到麻烦!
相关图片:
↑图:经过丹增、普啦、次仁旺拉、次旦旺加、尼玛旺拉、次旦扎
↑图:次旦旺加 藏刀名匠的农民本色
↑图:孜龙刀 次旦旺加
↑图:孜龙藏刀之父次旦旺加
↑图:次旦旺加 孜龙刀图片6
↑图:孜龙刀之父 次旦旺加
↑图:藏王刀 次旦旺加 孜龙刀 编号 zd251 新图
↑图:孜龙藏刀 次旦旺加 青铜艺术 盛世收藏论坛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