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嗜酒。说起徐州的酒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祖刘邦归乡举杯的那个雕像。这一雕像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在史册里伫立了两千年。两千年,寒暑易往,光阴流变,不变的是徐州人对于酒的热情。
高祖归故里,“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酒酣,吟《大风歌》,后又“张饮三日”。置酒、纵酒、酒酣、张饮……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很清晰地触摸到到了两千年前的徐州酒文化。
徐州人饮酒,其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贵为皇帝的刘邦归乡如此,贱为小民的普通百姓迎客待宾也如此。
今天,徐州君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徐州人的喝酒规矩!
入席
很多外地人在徐州喝酒,看着桌子上那么多的座位就犯迷糊,现在为大家画了一张座次图,希望在徐州喝酒你不会坐错位置。
端酒
“端酒”为表示敬意,给长辈或年龄大些、身份高些的客人敬两杯。这个敬,就是恭恭敬敬地站着端着酒杯请对方喝,对方不喝完,决不能坐下来。如果酒量不大,被端酒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干两杯。
敬酒
酒场上下对上、幼对长,端起对方酒杯说“敬您了”。被敬酒一方接过酒杯,说声谢谢,杯中酒一般应一饮而尽,也可示意抿一下口放下。敬酒可敬一杯也可敬两杯。敬两杯的情况下,敬酒者一般应陪喝一杯,以示敬意。
陪酒
陪酒就是陪着你喝。你喝多少,他喝多少。有恭敬的意思。
自罚
是那些迟到者,或不小心说错话、冒犯客人者自斟自饮的酒。现在,对迟到入席者,也说奖励两个酒。无论说罚还是说奖,都是让你独自喝酒的意思。
一领二摸三良心
实际上三次喝酒,第一次为领酒,第二次摸酒,第三次良心酒。三次下来,桌上每一位估计要喝三大杯。
当然,这三种喝酒方式也可以单独使用。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一领”:一个人端起一小杯酒,先向桌上的长者或主宾行请示礼,问:“X老哥,我能领一圈嘛?”被请示者若同意,那人便喝下手中小杯酒,至此,获得授权,正式开始“领酒”。
严格地说应该倒两大杯一样容量的酒,用大的酒杯或分酒器。一杯留作样杯,一杯端起来一口气喝尽,还要将空杯展示给大家。
行令人喝完令杯,便正式行使“领”的权利。方法就是他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主宾起或从座中长者起或顺时针或逆时针起都可以,逐人端酒。
也是用大杯,酒量完全由行令人自定,或多或少其他人不得有异议,只要保证不超过样杯酒量即可。一般来说只要人家倒的酒量不超过样杯标准,都必须无条件喝下。一圈走下来,如果一瓶酒还有剩酒没有“派出去”,无论多少,领酒人必须喝下。
“二摸”:所谓摸酒,顾名思义用手摸。流程是这样:应该倒两大杯一样容量的酒,用大的酒杯或分酒器。一杯留作样杯,一杯端起来一口气喝尽,还要将空杯展示给大家。
随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开始让桌上人自己倒酒。注意:手放在桌子下面,不能看,倒的比样杯少,喝完再倒。只有倒得一样多或更多,喝完过关。如此一圈下来。
“三良心”:就是良心酒,桌上几个人一起喝一杯酒,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如三个人喝,一杯酒到最后一人必须要喝完。所谓良心,如果前两人喝的多,最后一人就喝得少。如果前两人只珉珉,那第三个人就要一口喝完了。
徐州人交际,最注重请客吃饭。名为吃饭,其实主题是喝酒,俗语叫“无酒不成席”。结婚、生孩子、做寿、搬迁新居……但凡生活,步步都离不开酒,没酒就没气氛,酒就象是催化剂,没有这个催化剂场面就热闹不起来。
相关图片:
↑图:徐州市人大副主任徐崇先(前左五)、秘书长王志华(左七)
↑图:徐州市人大赵保华副主任到徐州质监局调研指导工作
↑图:在徐州市人大郭希忠副主任、市政府王志华副秘书长陪同下,
↑图:: 3月27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志华带领
↑图:图为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华作关于 徐州市消防
↑图:市十五届 人大 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 徐州人
播放数:401
播放数:305
播放数:845